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未来预测 人工智能成争论焦点

智能机器人 2025-01-23 13:35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一、设计师们正逐步攻克恐怖谷效应

所谓的“恐怖谷效应”,其实是一种审美上的假设。当机器人的人性化模拟和动作与真实人类极其相似但仍有细微差异时,人们会产生不适感甚至是反感。机器人的生产研发重心将更多地聚焦于自主机器人的发展,而非传统意义上的人形机器人。

尽管人类似乎难以完全跨越恐怖谷,但实际上人形美学对于未来众多机器人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随着机器人在服务领域和社会环境中逐渐取代人力,对拟人化特征的需求变得愈加重要。正如社会技术学家雪莉·特克尔所言:“机器人的面部设计鼓励我们想象机器人可以理解我们的情感,而我们也可以从机器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这种互动体验的需求正在推动开发者不断攻克恐怖谷效应。为此,机器人工程师正逐渐转向半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这种机器人融合了传统机械外观和极其基础或卡通风格的人类特征。Baxter就是最新的例证,这款机器人由波士顿的RethinkRobotics公司推出。它保留了生产线机械手臂的基本设计,但其界面配备了两个对动作极其敏感的卡通眼睛。这种设计能够激发我们的互动欲望,同时避免了触发恐怖谷效应。这可能就是面向大众的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物联网的发展将推动机器人从功能型向社交型转变

当前市场上大多数面向消费者的机器人主要执行功能性任务,从无人机到吸尘器都是如此。但随着Siri等个人助理应用的普及,消费者开始习惯于直接通过语音与设备进行自然沟通。机器人产业已经广泛应用了复杂的语音识别软件,这意味着功能型机器人正迅速向社交伙伴转变。近年来推出的多款社交型机器人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例如RoboKind推出的Milo,这款机器人伙伴旨在帮助自闭症儿童提升社交技能。随着物联网的兴起,拥有联网功能的消费类机器人正迅速成为现实。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已达数十亿台,使得机器人的社交互动能力得到极大提升。随着网络中设备的增多,这些机器人的智能水平也将不断提升。

三、智能的发展将得到规范

关于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类灭绝的担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斯蒂芬·霍金的警告引发了业界专家和公众的深度思考。不止霍金教授有这样的担忧,比尔·盖茨和伊隆·马斯克等科技领袖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出于这种担忧,越来越多的技术专家呼吁规范AI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协会开始探讨机器人的自主性是否会达到危险的程度的问题。谷歌的Deep Mind项目的创始人杰米斯·哈萨比斯等人已经开始制定人工智能管理的章程,旨在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威胁人类的生存和未来。未来五年,人工智能的规范和管理必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争论焦点。

四、无人机将逐渐去政治化

在过去的几年里,无人机在消费和工业领域的应用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最初用于军事目的的无人机,在主流媒体中仍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无人机的应用已经迅速扩展到消费领域,从观鸟设备到高端儿童玩具都有涉及。企业也开始探索如何利用无人机提高供应链和配送效率。尽管其中很多应用还停留在宣传层面,但无人机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已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其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大。从喜马拉雅山的医疗物资配送到悉尼学生的大学课本运送,无人机已经展现出远超公关噱头的巨大实用价值。随着其在现实生活场景中的广泛应用,无人机在消费领域的应用前景迅速明朗起来,政治化的阻碍似乎已无法阻挡其前进的步伐。

更为重要的是,消费机器人技术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背后主要驱动力源于硬件成本的持续降低。这一趋势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所需的众多组件——如摄像机、传感器和语音识别组件等,正是机器人的通用组件。拥有个人机器人的梦想正逐渐变成现实,不再仅限于富豪们的专属。

全球领先的机器人风险投资公司Grishin Robotics的负责人Dmitry Grishin也指出,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得益于低成本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例如树莓派(Raspberry PI)和开源Arduino板。这些价格亲民的低成本组件引发了家用机器人运动的热潮,使得机器人爱好者也能以极低的价格打造自己的自主设备。

成本的降低将有助于机器人技术吸引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我们预测,未来五年内,以机器人为核心的初创公司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尽管硬件成本在下降,但机器人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

尤其是电力供应问题仍是消费机器人领域的一个重大难题。许多机器人仍然受到“重量/功率”比的限制。尽管摩尔定律的持续作用可能会显著缩小内部电路的尺寸和成本,但在实现消费机器人的普及梦想中,电池和电机技术的突破仍然是关键所在。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