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前 你从未想到无人机的巨大作用

行业资讯 2025-01-16 10:27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引领未来:工业级无人机在抗疫中的崭新角色

新冠疫情期间,各类无人机纷纷亮相于楼宇间、村庄里、城市街道以及高速路口等各个角落。随着无人机在防疫趣味视频中的频频亮相,它们逐渐成为了网络社区热搜的常客,甚至在父母们的手机屏幕上也得到了广泛传播。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人机仍然是一个新鲜且陌生的事物,其留下的印象可能如同春节假期的短暂记忆。

在无人机行业中,大疆无疑是人们常提及的品牌,但它并不能代表整个无人机市场的全貌。除了众多的创业公司,波音、空中客车等传统航空巨头也已涉足此领域,试图解锁城市天空的未来。而在这些巨头和创业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工业级无人机更能够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

疫情的爆发,使得这个原本小众的行业突然走进了大众视野,成为了抗疫一线的重要力量。对于无人机创业公司而言,这不仅意味着巨大的机遇,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商业风险和社会责任。广泛的尝试使得和企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关注了几家奋战在一线的无人机团队,试图挖掘他们身上的故事和转折。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虽然故事中没有太多的戏剧性转折,但无人机的应用却展现出了其巨大的价值和潜力。

无人机的应用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消费级领域,开始在工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抗疫过程中,无人机不仅取代了人力巡检,更在物流、医疗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广东省肇庆市的实践来看,无人机的应用已经深入到防疫的各个环节,包括空中巡逻、防疫知识宣传、群体测温等。

肇庆市鼎湖区应急管理局局长叶文锐表示,无人机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一架无人机的效率相当于20个地面宣导车的作业效率。而且,无人机每小时的巡查监控范围最大达到10平方公里,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无人机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在这次疫情中,迅蚁通过“无人机+无人站”的方式,搭建了全国首个抗疫“城市空中运输通道”,实现了医疗物资的“无接触”配送,提高了物流效率。

无人机的野心并不小众。它们已经在巡检、物流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有望在未来进入更广泛的监管体系。疫情的爆发,无疑为无人机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无人机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物流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硅谷巨头Zipline引领无人机医疗配送潮流

自成立之初,硅谷的Zipline便凭借无人机在医疗领域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公司,如今估值已超过十亿美元。早在2016年,Zipline便在非洲成功落地,为卢旺达首都提供了超过65%的血液无人机运输服务。仅仅两年后,他们在加纳开设了四个配送中心,每个中心覆盖了约两百五十万人。其创新的无人机技术为全球医疗配送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与此国内的迅蚁科技不甘落后,于2019年推出了自家的无人机医疗配送网络。与Zipline不同,迅蚁科技获得了在城市内运行物流无人机的许可牌照,业务范围不仅限于偏远地区。这表明无人机在医疗配送领域的应用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配送只是冰山一角。空中客车联合极飞科技推出的无人机物流项目Vesper便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蓝图。他们计划构建一个涵盖无人机、中转柜、收发站的大型平台,作为所有公司和商户都可以接受的无人机物流基础设施。无论你是饿了么、美团还是顺丰,都可以放心地将包裹放入其中。这一愿景将无人机无缝接入现有的物流配送体系。

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农业无人机意外崭露头角。大疆农业和极飞科技设立了防疫消杀基金,鼓励拥有农业无人机的用户参与抗疫消毒工作。极飞科技更是投入大量资源,号召飞手参与防疫工作,并提供了必要的防护装备。在这些飞手中,有人驾驶着农业无人机进行消毒液喷洒,效率远超人工。随着这场疫情的发展,无人机催生了一大批“新农人”,他们是智慧农业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据数据显示,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蓬勃发展,各类无人机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从农林植保到电力巡检,再到消费级市场,无人机的身影无处不在。更有预测指出,到2025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惊人的700亿美元。而在国内,工业级无人机的市场规模也将达到数百亿级别。这其中,物流无人机的潜力巨大,特别是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的表现让人们看到了这一领域的无限前景。

尽管无人机的普及还存在风险和挑战,比如裸露的桨叶可能会引发安全问题,的风险接受度和厂商的技术能力也受到考验。但在灾难面前,无人机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看到了某种正在涌现的巨大轮廓,那是未来智慧社会的缩影,也是科技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上一篇:谷歌放大招全自动训练AI无需写代码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