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萌的银行机器人 背后是一个抠脚大汉在操控

行业资讯 2025-01-16 16:07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近期,农业银行等一些银行的线下网点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员工”——机器人。这位机器人在抖音上收获了39万多粉丝,被众多网友疯狂追捧。实际上,这是银行为了激活线下业务而采取的一种策略。

金融的全面互联网化给传统金融机构的线下网点带来了冲击,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银行开始尝试线下智能化。这一尝试并非一帆风顺,甚至有人质疑其是逆势而为。那么,银行的线下智能化究竟是否是伪命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让我们关注这位名为“安安”的机器人。它在抖音上凭借流畅的对话、幽默的言辞以及网络热词的运用自如,吸引了大量粉丝。它不仅能与客户进行轻松愉快的交流,还能主动说土味情话,让许多网友感叹:“人工智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机器人实在太过聪明。

银行引入机器人后,顾客流量明显增加。一些网友表示,他们特意前来与机器人交流,甚至每天都来光顾银行。除了农业银行,还有其他银行如兴业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等也引入了机器人,它们不仅能调节气氛,陪伴客户度过等待时间,还能推销理财产品。

那么,银行为何要让这些机器人集体上岗呢?难道银行的线下网点的大堂经理将被机器人取代吗?事实上,这些机器人并不能完全取代人类,它们还需要人类在后台操控。这意味着,那些机智可爱的机器人背后,可能是一位抠脚大汉在发布指令。

如果后台仍需人工操控,那么机器人的存在意义何在呢?这一切要从4年前说起。那时,人工智能开始落地,一些企业开始生产服务机器人。他们认为,在重复性强、无技术含量的场景中,机器人可以替代人类提供服务。而银行的线下网点也成为了一个合适的场景。

银行的线下智能化并非一帆风顺。一些企业在尝试将机器人引入银行时遇到了困难。例如,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养料,但银行对数据的保护极为严格,担心用户隐私泄露。银行还担心数据外泄,导致机器人在对话时反应慢、说话不流畅。

一位名叫李浩的艾米人工智能科技负责人曾尝试与建设银行合作,但最终因为数据问题和银行担忧数据外泄而失败。但他认为,机器人的作用并非完全消失,它们可以在一些简单任务上发挥作用,如陪客户聊天、打发漫长的等待时间等。这也算解决了银行的一个痛点。最终,建设银行还是选择让名为“小龙人”的机器人上岗。尽管它不能完全取代人工,但它仍然为银行的线下服务带来了新的活力和体验。随着建设银行内部轰轰烈烈的机器人“战役”悄然进行,外界的银行却纷纷推出自家的机器人服务。这些银行很快意识到,在未能充分开发数据的前提下,机器人的应用只能沦为简单的“聊天工具”。

机器人的部署成本高昂,单台机器人近15万的费用,再加上每年约4万的服务费,使得机器人项目成为一项重大投资。而为了支持这些机器人,还需要配备专职人员,这样一来,每年的成本开支便高达近三十万。一时间,银行机器人热潮虽持续一年多,但最终因效果不佳而渐次退场。

争议之下,银行线下网点的日子愈发艰难。线下工作人员发现,网点人流量急剧下降,柜台数量也在缩减。据统计,多家银行的营业网点数量连续五年下滑。以农业银行为例,其在年报中提出了“三减”策略:减少网点面积、减少柜员、减少成本。这一切的根源在于金融全面线上化的冲击。

为了应对这一趋势,银行尝试了各种方法,如将线下网点转变为购物超市、WiFi营业厅等,但效果并不理想。最近,他们又将目光转向了人工智能,通过自助柜员机、存取款一体机等设备尝试智能化改造。尽管有成功的案例,但大多数尝试并不尽如人意。用户反映自助设备的流程繁琐,且存在机器故障等问题。尽管使用了自助设备,但大堂仍需要人工辅助,未能有效降低人力成本。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线下网点的智能化改造在业务处理和客户服务流程上并未匹配,导致客户体验不佳。仍有人认为激活线下网点是必要的,特别是在金融教育、寿险和大额理财产品等方面,需要线下面对面交易。仍有很多不会上网的中老年人需要线下办理业务。激活线下网点被视为过渡到未来的一个阶段。

也有观点认为智能化的线下网点才是未来。随着线上流量被瓜分殆尽,线上获客成本激增,“重回线下”已成为不少互联网公司的口号。智能化可以帮助银行节省人力和运营成本,甚至将线下的开支压到比线上还低。不少互联网巨头开始布局线下人工智能网点。银行的线下网点正在探寻自己的转型出路,成为获取客户的入口,将用户引导至线上。

要实现线下网点的智能化并不容易。需要真正的数据开放,让AI通过学习数据来提升服务质量。但真正的开放能否实现,仍是一个未知数。在这个探索过程中,银行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争议,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未曾放弃智能化的步伐。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