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本土售价1000万 到了中国卖2000万 专家建议 技术追赶同时中国还需及时制定安全标准

行业资讯 2025-01-21 11:40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中国手术机器人技术的蓬勃发展

尽管目前仅有62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但在2016年,中国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手术量已飙升至17979例,单台机器人最多完成手术数量达到了惊人的888例。这一成绩的取得,彰显了中国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近期,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目录(2018年)调整,达芬奇机器人从甲类设备降为乙类设备,预示着其配置管理更加灵活,未来中国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量有望呈现井喷式增长。

在由上海健康医学院主办的2018中国医疗器械安全评价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张培茗副教授详细介绍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他提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以麻省理工学院研发的机器人外科手术技术为基础,由美国直觉外科公司实现产业化。这一系统是目前国际上最成功的手术机器人之一,全球市场份额极高。

张培茗指出,手术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青睐。美国已有2000多台达芬奇机器人,欧洲和亚洲也有数百台。尽管技术垄断导致达芬奇机器人在中国的售价高达2000万元,但这并未阻挡其应用推广。中国最早的达芬奇机器人于2006年在解放军总医院引入。

达芬奇机器人主要被应用于泌尿外科、普外科、妇外科、胸外科、头颈外科以及心脏手术中。张培茗强调,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的优势在于其高精度的机械臂可以消除医生的手颤抖,增加手术的灵巧性。其机械手在狭窄的人体胸腔、盆腔中能够自由弯曲、旋转,完成复杂的手术动作。达芬奇机器人还降低了医生的手术疲劳感,使手术更加数字化,显著减少了手术创面。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审批的放开,我们相信中国的手术机器人技术将继续蓬勃发展,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手术机器人的警钟:达芬奇机器人的三次失误案例深度剖析

手术机器人达芬奇,尽管在医疗领域展现出极高的精准度和效率,但它并非完美无瑕。在过去的几年里,尤其是在美国,达芬奇机器人发生的不良事件令人触目惊心。张培茗对这些案例进行了详细剖析。

有一例前列腺癌切除手术中,达芬奇机器人的机械臂突然出现故障,内部导线断裂,导致手术紧急转为传统的开放式切除手术。这一事件警示我们,即使是高科技的机器人手术系统,也存在机械故障的风险。

另一起事故则是因为操作医生的经验不足。患者手术后效果不佳,痛苦不堪,原因是进行手术操作的医生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这说明,虽然手术机器人可以提升手术的精准度,但医生的专业技能与经验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更为严重的是第三起事故:达芬奇机器人在手术中,机械臂突然失去人为控制,这种情况极为危险,只得紧急停止手术。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尽管手术机器人技术先进,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谨慎。因为一旦出现不可预测的情况,后果不堪设想。

在张培茗看来,这三起不良事件为医疗界敲响了警钟。达芬奇机器人并非十全十美,其存在的缺点不容忽视。比如手术机器人没有触觉反馈,医生无法感知手术过程中的细节;机器人替代医生操作可能会增加患者的紧张感;医护人员需要更多专业的培训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优化。中国的标准制定正在迅速赶上时代的步伐,特别是在医疗机器人这一新兴领域。尽管达芬奇机器人等新生事物备受瞩目,国际公认的医疗机器人标准尚未出炉,目前仍有两个国际小组在紧张地研究。相较之下,中国的标准制定工作才刚刚起步,急需加快步伐。

张培茗专家指出,手术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同时也需要谨慎对待。他强调,避免机器人在手术过程中的意外情况有多种方法,比如对操作场景的限制、提高传感器和算法的可靠性,以及增强软件的安全性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不正确操作带来的伤害风险。

随着达芬奇机器人的火爆,国内手术机器人的研发与上市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张培茗的科研团队正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柴岗教授团队合作,共同研发整形外科手术机器人。他们呼吁,为了指导安全开发,中国的手术机器人标准应尽快出台。随着智能化更高的医疗机器人不断涌现,以及医疗机器人安全标准的逐步完善,医疗机器人的普及度将会大幅提升,从而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我们还致力于提供前沿的科技动态和深度思考,用人文化的视角介绍中外科技的历史。本微信号转载的文章旨在分享价值,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微信号立场。我们倡导公益,尊重原创,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让我们一起打造一个纯净的心灵家园,为科技工作者和关注科技的公众提供有价值的思考。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