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进军洋市场需过哪些坎

智能机器人 2025-01-24 11:29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正迈入一个决定性的五年期。作为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应用市场,中国正面临自主研发能力初起步、高端市场被国外产品占据的困境。面对重重困难,中国机器人产业如何突破重围、摆脱尴尬地位,成为摆在企业、和全行业面前的一大挑战。

市场潜力巨大无比。在北京东城区的一家刀削面馆,一部机器人在繁忙地削面,其表现丝毫不逊色于熟练的面点师。这家面馆的老板表示,这台机器人不仅解决了人工成本上涨的问题,还带来了更高的稳定性。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出现在传统的汽车、家电、航空等领域,还在石油石化、电力、医疗、服务等领域呈现爆发式增长。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工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便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销量持续增长,机器人密度也在不断提高。自主品牌的工业机器人销量也在大幅增加。这表明中国的机器人使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的机器人密度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随着人力成本增加、人口红利消失以及技术的逐渐成熟,中国市场上机器人的推广使用前景广阔。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应用市场的地位并不匹配。尽管中国机器人应用市场蓬勃发展,但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依然突出。机器人推广应用难度大,市场占有率有待提高。企业在规模、技术、竞争力等方面存在“小、散、弱”的问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机器人产业仍面临诸多挑战。

对此,工信部联合相关部门发布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旨在解决这些短板问题。规划指出,我们需要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可靠性,扩大市场占有率,并加强产业竞争力。还需要完善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等体系。

业内领先的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机器人产业存在的问题更为严峻。他表示,虽然中国有800多家机器人生产企业,但多数集中在中低端,存在散、乱、弱、小的现象。很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主要零部件依赖进口,而这些部件的价格占据产品销售价格的近70%。中国机器人产业在迈向未来的道路上仍需要克服诸多困难。曲道奎先生指出,我国机器人产业当前面临三大显著问题:“核心技术空心化、关键零部件进口化、高端产品边缘化”。这些问题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成因,既包括政策因素,也与我国长期以来的产业结构特点密切相关。机器人产业作为技术、资金和人才密集型的高端产业,与中国传统产业的优势关联度不高,这也是我们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一大难点。

虽然起步晚、底子薄、水平低,但我们仍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政策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回顾201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被纳入《中国制造2025》规划,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但由于缺乏明确规划,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也走过一些弯路。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重大装备办公室主任李东指出,当前行业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已十分突出,高端产品缺乏,低端产品重复建设。为了防止高端产业低端化,避免资源浪费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重招商引资、轻创新和轻人才培养的倾向,我们必须制定更加明确的产业发展目标。

为此,工信部联合发改委、财政部,经过深入调研,制定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这一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五年内形成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水平;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规划还具体规定了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年产量、中高端工业机器人的年产量以及要培育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的数量。对技术突破和关键零部件研发提出了具体要求。只有产品质量过硬,才能守住国内市场,进而争取更多的国际市场。封锡盛院士强调。

在这个全球机器人技术竞赛的赛道上,中国正在积极寻求突破,努力让中国的机器人产品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更有竞争力的地位。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