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收购库卡进展更新产业融合趋势报告至2025行业分析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仿生机械臂的灵活搬运、码垛与打磨抛光能力,协作机器人完成的数控加工、包装、测试检验的精准动作,以及服务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的人性化交互,无不展现了机器人应用领域的广泛和能力的无穷。
当公众还在热议机器人是否会引发就业市场的巨变,甚至担忧科幻电影般的场景成为现实时,机器人已经在悄然间进入了中国的生产线,并在工业生产线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这一地位已经持续三年。这一市场的繁荣将机器人产业推向了“黄金时代”。
企业、资本纷纷涌入机器人产业,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机器人大战”。无论是中外企业对中国市场这块蛋糕的争抢,还是资本与地方对智能制造制高点的争夺,都充分说明了机器人产业的火热程度。在全球范围内,机器人技术和应用已经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各级政策纷纷涉及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规划。
业内专家指出,工业机器人的崛起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目前,中国机器人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已经成为制造业的刚需,随着制造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这一趋势愈发明显。
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已经连续3年占据全球第一的位置。
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快速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推动。除了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人工成本的上升和全球化竞争外,“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以及鼓励创新和对新兴企业的投资加大也是重要推动力。机器人的使用密度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机器人产业作为“中国制造2025”中率先突破的行业,得益于中国产业升级的刚性需求。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智能制造成为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
光鲜的数据背后隐藏着核心技术缺失的隐忧。尽管中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销量增长迅速,但在核心零部件如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方面仍大量依赖进口。这暴露出中国机器人产业在核心技术上的瓶颈。
为了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中国制造2025”的框架下,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了产业发展的五年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掌握核心零部件的关键技术,已经成为打破局面的关键所在。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中国机器人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扩大,相信中国机器人产业将在未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针对国产工业机器人来说,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降低成本并提升竞争力,突破核心技术的瓶颈是必经之路。在新一轮的工业机器人产业自主化征途中,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关键任务。其中,突破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瓶颈是一大挑战。从高精密减速器到高性能伺服电机和驱动器,再到控制器、传感器和末端执行器这五大关键零部件领域的发展,它们恰恰是我国工业机器人自主化道路上的薄弱点,如同一系列的“绊脚石”。这些关键零部件的发展瓶颈必须被打破。
在这一背景下,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曲道奎明确表示,产业、技术和零部件三大领域的创新变革势在必行。公司不仅致力于推进重大标志性产品的率先突破,更追求在创新能力上实现质的飞跃。因为在机器人行业,技术驱动永远是发展的硬道理。只有持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国内企业正在积极寻求差异化竞争的优势。与全球知名的“四大家族”机器人相比,我们的机器人在功能上不逊色,但在产品成熟度和稳定性方面仍需努力。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选择了汽车零部件供应企业这一小众但潜力巨大的市场作为突破口。这些企业目前的生产效率不高,正是自动化升级改造的好时机。通过满足这些企业的特定需求,新时达机器人有望赢得市场份额。
尽管中国工业机器人在核心技术上与国际大品牌相比仍有差距,但我们国内企业的努力和敏捷反应却为我们赢得了市场认可。大族激光旗下的大族电机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面对某全球知名手机制造商的特殊需求时,“四大家族”犹豫不决,但大族电机迅速响应,按照客户需求定制产品,甚至在遇到技术难题时能够迅速调整。这种快速响应和灵活调整的能力正是我们在与国际大牌竞争时的优势所在。大族电机的“快速反应”策略赢得了客户的青睐,成功扩大了市场份额。这种策略与老牌企业的精英化、稳健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唯快不破”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市场智慧。
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在面对挑战时展现出的努力和智慧令人鼓舞。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我们有信心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大的突破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