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追捧的人形机器人多久能进家庭?业内人士:可能要再等二三十年
在人类历史上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想象中,人形机器人始终作为未来的重要元素存在于各类文学和影视作品中。从著名的图灵在1950年提出的关于机器智能的开放性论文,到科幻电影《银翼杀手2049》中的复制人和仿生机器人的爱恨纠葛,人形机器人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在现实世界中,人形机器人也是无数工程师的终极目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形机器人再次成为科技圈的焦点。尤其是今年,随着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推出机器人多模态大模型RobotGPT并发布了双足通用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的关注度达到了新的高度。
与此科技自媒体博主稚晖君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远征AI”也成功亮相。人们对人形机器人的期待愈发强烈,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形机器人技术与问题的思考。至于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的时间问题,尽管有从业人士认为可能还需二三十年,但也有人认为技术的发展速度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人形机器人的再次走红并非偶然,这背后是技术层面的关键突破。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从业近二十多年的杨东明显感受到,最近两三个月,国内市场对于人形机器人的热情高涨。他认为,人形机器人在技术上的突破,如大语言模型AI的普及,使得机器人具备了一定的智能性。机器人关节硬件的突破也使得人机沟通产生变革。
科技爱好者、人工智能领域专栏作者胡雨认为,ChatGpt的横空出世是机器人技术层面上的关键性突破,是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能力突破。新一代的大模型、人工智能的技术模型使得机器人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内具备了自主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早期的科技投资机构,蓝驰创投合伙人曹巍表示,人形机器人的走红背后是巨大的想象空间和市场空间。他提到,人形机器人可能是一个新的产业,可能会颠覆市场体量和空间。
尽管人形机器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商业层面上还未实现量产。众多行业内的受访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形机器人的竞争还只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尽管如此,作为投资人,曹巍依然看好人形机器人项目,他认为未来两三年内,中国的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会席卷全球。
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和挑战。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人们的期待和关注都让人形机器人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我们期待着未来人形机器人在技术和商业层面上的更多突破和进步。当前市场上,尚未有机器人企业成功实现人形机器人的量产,众多企业仍在实验室研发阶段努力前行。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公司某公关人员张宇透露给澎湃科技,实现量产需要巨额资金的持续投入,并允许在研发过程中不立即追求市场化产品的产出。
人形机器人,被誉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颗明珠,同时也是一个极其耗费资金的产业。即便资本市场投入巨大,短期内也难见其产生显著的产品和技术突破。马斯克在不久前也坦言,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要实现量产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定制执行器等。
从技术层面来看,国内已经具备实现量产的技术储备,但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业内人士曹巍表示,即使投入的企业能够在三到五年内进入快速商业化阶段,真正的量产规模可能需要长达十年或更久的时间。人形机器人走进生活、融入社会已经成为资本、技术和市场的共同期待。
在张宇眼中,人形机器人走向实际应用的最大难点在于家庭场景的落地。相较于工厂办公室等标准化场景,家庭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给机器人的硬件和软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多业内人士和技术专家表示,人形机器人在安全层面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才能真正走进生活。从通用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中间的通用能力是关键的一步。材料问题也是人形机器人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对于人形机器人的热度是否会只是一时的炒作,袁建军表示短期内过度追捧不利于行业发展。他认为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过程,从样机发明到真正融入生活的产品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检验。杨跞则从科技发展的角度呼吁对人形机器人保持理性态度,回归技术研发本身。同时他也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科学生态圈”。例如小米构建的科技生态为其仿生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未来随着技术成熟和市场教育普及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扩大。国内创业者群体的活跃度和完整的上下游生态也使中国在机器人产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期待着人形机器人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为我们服务并引领人类迈向新的台阶。从科学生态圈的大视角来看,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在中国必将孕育出杰出的企业,这是曹巍的坚定信念。
澎湃科技注意到,国内多个地方已经积极出台人工智能发展策略,旨在推动高科技智能应用的广泛实施。
北京、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已经率先行动,发布了产业扶持政策。例如,深圳在最新发布的《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中,明确提出要孵化高度智能化的生产机器人,并加快广东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组建。紧接着,上海市也颁布了《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该计划致力于瞄准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沿,构建通用大模型,推动垂直领域产业生态的发展,并建设国际算法创新基地,以加速人形机器人的创新与发展。
科技爱好者、人工智能领域的专栏作者胡雨(要求匿名或化名处理),将这些利好政策视为人形机器人发展和应用的市场空间的广阔证明。他采用热带雨林的比喻来描绘科学生态圈,指出:“真正的科学生态圈如同热带雨林,我们无法预知下一个科技新星何时崭露头角,但我们有信心知道这片土地将持续孕育出新物种。这正是良好的科学生态环境的魅力所在。”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科技舞台上,人形机器人正逐步从科幻走向现实,而中国的大力支持无疑为其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杨蓉
本文作者:扬子晚报
题图源自新华社,图片编辑:邵竞。
工业机器人
- 备受追捧的人形机器人多久能进家庭?业内人士
- 专访以色列智能机器人中心联合主席Yosi Lahad:人
- 从服务冬奥到走入生活:送餐机器人已“十年进
- 第三届中国国际智能网联汽车论坛2018 创造智慧出
- 未来科技趋势报告行业前沿发展及预测分析2025概
- 关于召开“全国虚拟现实与工业可视化教育技术
- 人工智能新图景:这里比想象更“无限”
- 应对梅雨季!海尔智家为华南用户定制焕新方案
- 人工智能干翻棋王,干不过人工转录?
- 世界人工智能先驱告诫中国人:硅谷是模仿不出
- 猎户星空消杀机器人正式发布 五大进阶功能凸显
- 人工智能手机面世,情感机器人已成未来必然?
- 语音助手们红了,但它真的能在未来取代手机吗
- 机器人行业成长前景广阔 产业链公司迎来重大机
- 富士胶片再登澳门BEYOND Expo 多元展示技术创新理
- 威富、大华、天地伟业大秀AI肌肉,成功实战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