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机器人来了 它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近日,广州一家生鲜超市门口出现两个可爱的迎宾机器人,它们圆脑袋、胖身材,眨巴着眼睛,用愉快的声调发出“欢迎光临,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服务语音。这一幕吸引了不少顾客的目光。
一位顾客驻足尝试,触摸机器人显示屏上的“跟随”按钮,并通过“模仿指定动作”验证后,机器人随即跟随这名顾客移动。当小机器人在行走途中遇到另一名顾客阻挡时,它还会停下来,发出略带“委屈”的声音:“对不起,我走得有点累。请问您能让一让吗?”这种可爱幽默的反应逗乐了众多围观的群众。
在广州、深圳,市民们发现,除了在商场可以发现服务机器人的身影,在机场、政务服务大厅、银行,甚至在某些线路的公交车上都能与服务机器人不期而遇。随着技术的进步,服务机器人已从实验室环境走入市场。
那么,服务机器人究竟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日前,一段某快递公司分拣机器人的视频在网上火热传播。视频中,装备橙色托盘的小机器人在地面上快速、有序穿行,将一件件包裹运送到指定位置,完成分拣。电量不足时,小机器人还能自动“跑”到电源插口自助充电。
对于工业机器人,因其相对成熟的市场应用体系,可能并不陌生。但对于服务机器人,在哪些领域它已率先进入市场,又为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呢?在深圳欧铠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企业负责人何建忠展示了该公司研发制造的“美女一号”送餐机器人。一个身高约一米六的机器人,双手端着两层托盘,在固定的轨道上运行。遇到直角拐弯时,它也能顺畅转身;有人挡住它时,它会自动停让。
何建忠表示,送餐机器人前年推向市场时,销量达500多台,根据不同型号,每台价格介于4万到6万之间。考虑到珠三角企业的用工成本每年约为每个工人5万至6万,且这些机器人的设计使用寿命至少为十年,许多企业愿意尝试使用送餐机器人。
智能服务机器人也出现在机场、银行、政务服务大厅等特定场景,集人脸识别、语音交互、业务办理等功能于一体。例如,深圳机场引入了peppper机器人“小莫”,为旅客提供咨询指引、地图导航、航班查询等服务。乘客可以通过人脸或身份证进行识别,获得登机信息,打印登机牌,并通过语音咨询信息。
尽管服务机器人在各大科技展会上赚足眼球并初步走入市场,但真正要成为家庭的“生活助手”,仍需走过一段路。例如,广州某商场的迎宾机器人虽然搭载了多种功能,但无法满足顾客的核心需求——导航到特定商品的特定位置。机器人避障后想要继续行走,还需要顾客重新“模仿动作”通过验证。有顾客表示:“刚开始觉得新奇、好玩。但它实在比较笨,功能性不强。除了逗趣之外,我要它何用。”
尽管如此,服务机器人在医疗康复、家庭娱乐等领域也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工信部发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我国服务机器人在科学考察、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家庭服务等领域已经研制出一系列代表性产品并实现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需求增长,服务机器人未来有望更加智能、便捷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在当今的智能出行时代,公交场景中的智能机器人已成为商家新媒体传播营销的新宠。对于广大个人用户来说,它们的使用体验仍有待提升。尤其是WIFI网络的稳定性,仍是决定其是否选择使用智能机器人的关键因素之一。
欧铠机器人有限公司,一家以工业机器人为主业的企业,近年来也开始涉足送餐服务机器人领域。何建忠坦承,虽然曾经取得过不错的销售业绩,但随着热潮的退去,市场逐渐降温。目前,送餐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如轨道清洁问题、行走速度不够快等。为此,企业计划对机器人功能进行优化提升,如改进轨道、提高行走速度等。
近年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爆发式增长。尽管许多功能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改进和优化,但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需求驱动着AI和服务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康平陆指出,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在实验室环境下表现良好,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餐厅环境的嘈杂会影响机器人的语音识别效果。在逆光等环境下,机器人的适应性也不强。需要不断解决和优化这些问题。
尽管面临挑战,但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潜力不容忽视。阿西莫夫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秦俊武表示,客户对机器人的需求不断增长,对机器人的理解也更加深入。随着人口老龄化、医疗和教育需求的增长,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服务机器人市场。
工信部发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预测,到2020年,我国服务机器人的年销售收入将超过30亿。康平陆将其比作互联网发展的初期阶段,那时计算机刚刚进入家庭时人们对其用途的疑惑与现在的机器人产业相似。他认为,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并解决行业和客户真实存在的痛点将是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若能成功实现这一点,机器人产业产生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将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