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诗歌发展预测AI创作影响力分析_2025报告概览
置身于五彩斑斓的世界,我们常常为自然之美所震撼,想要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达赞叹之情。读诗,究竟有何用处?当你看到桃花盛开,可以引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在沙漠中可以感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江边赞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否则,可能只会用一句通俗的语言表达赞叹:“真美啊!”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电视节目的火热播出,国人的诗意情怀被唤醒。曾经被人们忽视的诗词类书籍如今变得炙手可热,甚至有许多家长整筐购买,希望以此熏陶年幼的孩子。这种趋势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诗意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除了人类,机器也在尝试涉足这一领域。是的,连机器人都在尝试写诗。让我们欣赏两首咏春之作:
其一,“春云惨淡摇江岸,天地青冥浸一山。来往故园如许乱,了无飞鸟出城边。”其二,“春草黄鹂似有情,天边梅柳近闻莺。来从月上行舟过,了却花前认旧名。”这两首诗是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智能写诗软件中随意输入“春天来了”四个字后自动生成的藏头诗。
尽管有观点认为古典诗词是我们祖先鲜活的人生经验和丰富的人生智慧的结晶,机器无法匹敌。但机器人的参与为诗词创作带来了新的气息和可能性。这款名为“偶得”的作诗机器人,灵感源于陆游的名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IBM中国研究院的专家运用深度学习技术,研发出这款自动诗文写作系统。据说,“偶得”能够依据已出现的文字,逐字预测,直至生成一首完整的诗。
机器人作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早以前。早在1959年,全球首首由机器人创作的诗歌诞生于德国。在中国,类似的诗词辅助创作软件如“稻香老农”古诗自动生成软件已经存在十多年。如今市场上已有诸多作诗机器人,如百度的“为你写诗”、微软的“微软绝句”等。去年3月,清华大学语音与语言实验中心的“薇薇”作诗机器人甚至通过了“图灵测试”。
机器人创作的诗歌质量究竟如何?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偶得”的官方介绍显示,只需输入四个字,它便能以这四个字为句首字,创作出符合古体诗特殊要求的五言、七言绝句。这些诗歌平仄、对仗及韵律都符合古诗的规范。尽管这些诗歌在格律上没有问题,但它们是否能够达到人类的创作水平,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周圣伟教授对机器人创作的诗歌进行了深入的评析。他表示,这些诗歌在诗词格律上都是合格的,但缺乏深刻的立意。他强调,诗歌应该是情感与思想的结合,每一首诗都应当传达出作者的一种想法或感受。与人类的诗歌相比,机器人所写的诗在情感与思想的表达上显得极为欠缺。
周教授进一步指出,机器人作诗与人类相比,“水平不沾边”。他认为,真正的诗歌创作需要内在的情理逻辑关系,需要诗人的情感冲动和思想碰撞。机器人的诗歌创作只是根据设定的程序随机生成诗句,缺乏真正的情感和思想。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已经能够写诗、作曲、绘画,那么被视为人类最后一个阵地的艺术领域是否也开始受到挑战?
面对人机对话的新纪元,我们不禁要思考:机器能否真正唤醒人类沉睡的诗意情怀?虽然机器可以模仿诗歌的形式和语言,但它们是否能够真正理解人类的情感、思想和经验?机器人的参与无疑为诗歌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真正的诗歌创作仍然需要人类的情感和思想。我们应该珍惜并继续发扬人类的诗意情怀,同时也期待机器与人机的结合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美好的作品。腾讯研究院的博士后孙那表示,当前的人工智能尚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主要完成特定指令或单一任务。即使像写诗机器人这样看似具有创造力的工具,也是在人类事先设定好素材、规则和计算代码的基础上,按照既定规则完成指令。即使是AlphaGo战胜人类围棋高手的壮举,也是依赖其背后庞大的数据量和快速的计算速度。
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艺术家的讨论逐渐增多。孙那认为,在短期内,艺术家被取代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艺术创作追求独创性,人工智能或许可以模仿现有的创作风格,但无法创造出数据库中没有的新颖内容。人类的创作效率虽不及机器,但人工智能的冲击可能激发艺术创作向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简单、重复的创作输出可由人工智能完成,而人类则将专注于创作一些人工智能无法触及的艺术品。
正如现今的人工智能翻译虽准确率极高,但在需要深度理解和创新的领域,如法律文本,仍然需要人类的参与。人类的艺术创作如同璀璨的星空,深邃而辽远,无法被机器完全替代。即使在未来的“强人工智能”甚至“超强人工智能”时代,当机器拥有自我意识、情感表达和与人类智慧相当的能力时,我们仍可能见证全新的艺术形式的诞生。孙那对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相结合持乐观态度,认为二者结合可能创造出令人惊喜的艺术成果。他也指出人工智能无法像人类一样传承文化观念,并可能面临文化碰撞、歧视等问题。
周圣伟同样对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方面的局限性持类似观点。他认为,无论机器创作的诗歌、画作、乐曲多么逼真,都不具备真正的独特性,与真正的“创作”仍有一定距离。诗歌是人类独有的思想活动、情感活动的产物,是意识的表达,在当前阶段,人工智能无法为文艺作品注入情感、精神和灵魂。
对于连续担任《中国诗词大会》上海赛区主评委的华师大中文系名师而言,古典诗词是祖先的人生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机器无法理解和复制的。他强调,机器无法理解祖先的鲜活人生经验和丰富智慧,这一观点进一步强调了人类创意的不可替代性,并深化了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之间的鸿沟。
工业机器人
- 未来诗歌发展预测AI创作影响力分析_2025报告概览
- 国内首次!新松港口移动机器人大批量交付全球
- 探路中国“智造”——珠三角装备制造业抢占国
- 猎豹移动2019年AI等收入增72% 引领服务机器人无接
- 3D打印新闻简报:3D Systems尝试收购Stratasys、Sint
- 《江西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策略详解与实施指南
- 中国制造2025技术路线图剑指工业机器人和数控机
- 无人机助新疆棉花脱叶,作业面积有望超2000万亩
- 2025年AI保险行业应用实践指南核心要素与创新发
- 制作巧克力的机器人也推出啦
- 从扫地机器人到空气耳机,集海科技太了解年轻
- 2017年全球无人系统大会
- 柔触机器人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加注推动新
- Anki推出智能机器人Cozmo,这可是一个有感情、会
- 深圳龙华:激发现代产业“引擎” 赋能经济高质
- 2016说了一整年的AI 实际上还只停留在“识别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