智能制造如何智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深入实施,中国制造业正迎来一场向“智造”升级的革命。全国范围内,智能制造的发展如火如荼,形势逼人。
湖南,作为传统的制造大省,在这场变革中如何抢占先机,实现向制造强省的华丽转身?从国家工信部正式批复长株潭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的决定,到“中国制造2025”工作现场会的召开,湖南被寄予厚望。
省对于“大力推进制造强省”有着明确的发展规划,实施7大专项行动,在7个传统行业推行“+互联网”行动,打造以中国现代制造业基地为目标的中国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区。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推动“湖南制造”向更高层次的“湖南智造”、“湖南创造”升级。
那么,如何走好智能制造这条路?参加省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纷纷发表意见。他们一致认为,企业作为制造业的主体,必须积极进行智能升级,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省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表示,智能化升级是制造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他自豪地介绍了他们在长沙生产的新型盾构机,那几乎是一台智能机器人,具有事物感知、自我修正、自我调节的功能。智能化升级让生产效率更高,产品性能更优秀,营销和服务更完善,让企业管理运转更顺畅。
不仅是产品的智能升级,生产线上也同样在进行智能升级。在长沙威胜集团的总装线上,新型机器人与工人默契协作,整体提高了生产线的效率。中联重科的维修服务通过产品上的传感器,能够先于用户了解到产品存在的潜在风险,为用户提供预警。这样的智能升级大大缩短了设备的停机时间,提高了效率。
省人大代表、湘潭平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重新强调,智能升级不是简单的生产线改造,而是要让信息化、自动化等“智能”贯穿于企业生产、产品、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这样的升级可以极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满意度。
不少代表和委员还提到了搭建智能制造互联平台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要实现智能制造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资源高效配置,需要引入大数据技术,搭建一个统一、高效且能不断自我完善的服务型云平台。事实上,“长沙工业云平台”已经具备了这些特征,并为企业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让企业的生产更加“聪明”。
湖南正积极拥抱智能制造的时代浪潮,不仅要在产品上实现智能升级,还要在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智能化改造。借助大数据等技术搭建智能制造互联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资源高效配置。这一切都是为了在智能制造的竞赛中抢占先机,实现向制造强省的华丽转身。重塑数字化湖南:从云端对接到智能制造的全方位发展
随着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推进,“长沙工业云平台”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整合数据资源,打造云端对接的桥梁。对于消费者、生产者和商家而言,这一平台如同一条云端的高速通道,让各方能在“云”上精准对接,打通了传统与现代的销售渠道。借助大数据分析的力量,该云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订单预测、供应链优化和市场精准营销等前瞻性的服务,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提升了经营效益。
放眼全国乃至全球范围,智能制造的云服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尚未有地区能够形成统一平台和产业集群。李序蒙建议整合资源,打造全省统一的智能制造互联云平台,从长株潭起步,逐步扩展至全省各市州。这一平台不仅有助于湖南成为制造业的创业天堂,更能吸引全球的制造业创客,形成创业创新的聚集地。要实现工作报告提出的打造中国智能制造示范区的目标,我们必须抢占这一制高点。
智能制造的发展离不开全方位的支撑,就如同幼苗需要阳光、水源、土壤和肥料。我省已出台相关行动计划,明确了制造强省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等重点内容。陈重新建议尽快出台更多针对智能制造发展的规划和政策,从顶层推动其快速发展。
智能制造是一个涉及多方的宏大课题,需要、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各方共同参与。唐承丽建议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她强调人才和技术的重要性,提出集中力量攻克智能制造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大人才和技术的引进力度。
“湖南智造”的崛起也需要质量的提升。李少阳建议实施湖南质量提升行动,针对湖南智能制造中存在的品牌不强、精品不多、规范不够等问题,进行综合施策,走改革和创新之路。只有全方位地支撑智能制造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湖南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