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们来了 IT人才如何培养

智能机器人 2025-01-22 11:42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推进,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蓬勃发展,对于集学科、技术和产业思维于一体的应用型IT技术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为了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助力经济转型升级,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全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职业教育教指委计算机类专业指导委员会等机构联合主办的“CIE2017中国IT教育博鳌论坛”近日在海南召开。

在论坛上,行业权威专家、知名企业家、领导、院校校长和教师等800余人共聚一堂,深入探讨我国IT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目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已成为国内高薪行业,从业者平均年薪跃居各行业首位。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的快速更新,IT行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陈钟,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在论坛上介绍了IT人才和行业的现状。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和“工业4.0”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行业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惊人的增长。新一代IT技术的特点便是更新速度快,知识庞杂且零散,环境要求高。对于IT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与此CSDN的副总裁孟岩指出,IT社区参与的重要性以及在线教育的必要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社区参与已经成为IT技术人员学习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线教育因其便捷性和高效性成为IT技术人员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IT技术人员相信在线学习AI技术的效果,并愿意尝试新技术在线学习模式。

尽管IT行业需求旺盛,却面临着人才缺口巨大的问题。“开源人才缺口巨大”、“AI专业人才的匮乏”等问题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北京大学副校长周明辉以开源对软件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为例,指出当前IT行业人才缺口巨大,需要调整高校IT教学与实践的内容,建立实践平台和评价体系,吸引企业介入和国家科研项目的支持。CSDN的调查显示,企业对AI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但国内设立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稀少,人才供应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面对这一现状,陈钟表示我国软件人才培养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供需矛盾持续存在;二是初级人才的筛选和评价缺乏有效手段;三是传统教育方式面临挑战。他呼吁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调整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IT人才。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IT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方式,共同应对挑战,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针对当前高校计算机类专业设置的问题,专家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面对经济转型时期“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状况,职业教育显得尤为关键。作为破解就业难题、改善民生的重要法宝之一,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改革势在必行。

对策:重塑教学及评价模式,结合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

尽管国内90%以上的高校都设有计算机专业,但存在基础不扎实、课程设置不明确的问题。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邹北骥建议,应该重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基础,其他方向应以此为基础进行延伸。他强调,不能简单以应用技术课程替代核心课程,以免混淆专业的差异性。

从企业的角度看,虽然每年有大量的计算机人才毕业,但高端人才依然稀缺。中国计算机学会企业工作委员会主任、美团点评技术学院院长刘江提到,学校在设置专业和课程时,应更多地参考企业的实际需求,借鉴企业的“客户”思维。对于诸如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等高薪高职位,并不是所有学校都适合开设相关专业,而应该根据学生将来的就业单位和岗位来设定。

IT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新技术层出不穷,CSDN副总裁孟岩指出,高校已无法独立完成对IT人才的全面培养,需要与继续教育和线上教育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学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通识和专业基础,而未来的技能提升则可通过各种培训来实现。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眭碧霞对此表示赞同,学院在夯实学生的通识和专业基础后,通过在线开放课程、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等多种方式变革育人模式。与此国软教育研究院也在产教融合、聚焦课堂方面进行了尝试,携手多方共建IT教师生态圈,为新平台下的软件人才协同育人铺路。其首批项目已将国家开放大学的6名教师送进CSDN进行实践,以期激发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成长的内驱力量。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需深入研究和适应产业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计算机专业的设置及课程内容,以培养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计算机人才。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