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协作机器人市场尚处于早期阶段但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行业资讯 2024-12-26 13:19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即使美国协作机器人的先驱RethinkRobotics宣布倒闭,这并未对协作机器人市场造成任何影响。协作机器人市场仍然火热,众多国内新兴企业纷纷加入这一赛道,力图抢占市场先机。尽管RethinkRobotics一度是这一领域的领先者之一,并成功融资高达1.5亿美元,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即使是先行者也难以笑到最后。该公司甚至决定出售其专利组合和其他知识产权。这并不影响协作机器人市场的蓬勃发展势头。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已有多个新兴企业崭露头角,它们纷纷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新的机器人技术和产品,希望能够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导者。这一切都预示着协作机器人市场将迎来更加繁荣的未来。大咖新秀纷纷投身角逐的战场

协作机器人的概念,早在1996年便由美国西北大学的JamesE.Colgate和MichaelA.Peshkin两位教授首次提出。他们的初衷是研究如何让机器人变得更加安全,以便与工人们并肩作战,共同完成任务。自那时起,这一领域便不断吸引各路英雄竞相涉足。如今,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60家厂商积极投身于协作机器人的研发与推广之中。

其中,UniversalRobots作为行业的佼佼者,其表现尤为引人注目。该公司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在协作机器人领域稳居领导地位。截至目前,UniversalRobots的机器人全球装机量已经超过了2.7万台,占据全球市场份额近60%,无疑是行业的领头羊。他们的成功不仅彰显了协作机器人技术的巨大潜力,也证明了UniversalRobots在机器人研发和应用领域的深厚实力。这样的成绩,无疑为其他同行树立了榜样,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传统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四大家族”亦步伐紧凑地推出了各自的代表作。KUKA推出的LBR iiwa被誉为工人的“另一只手”;FANUC推出的CR-35iA协作机器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负载;ABB的“明星花旦”YuMi同样引人注目;Yaskawa也推出了其首款协作机器人MOTOMAN-HC10。

在国际市场已经相对成熟的情况下,国内的协作机器人市场尚处起步阶段,但势头迅猛。如同春日的竹笋,不断突破土壤,展现出蓬勃生机。

先行进入该领域的新松、遨博等企业已经开始全面展示其实力。新松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7自由度协作机器人,其新一代产品XCR20-1100也在不久前亮相,令人眼前一亮。遨博的i系列是国内推出的第一款协作机器人产品,成功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瓶颈。

为了把握市场机遇,填补业务空白,新兴初创企业如节卡、镁伽、艾利特以及扬天科技等也是蓄势待发。他们之间的市场竞争如同潮涌,一轮接着一轮,而融资潮也是一波接一波,显示出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无限生机。这些企业都在期待着在协作机器人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共同推动这个新兴领域的发展。市场争夺背后的专利护航:协作机器人的赛道之战

协作机器人这块“蛋糕”虽然诱人,但想要分一杯羹并不容易。在资本市场上崭露头角,除了技术实力和创新力,专利布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专利,在这场赛道上,成为了各大玩家必须争夺的阵地。

回顾协作机器人的发展历史,JamesE.Colgate和MichaelA.Peshkin在概念初现时便意识到了专利的重要性。他们提交了一项专利申请(公开号为US5952796A),保护一种人类和电脑控制的通用机器人之间的直接物理互动的设备及方法。这是对协作机器人核心技术的重要护航。

作为国际标准ISO/TS15066起草成员之一的UniversalRobots,虽然其专利申请数量不足十件,但其在专利布局上的策略堪称精妙。该公司紧紧围绕标准框架,在美国、中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广泛的专利布局。其中,基于安全等级监控制动协作执行方式的专利申请(公开号为WO2015131904A1),提出了一种在机器人关节中设置位置传感器以实现所需安全功能的控制系统。基于牵引示教协作执行方式的专利申请(公开号为WO2012066025A1),为那些不熟悉机器人编程的用户提供了一种简便的编程控制方法。

这些专利不仅体现了UniversalRobots的技术创新力,更展示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战略布局眼光。专利,在这场协作机器人的市场争夺中,成为了各大企业不可或缺的竞争武器。要想在资本市场上立足,必须在专利领域有所作为,方能在这场赛道之战中占据一席之地。经过深入研究与创新,RethinkRobotics已经成功获得了24项发明专利和4项外观设计专利。最近,该公司的一项专利(公告号为US10065316B2)被授权,该专利围绕安全等级监控制动协作执行方式,提出了一种安全操作机器人的系统和方法。

传统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四大家族”,即便在市场竞争中并非处于第一梯队,但其在专利布局方面的实力同样强大且令人瞩目。他们在技术研发上不断深耕,专利申请表现抢眼。

从专利申请的来源国和技术流向国角度分析,素有“机器人王国”之称的日本在专利申请量上独占鳌头,占比约为35%。紧随其后的是中国、德国。而在技术流向方面,美国是最大的专利申请目标地,其次是日本和中国。

国产机器人的发展道路仍然充满挑战。面对国外厂商筑起的专利壁垒以及核心技术引领的缺失,国内专利申请呈现出良莠不齐的局面。虽然专利申请数量较为可观,但主要是以实用新型为主,申请人也相对分散。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机会。国内厂商仍在不断努力研发和创新,积极探索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有理由相信,国产机器人将在专利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更大的突破,走向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期待着更多国内企业的参与和贡献,共同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国内在协作机器人的本体结构和辅助设备方面已有丰富积累。关于主被动的安全探测与保护等关键技术,我们的研究尚显不足。这些技术恰恰是国外厂商的研究热点,也是实现人机深度协作不可或缺的部分。

随着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未来的协作机器人将融入更多尖端技术,以满足更高的安全要求和适应复杂的非结构化环境。这些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多传感器融合、远程人机交互、搭载3D视觉以及赋予机器人“AI大脑”。高性能的柔性、复合、双臂等协作机器人也是新的需求增长点。国内申请人应聚焦于这些领域,推动自主创新。

从专利产品技术参数的角度来看,国产协作机器人在负载自重比、灵活性和易用性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部分技术指标甚至可以与国外产品相媲美。在安全性、可靠性和精度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有信心在未来的竞赛中与国外厂商一决高下,甚至取得领先。国内厂商只需坚持研发和创新,便能在协作机器人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