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无人列车守规矩、机器人不伤人 民企定标准
在繁忙的都市之中,有一支科技力量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家致力于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研发的民营企业,正在为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的国家标准编制贡献智慧。那么,如何让无人驾驶的列车在清晨准时唤醒,夜晚自动休眠,并在途中精准停车、自动开门呢?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而精细的技术参数标准化工作。
想象一下,一个全新的场景:一列无人驾驶的列车在城市地铁线路上自如穿梭。为了保障这一场景的顺利进行,交控科技利用多年的项目运营经验,正在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他们正在参与一项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的国家标准编制工作,确保这些列车能够遵守通用规则,保障安全。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型民营企业正成为技术领跑者,积极参与到本领域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甚至国际标准的制定中。这种趋势不仅仅是中国独有的,它已经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普遍现象。标准化已经成为企业掌握技术话语权、锻造创新“钥匙”的重要途径。
以交控科技为例,他们不仅参与了国内首条自主化全自动运行线路——北京地铁燕房线的建设,还参与了多项国家标准的制定。今年年初,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的通用技术条件,国家启动相关标准制定计划,交控科技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不仅仅是对他们技术实力的认可,更是对他们多年来在轨道交通领域深耕细作的肯定。
与此钢铁侠科技也在机器人应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的张锐总经理带领团队参与了多项国家标准制定,通过机器人生命周期风险评估方法和功能安全评估等功能,奠定了在机器人应用领域的行业地位。作为第一家从事双足大仿人机器人研发和推广的公司,他们已经成功研发了五代双足大仿人机器人,并依托机器人“运动脑”技术,研发了多种轮式、腿式机器人。在这个新兴产业中,如何保证机器人的服务安全性、如何制定技术标准等问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
参与或主导本行业的标准制定对于企业来说意义重大。不仅是创新能力的体现,更是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积累人才资源的重要手段。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扩大自己的“朋友圈”,找到“创新同路人”,与主管部门、设计、建设、运营单位及行业协会等多方形成紧密合作。参与标准制定的过程也是企业培养标准化领域人才的重要途径。
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正在参与到标准化工作中来。在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来自民营企业的委员超过1.5万人次;民营企业承担了91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这些数字不仅体现了民营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也展示了中国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姿态。
随着越来越多的地铁线路运用全自动运行系统,相关国家标准正在编制。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科技力量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张锐作为民营企业技术人员的代表,今年六月被选入全国仿生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首批委员名单。对于参与标准制定的好处,张锐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将为企业研发工作提供宝贵的方向性指导。
通过参与标准化工作,企业可以与技术专家共同研讨,吸收各方意见,从而明确研发方向。以研发服务机器人产品为例,通过与国内外专家共同研讨,企业可以了解如何提高机器人的环境适应性,并将好的建议直接融入产品设计,从而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质量。
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大背景下,制定国际标准、推动中国标准走向世界已成为众多民营企业的重要目标。参与编制的CBTC互联互通标准反响热烈,包括土耳其、印度等国家和地区都积极索要标准副本。这一标准的制定对于轨道交通行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同厂商信号设备的互联互通,实现列车跨线运营和资源共享,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乘客出行效率。
交控科技作为重庆环线信号系统的总承包商和示范项目的技术牵头方,参与了互联互通标准的编制工作。这一标准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还成功应用于越南河内的轻轨项目,这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互联互通信号系统首次在海外成功应用。
胡锦澜认为,掌握核心科技的民营企业将成为中国标准走向世界的主要推动者。随着去年《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提出,到2025年,标准化工作将由国内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标准化发展也将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这一转变不仅得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认可,也吸引了国外发达地区的关注,中国标准正逐步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