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合金 小米、苹果、荣耀等3C厂商飞来大单 金属3D打印材料企业持续爆发
在开局之年,各大消费电子巨头纷纷展示其最新创新,推出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新品。作为引领潮流的手机行业,各大生产商正积极探索新兴技术,如3D打印技术,以缩短生产周期并降低成本。显然,这一变革不仅改变了手机制造的流程,也为金属3D打印材料供应商带来了无限商机。
就在刚刚过去的发布会上,小米引领潮流,推出了备受瞩目的全新旗舰手机——小米14 Ultra钛金属特别版。这款手机的售价高达8999元,被誉为小米史上最强悍的Ultra机型。其独特之处在于,手机的中框采用了全新的钛合金材质,使用了先进的钛合金注射成型(MIM)工艺。这种TC-4超强钛合金的屈服强度达到了惊人的900MPa,是小米14 Ultra标准版的214%,其材料硬度也是标准版的259%。这款手机的外观精致、内在抗压,且手感出众。
小米手机的中框采用了MIM钛金属制造,这是小米第二款采用钛合金中框的手机。这种材质不仅能够抵抗日常磨损和划痕,还能让手机更加轻便。小米集团的高管卢伟冰表示,这款钛金属版的中框是在注射成型烧结体的基础上,经过精密的CNC二次加工而成。尽管其生产流程并未直接使用3D打印技术,但原料端的金属粉末的大量使用为国内金属3D打印材料厂商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其中,著名金属3D粉末厂商中航迈特便是小米的钛合金粉体供应商之一。随着小米手机的热销,中航迈特也有望迎来业务的爆发式增长。
从2023年开始,国内的多家金属3D打印粉末材料厂商便接到了大量的钛合金粉末材料订单。这些金属粉末大多通过气雾化法生产,其所需的粉末粒度与MIM工艺有所不同。虽然MIM工艺在3C电子产品领域有广泛应用,但其生产流程中仍需要进行二次CNC加工,导致成本较高。手机厂商们一直在寻求更低成本的生产模式,这也为金属3D打印技术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与此全球的消费电子巨头如苹果、荣耀等也在积极探索金属3D打印技术的应用。最新的调查显示,苹果已经在部分产品上引入了3D打印技术,如Apple Watch的某些部件。三星、华为、OPPO等公司也计划在未来的产品中广泛使用钛合金技术。这些巨头对钛合金3D打印技术的浓厚兴趣表明,钛合金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虽然钛合金仍存在加工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但3D打印技术为其解决了量产痛点及材料成型问题。随着头部厂家的示范效应日益显现,未来3D打印技术有望拓展至更多消费电子产品中。钛合金3D打印技术:引领手机行业新革命
随着小米、三星等科技巨头纷纷采用钛合金零部件,钛合金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钛合金与3D打印技术的结合,这一创新组合为手机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钛合金轴盖作为高端科技产品的标志,正逐步从梦想走进现实。
过去,钛合金因高昂的轴盖材料成本和加工难度而难以普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钛合金轴盖的生产成本逐渐降低,使得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成为可能。结合先进的3D打印技术,我们能够研发出坚固、延展性好、易于打印的高性能钛合金。这一技术的结合,不仅解决了大规模量产的难题,而且为消费电子行业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国内金属3D打印技术的成熟,为钛合金在手机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选区激光融化(SLM)等主流金属3D打印技术路线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成型尺寸、扫描速度等关键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众多国内厂商如铂力特、华曙高科等,在这一领域已经具备了国际竞争力。
行业巨头苹果公司的创新应用进一步推动了钛合金3D打印技术的普及。据悉,苹果手表的制造已经采用了国产的金属打印机。与此荣耀等品牌的供应链也开始采用相关技术。这一切都预示着钛合金3D打印技术在手机行业的广泛应用即将到来。
在原材料供应方面,我国增材制造材料已经基本完成国产替代,为钛合金3D打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国内主要增材制造原材料供应商如中航迈特、铂力特等,为这一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盾。随着原材料和设备端的双重发力,钛合金3D打印技术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前景愈发光明。
从短期看,3C行业的3D打印市场空间巨大,尤其是折叠屏手机的轴盖市场。根据中泰证券的预测,未来几年内,这一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而从长期来看,消费电子全行业的3D打印渗透率极低,意味着这一领域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和潜力。
随着钛合金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将成为新的增长点。从手机到智能手表,再到折叠屏手机,这一技术的应用将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随着产业链的联合创新效应被进一步激发,我们有理由相信钛合金3D打印技术将在未来引领手机行业的新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