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直男郑勇驾着机器人出海
物流机器人行业:巨头跨界,百花齐放中的竞争与挑战
随着电商、科技等多领域巨头的跨界进入,仓储机器人领域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极智嘉为例,其在全球市场的销售数量持续攀升,已在全球多个地区设置区域总部,业务遍及各大国家和地区。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竞争也日趋激烈。
作为一个创业公司和原生玩家,极智嘉在众多老牌企业面前显得更为年轻。近年来,随着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仓储自动化、智能化的市场空间正在快速增长。在这种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全球超过15万个仓库中,四分之三尚未实现自动化,预示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潜在的竞争压力。
巨头的优势显而易见,它们带资入场,自带场景、品牌和群众基础,在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加剧了竞争。对于极智嘉这样的创业公司来说,差异化发展是其突围的关键。自创立以来,极智嘉已经在全球销售超过4万台自主移动机器人产品,并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和能力。面对客户需求的不同,公司能够快速应对并提供满足场景要求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物流自动化领域的解决方案层出不穷,这让客户感到无所适从。有些方案没有经过长期打磨,稳定性不够,存在明显的劣势和问题。经过市场洗牌后,各企业对推出新产品变得更加谨慎。这对企业的定力提出了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极智嘉也在调整其经营模式,追求效率、盈利和现金流。同时面对团队的整合以及文化的磨合问题。尽管如此,极智嘉仍然庆幸自己在市场整合中仍然有很好的优势。其先发优势来自于技术基础的积累,这使得公司能够面对任何产品需求都能迅速应对。
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各种挑战。“行业发展到今天大家都是从坑里爬出来的。”郑勇表示。极智嘉在初创时期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如软件系统运行问题、客户业务变化问题等都需要企业迅速应对。极智嘉从一开始就注重设计强调高品质的稳定性。从最初的塑料外壳到铝铸一体成型底盘的研发都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机器人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即使面临诸多挑战但极智嘉始终坚持初心持续创新并满足客户的需求场景要求。在未来的发展中极智嘉将继续保持差异化发展策略加强技术积累和创新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行业带来更多的价值。在快节奏的开发周期变革中,当下与过往截然不同。以往,开发周期短暂,追求效率与速度;如今,随着思考的深入和产品要求的提升,开发周期逐渐拉长至半年、一年甚至更久。在这背后,团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不仅要实现产品的差异化,更要确保产品在投入市场后的稳定性。
郑勇,一个对团队要求严苛的领导者,坦诚面对产品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的困境。他承认,这种压力让他对团队没有过多的鼓励,反而给予了更大的压力。但在心底,他明白大家都是基于一致的底层价值意识——“技术直男”的执着与追求。
极智嘉,作为最早一批进军海外市场的中国物流机器人企业,其初衷是为了寻求合适的客户和回报。在2017年出海的初期,海外市场仍是一片蓝海,客户主动寻求合作。郑勇意识到,关键不在于短期的机会,而在于形成正向循环。
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郑勇发现了国内外市场的差异。他意识到,过去他们追求高端定位,对品质有着极高的要求,这也导致了产品成本相对较高。在海外市场,他们发现虽然毛利高,但如果不能达到一定规模,亏损会更大。如何打磨长期产品、提供系统维护等服务以及搭建本地化团队,对于海外发展至关重要。
机器人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很多产品需要海外交付,成本高昂。郑勇指出,机器人并非标准化产品,无法简单地通过渠道解决问题。对于极智嘉而言,目前有70%的业务在海外,而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竞争亦激烈。未来,国内与海外市场的比例将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
回顾极智嘉的发展历程,从创立至今,机器人领域的产品创新和成熟度不断提升。郑勇期待的未来方案是专注于专用场景的应用,与通用机器人的发展思路不同。他认为通用AI具有巨大的机会,但专用机器人与通用机器人并不冲突,且专用机器人具有性价比优势。当前整个技术应用的范围仍然有限,未来的市场空间巨大。
郑勇在考察亚马逊仓库物流项目时受到震撼,看到了机器人系统在物流领域的巨大价值。他用6年的时间将极智嘉打造成拥有两个全球第一的企业。他也意识到过快的发展节奏带来了问题。他希望能够放慢节奏,更加聚焦产品方向,控制研发投入。
在资本过热的时候,行业内竞争激烈,新产品层出不穷。郑勇表示,他更关心的是客户的回报和感知的提升。他意识到在物流机器人领域,“万台级出货量”是头部企业的一个门槛。极智嘉从规模上获得了技术和口碑的积累,但也需要不断追求方案的优势放大,形成正循环。
郑勇认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方案还未完全确定,他相信未来物流机器人的产品化和通用性会更好。在这个过程中,头部市场的努力和客户的培养至关重要。他和他的团队期待着行业的拐点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