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十年,不忘初心,回顾国内首条自主品牌机器人生产线创建全历程
在十年光阴的洗礼下,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与坎坷,如同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一样,充满了欢笑与泪水,充满了希望与挑战。在这十年间,随着汽车和3C行业的蓬勃发展,工业机器人需求日益旺盛,产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而如今回首过去,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机器人产业默默付出的科研人员,他们的青春和汗水为今天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机器人产业至今已经走过了二十余载的历程,如今市场上机器人品牌众多,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命力。然而十年前,除了四大家族在中国市场的布局,本土机器人品牌几乎是一片空白。就在一群富有远见的工程师看到了市场的痛点,他们依托自身的优势,凭借一个十多人的小团队,开始探索自主研发机器人的道路。
这个团队的初心,是在汽车焊装领域实现自动化。当时,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较小,且被四大家族垄断,本土机器人公司大多停留在做代理商或集成商的层面。面对高昂的机器人价格以及配套不完备的问题,他们意识到自主研发的重要性。他们不仅要面对外部的压力和质疑,还要面对内部的困难与挑战。他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埃夫特智能的成立,标志着这个团队开始实现他们的理想——建立一条自主品牌的机器人焊装生产线。虽然当时国内还没有真正使用本土研发的机器人进行汽车焊装的案例,但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他们虚心学习,不断探索,将机器人技术与实际需求相结合,逐步实现了汽车焊装的自动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们从未放弃,始终坚持到底。
他们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基于中国工业发展的背景。虽然南方地区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但他们的团队成员们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逐渐掌握了机器人技术。他们充分利用了国内外先进的机器人技术,结合中国的实际需求进行研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机器人发展之路。他们的成功也离不开中国机器人的发展重镇——东北的支持和帮助。东北地区的机器人研究机构和高校为他们的研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支持。
如今,中国机器人产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这些工程师们的努力和付出为我们铺就了今天的发展之路。他们的成功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和希望。在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本土机器人品牌能够崛起,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哈尔滨的热血岁月:埃夫特机器人的诞生与成长
在哈尔滨的冰冷冬季,一支源自安徽芜湖的小团队,怀揣梦想,踏上了学习机器人技术的征程。这支团队在2008年3月,被分成电气组和机械组,他们坐着火车,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来到北国冰城哈尔滨。他们的目的地是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那里的孙立宁教授、赵杰教授等顶尖机器人专家,倾囊相授,让他们汲取了丰富的机器人知识。当时的团队负责人胡国栋,与成员们一起,如饥似渴地探索着机器人的奥秘。
值得一提的是,孔民秀教授作为前辈,不仅在科研技术上给予他们巨大的帮助,还在生活中给予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他的课题组中的两位博士研究生游玮和肖永强也深度参与了这一项目。游玮负责机械系统分析,而肖永强则专注于软件系统开发。有趣的是,这两位博士毕业后都选择了加入埃夫特,如今游玮担任埃夫特的总经理,肖永强则成为副总工程师。
在为期一年半的学习后,他们虽然得到了哈工大老师们的宝贵指导,但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回到芜湖后,他们立刻投入到机器人的制造和点焊测试中。面对美国生产的PMAC控制器操作复杂、稳定性不足的问题,他们开始寻找新的控制器。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控制器、减速器与伺服器是机器人的三大支柱,他们面临着寻找合适零部件的难题。
幸运的是,团队中的一位电气工程师在上海结识了机器人零部件代理商赵勇。赵勇为他们引入了先进的控制及伺服驱动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机器人的效率和便捷性。在前期工作完成后,新型工业机器人终于准备落地。但如何确保机器人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最大化效益,成为了他们新的挑战。
2010年冬,在安徽芜湖埃夫特的机器人工厂里,杨宁和他的同事们正在调试机器人。尽管国内工业机器人尚属空白,但他们通过不断的调试,克服了种种技术难题,为埃夫特机器人顺利进入生产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2011年,埃夫特团队从一个小团队成长为一个大家庭。当年2月23日,由16台机器人组成的两条生产线在奇瑞汽车生产工厂亮相,为正式投入生产做准备。这是国内首创的机器人生产线,虽然一开始并未完全应用于整线焊装,但其在侧门安装领域的成功应用,仍然是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一大突破。
经过八个月的调试,国内首条自主品牌机器人生产线正式投入生产,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16台机器人至今仍在生产线上运行,完成着它们的光荣使命。埃夫特的成功故事,不仅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缩影,更是创新与坚持的典范。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十年都是一段宝贵的历程,对于埃夫特来说更是如此。从一个年产仅200台机器人的小型公司,到如今成为机器人行业的头部公司并在科创板成功上市,埃夫特的每一步发展都凝聚了无数人的努力与付出。
这一切的成就,离不开哈工大教授们的无私教导,他们的智慧和努力为埃夫特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奇瑞汽车的信任与机会也让埃夫特得以快速成长。更值得一提的是,董事长许礼进先生的支持是埃夫特背后最坚实的力量。在行业整体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他顶住压力,为团队提供资金、技术和人员的支持,他的坚持和信念成就了今天的埃夫特。
十年踪迹,中国机器人事业与埃夫特一同成长。如今,埃夫特已经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国智能制造的佼佼者。这十年间,中国机器人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行业蓬勃发展。除了传统工业机器人领域,中国品牌在协作机器人、并联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核心零部件等领域也都有投入研发,中国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市场。
我们仍需清醒地认识到,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中国机器人技术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应该奋起直追,加大研发投入,培养更多的人才,推动中国机器人技术走向世界领先行列。
回顾过去十年的历程,那些初创团队的成员如今都在中国机器人的大江大河里闯出了一片天。他们有的继续从事研发工作,突破瓶颈;有的进入高校教育培养人才;有的转行机器人销售,满足企业的自动化需求;还有的转战行业媒体,让更多人了解机器人。他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为中国机器人事业贡献心力。
十年的时光,对于中国机器人事业来说,是一段宝贵的历程。正是前人的付出和坚守,才有中国机器人今天的成就。未来,我们将继续共同努力,推动中国机器人事业的发展,让世界看到中国制造的强大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