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换电、800V高压快充,谁是未来新能源车最佳补能方式

行业资讯 2025-01-08 18:43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转型,我们正见证着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至2023年已占据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尽管新能源车在驾驶体验上已经超越了传统燃油车,但长久以来困扰消费者的里程焦虑问题仍然是限制其发展的最大障碍。

对于当下的新能源车而言,电池容量正在逐步增强。搭载100kWh电池包的车型已经普及,续航五、六百公里已成为标配,而更大的150kWh电池包也已在研发之中。长途旅行时的充电桩排队和充电缓慢问题仍是众多新能源车主的心头之患,也使得许多潜在消费者犹豫不决。

目前新能源车的补能方式多样,但究竟哪一种会是未来的主流呢?以“蔚小理”为代表的主要有三种:理想的增程式(插电混动)、蔚来的换电式,以及小鹏的800V高压快充。

说到增程式,它无疑是当下最受欢迎的补能方式。增程式电动车实际上是一种插电混动方案,其独特之处在于配备了一个发动机,但并不直接参与动力输出,而是用来发电。当电池电量充足时,车辆可纯电行驶;电量不足时,发动机则启动为电池充电。这种纯串联的工作模式使得增程式电动车在优化驾驶体验的有效解决了续航里程的烦恼。

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形象地将其比作“C11纯电的产品加上了一个‘充电宝’”。相比其他串并联混动技术,增程式电动车机械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能安排更大容量的电池,纯电续航里程更长。从本质上讲,增程式电动车用发动机烧油来发电,让电动车在优化续航里程的基础上,不再受充电设施的制约。

随着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和油价的不断上涨,包括增程式电动车在内的插电混动技术必然会过渡到纯电方案。虽然这个时间可能需要5年、8年甚至更长,但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当下,对于充电条件不足或需要经常长途旅行的消费者来说,插电混动车型仍是首选。

至于换电模式,蔚来无疑是行业的佼佼者。蔚来将换电技术发展成熟并推广开来,快速更换电池、延长行驶里程、缓解续航焦虑等特点使其成为新能源时代的一种独特优势。蔚来还推出了车电分离模式,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套餐,有效降低使用成本,提升车辆保值率。

换电模式仍存在不少挑战。各家品牌电池规格和技术的不统一使得没有像加油站那样的通用解决方案。独立建设换电站的成本巨大,限制了换电模式的普及。除了蔚来,其他品牌在换电领域的布局还相对缓慢,尚未形成广泛的竞争优势。

宁德时代作为动力电池企业的龙头,近两年也开始布局换电模式,设计了巧克力换电块和EVOGO标准换电站,希望打造跨品牌技术规格通用的换电模式。由于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的材料、排量、性能调教等差异较大,目前尚未有知名车企愿意参与这一模式。到目前为止,真正成功实施换电模式的仅有蔚来一家。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变化,新能源车的补能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无论是增程式、换电式还是高压快充,每一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挑战。未来哪种方式会成为主流还需市场来验证。800V高压快充:未来趋势已显,挑战仍待克服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快速充电技术已成为各大车企竞相追逐的焦点。其中,800V高压快充技术因其巨大的潜力,成为未来的大趋势。要想全面实现这一技术,仍有诸多问题和挑战亟待解决。

尽管换电模式能迅速为车辆补充能量,但它始终面临着诸多质疑。许多人认为,换电模式最终可能会被快充技术所取代,就像手机可更换电池最终被充电技术替代一样。当前主流的快充技术主要采用400V系统,而特斯拉的最新超充桩已经实现了480V直流快充,展示了巨大的技术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保时捷在Taycan车型上首次搭载了800V高压快充平台。国内自主品牌如小鹏、比亚迪、埃安和极氪等也已相继推出或计划推出该技术。以小鹏G9为例,其已经量产交付,官方宣称“最快充电5分钟,续航增加200km”,使得新能源车主有望获得接近加油的充电体验。

想要体验这一前沿技术并不容易。充电桩部署的滞后是一个显著的问题。以小鹏为例,支持800V高压快充的S4超充桩在2022年第三季度才开始铺设。目前仅在广州、深圳等少数城市有少量充电桩。按照小鹏的规划,全面覆盖需要在全国重点城市和核心高速公路沿线进行大规模建设,这一过程至少需要几年时间。

除了充电桩的问题外,车辆端的适配性也是一个挑战。800V高压系统需要电池、电控和空调等部件的全面适配。核心材料碳化硅的生产难度较高,良品率低导致价格居高不下,这增加了成本,成为普及800V高压系统的最大障碍。这也是为什么目前支持800V高压系统的车型主要聚焦在高端市场的原因。

展望未来,800V高压快充无疑将成为新能源车主流的补能方式。但目前来看,其普及仍需要新能源车企以及相关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实现更高的充电功率也需要更高的电力系统容量,这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协作。预计未来至少还需要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实现大规模普及。新能源车企应尽早开始布局和规划。让我们拭目以待这一技术的未来发展和广泛应用。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