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便利店一年回本真相调查,隐性成本多,扩张难
在共享经济如火如荼之际,一种新型商业模式——无人便利店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走进一家玻璃透明的小店,发现内部空无一人,顾客可自由选购商品,随后自主扫码付款离开。这是当下备受瞩目的无人经济的一个缩影。
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无人经济逐渐崭露头角,各类无人工厂、无人送货机纷纷涌现。而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广泛热议的,莫过于无人便利店。这种新型零售模式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成为市场焦点。
通过第一财经记者的实地调研和采访,我们了解到无人便利店具有诸多优势。门店面积小,节省了人工成本,使得单店成本仅为普通便利店的十分之一。尤其是零租金成本这一特点,更是让部分投资者看到了赚取快钱的机会。这无疑给实体零售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为长期以来,租金一直是压在实体零售业肩上的重担。
尽管无人便利店前景看似光明,但大多数具有零售经验的传统便利店企业却并不看好这一新模式。他们指出,无人便利店的选址、扩张、后台技术以及货损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
说起无人便利店,或许有人会觉得只是没有店内服务人员那么简单。实际上,无人便利店的技术和系统要求远高于传统便利店。以一家上海的缤果盒子为例,这家全透明的玻璃小店仅有15-16平方米,为了确保货品安全,门店通常都处于锁门状态。顾客通过微信身份注册后,才能进入门店。店内商品品种较少,主要是食品、饮料和简单的日用品。
顾客自行选购商品后,需要将商品放在电子自助收银机上,每件货品都贴有电子价签,自助收银机会自动计算价格并扣款。完成付款后,设备会对顾客进行安全检测,确认无误后店门会自动开启。这种高科技的应用,使得购物变得更加便捷。
以EasyGo未来便利店为例,其联合创始人王牧牧透露了无人便利店的投资回报情况。他告诉记者,一家无人便利店的投资额大约在10万元左右。目前单店每天的营业额在2000元左右,即一个月有6万元收入,毛利率约为35%。在不需要支付租金和店内人工费用的情况下,通过和物业合作分成的方式,预计单店在8个月至1年内可以回本。因无人店没有进场费之说,供应商更愿意与之合作。王牧牧表示,EasyGo今年计划开设至少百家门店,并考虑开放加盟以全面扩张。
这一新兴业态无疑给零售业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向和发展机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成熟,无人便利店将成为未来零售领域的一大趋势。它将给消费者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购物体验,也将给投资者带来全新的商业机会和挑战。在当下,无人便利店正成为资本追逐的焦点。创办EATOWN怡食家超市的CEO安利英透露,无人便利店的客单价约为22至24元,日营业额稳定在约两千元水平,单店成本为十万级别,主要得益于与社区合作形成的无租金成本优势。行业领军者缤果盒子及扫货星球等新兴企业也纷纷展现出无人便利店的巨大潜力。传统便利店因高昂的租金和人力成本,以及毛利空间的压缩,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
扫货星球以其低成本自动贩售机为核心的无人便利店崭露头角。在上海国际商业年会上,扫货星球CEO邹涛透露,每台贩售机的买断成本低于八万元,且经营者可选择租赁模式以降低运营成本。随着科技的深度融合,智慧零售的概念正在助力扫货星球快速扩张市场影响力,寻找合作伙伴。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资本支持的不断增长,扫货星球正朝着更高的市场占有率迈进。尽管无人便利店在初期投资回报上优势明显,但业界人士也指出其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后台系统建设和设备的高要求所带来的隐性成本、商品的RFID技术引入的成本和大量商品的维护问题以及技术系统的可靠性问题等。这不仅涉及到成本的把控,还需要更多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和创新技术的投入来解决大规模运营的挑战。目前而言无人便利店的扩张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尽管无人便利店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其未来的发展仍需克服诸多技术和管理上的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零售行业的创新变革,无人便利店有望成为未来零售的新趋势。让我们拭目以待这一新兴业态如何克服挑战,走向成熟与繁荣。在选址方面,传统便利店拥有商圈、社区、地铁和写字楼等多元化选择,而无人便利店则主要瞄准写字楼和社区。因无需支付租金,其落地过程必须与开发商和物业进行深入洽谈,以确保盒子能够顺利进驻。这种合作方式往往伴随着高昂的沟通成本,使得扩张变得困难,规模化运营难以达成,成本难以摊薄。宋铁城指出,那些声称短期内无人便利店就能收回成本的,往往只看到了单店运营的表面现象,而忽视了后台技术研发、运维成本、拓展开发等长期投入以及规模化的挑战。
不少传统零售商对无人便利店持保留态度。罗森中国董事副总裁张晟认为,成功的业态必须建立在消费者需求之上。无人便利店主要着眼于经营者的痛点,却忽视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货物品种有限也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罗兰贝格管理咨询的陈科则指出,无人便利店不仅考验商家的经营和技术能力,还考验消费者的素质。其开业证照和手续的办理也存在不明确之处,存在隐患。无人便利店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不容小觑。
中国便利店行业正在迅速发展,品牌化连锁便利店数量接近十万家。在这样的背景下,无人便利店面临的竞争尤为激烈。一位在7-11工作多年的管理人员表示,无人便利店在销售业绩上难以与传统便利店和商超相抗衡。而且目前接受无人店的主要是年轻消费者,年龄较大的消费者仍倾向于选择传统便利店。无人便利店更像是一种补充而非替代。即便无人便利店尝试通过广告营销来扩大影响力,但由于规模化扩张的困难,其广告作用也有限。对此,一些专家认为无人便利店可以做得炫酷,但关键在于能否实现整体盈利和持续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