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睛有脑子 中国智能机器人有机会

行业资讯 2025-01-17 16:08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在世界机器人大会的舞台上,行业领军企业的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总裁曲道奎以一句尖锐的话语引发了广泛关注:“既没有感知系统,又没有灵巧的操作系统,这样的机器人无疑是严重的残疾,而这正是当前机器人的现状。”他的话激起了人们对机器人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的高度关切。

传统的机器人在技术层面已经步入低附加值的领域,正处在升级换代的临界点。除了拥有灵活的手和适应苛刻环境的身体,机器人行业的新机遇究竟在哪里?中国能否在这个全球技术竞赛中脱颖而出?

透过正在成长的中国机器人企业,我们捕捉到了未来机器人行业的“中国机遇”——那就是智能机器人,它们拥有“眼睛”和“脑子”。

在展会现场,当我们探讨机器人的定义时,哈尔滨行健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王大江提出了一个问题:“难道有感知、能判断才能被称为人吗?”他指出,尽管传统的机器人在技术上有所局限,但中国的机器人行业已经在智能机器人的领域取得了与国际同行相当的进展,甚至在视觉和智能分析等领域有望赶超。

他所描述的能看、能判断的机器人也在展会上亮相。在众多功能多样的酷炫展品中,一台名为焊接切割演示工作站的“机器人”引起了广泛关注。它虽然看上去并不具备传统的人型外观,甚至让人误以为是大型机械加工设备,但却拥有两只“眼睛”,展现出惊人的灵活性。

王大江解释说,这台机器人为大型陆地钻井机上的“吊耳”进行焊接工作,每台设备都能完成五六个焊接工人的工作量,让工人们免于在高温环境下进行高强度的连续作业。更重要的是,它能够通过智能视觉系统精准地识别并定位工作平台上的每个待加工部件,进行自适应的焊接操作。

这一能力对于大型工程类项目来说至关重要。由于每个等待加工的部件并不都完美无缺,传统的机器人在灵活性和判断力上的不足会极大地限制其应用范围。而行健机器人的智能焊接机器人则能够应对这种复杂的工作环境,为中国众多重大项目做出贡献。

除了大型工程应用,服务机器人也被视为机器人行业的另一大“蓝海”。小i机器人创始人兼董事长袁辉指出,服务机器人的核心在于“思考”和与人交互的能力。他认为,社会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一直存在,而今天之所以能够迅速成长,关键在于服务机器人具备了越来越多的思考能力。

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机器”向“人”的转折点已经到来,智能机器人的崛起让我们看到了无限的可能性。在这个时代,机器人的“长相”并不重要,关键的是它们是否拥有“脑子”。智能小i:领跑机器人技术的中国力量

小i机器人在自然语言处理、智能人机对话等尖端技术上,荣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迅速在金融、通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智能家电、汽车交通等领域展现其实力,为广大用户提供智能服务体验。如今,其服务已占据国内智能客服市场的90%份额,意味着我们与电信运营商、银行等客服的交互,多数都在与小i机器人对话。

袁辉展望:“从宏观角度看,未来所有的机器都将演变为机器人,它们不一定需要像人一样拥有身体或五官四肢。关键的是,它们必须拥有‘智慧的大脑’。”

智能机器人,中国展现巨大潜力!

我们正处于机器人技术的转折关口,传统机器人正在经历升级换代的时刻,新型机器人产品正逐步成熟并进入市场。曲道奎充满信心地表示:“虽然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我们的机遇远大于挑战。”

全球各国都将新机器人技术视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机器人是高新技术的综合体现,其发展水平几乎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技术实力。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价值达数万亿美金。

自2009年至2014年,世界机器人技术进入飞速发展期。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机器人技术逆势增长,全球增长率接近30%,而中国更是达到了50%甚至接近60%的增长率。近年来,全球机器人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表现尤为突出,自2013年起便稳居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地位,预计未来10至15年,中国将继续保持这一趋势。更为关键的是,中国的机器人密度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发展潜力巨大。

在业界权威汇聚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人们关注了两个核心话题:机器人当前缺乏哪些功能?现在的工业机器人缺乏感知系统,如视觉、力觉及其他感知功能。机器人缺少什么?答案是灵巧性。制造业中大量劳动密集型工作,需要人的灵巧性来完成,这是当前机器人的短板。

在中国机器人产业中,我们看到了不断的探索与显著的进步。中国正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力求在创新中突围。让我们期待未来,源自中国创造的“有眼睛、有脑子”的智能机器人能够走进我们的生活。

上一篇: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面向智能制造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