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是时候亮出机器人这张牌了吗?

智能机器人 2024-12-19 13:35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小米的机器人雄心:从手机市场下滑到机器人市场增长的探索之旅

在小米的新征程中,一块名为“机器人”的诱人蛋糕正摆在其面前。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的业务版图再度扩展,新增了“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销售”的选项,仿佛在宣告其进军机器人的决心与行动。那么,小米究竟要造什么样的机器人?又将如何在这片蓝海市场中大展拳脚?

首先要明白,小米的这一举动并非毫无预兆。早在去年8月,小米就发布了仿生四足机器人Cyberdog,这一重磅产品汇集了小米11年的技术沉淀,被视为对未来科技生活的探索。除了这款机器人外,小米在扫地机器人领域也有深厚的积累,不断新增专利,为进军机器人市场做好技术储备。

深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米进军机器人领域的决策背后有其独特的逻辑。面对手机市场增长的乏力,以及新兴造车业务尚未落地的情况,小米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而机器人市场,尤其是服务机器人市场,正以其年均近20%的增速和千亿级市场规模吸引着小米。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惊人的2600亿美元。显然,这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巨大机会。

华为和三星等手机大厂早已相中这块市场。华为积极申请机器人相关专利,并与达闼机器人合作打造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三星则推出了护理机器人并积累了大量的机器人相关专利。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米的机器人布局显得尤为明智。

小米的机器人战略是双线作战。一方面,仿生四足机器人是小米的一张明牌。这种机器人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如灾区搜救、医疗救助和客厅陪伴等。更重要的是,它还能作为IoT和AI技术的入口,提高变现能力。另一方面,清洁机器人是小米更早投入、更多积累的领域。从专利上看,小米已经为此做了大量的技术储备。

小米在清洁机器人领域的探索与挑战

在科技产业的众多领域中,小米以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生态链战略,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在清洁机器人领域,小米的发展历程充满波折,同时也孕育着无限可能。

众所周知,小米在众多领域并不直接参与研发生产,而是采用ODM模式,培育了一大批生态链企业。这种模式下,小米在清洁机器人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0.9%,仅次于科沃斯、云鲸等领军企业。小米能否稳固其市场地位,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呢?

回顾中国清洁机器人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其呈现出明显的技术推动特征。从早期的随机碰撞时代,到激光雷达的应用,再到全局规划时代,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扫地机器人市场的蓬勃发展。在这一进程中,小米的生态链企业石头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推出的米家扫地机器人,凭借其先进的导航系统和实惠的价格,迅速赢得了市场份额。这款现象级产品使得扫地机器人成为吸尘器的有效替代品,助力小米在次年获得了10.3%的市场占有率。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加速,小米在后续的市场迭代中逐渐失去了创新引领者的地位。虽然他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新的代言人,试图将生态链企业扶植为新一轮的龙头玩家,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这变得愈发困难。从自动集尘功能的推出到扫拖一体机的兴起,每一次技术浪潮的涌起都有小米的身影,但他们在创新上的步伐似乎稍显滞后。

石头科技的出走,让小米面临新的挑战。生态链企业的壮大后选择独立发展是常态,但这对小米来说意味着需要找到新的合作伙伴和技术依托。追觅科技成为小米新的合作伙伴,但在技术创新方面尚未有突破性的产品问世。与此其他竞争对手如科沃斯和云鲸等却在市场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市占率。尤其是云鲸推出的扫拖一体机,凭借其出色的拖地功能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一成功范例也反映出消费者对于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的重视。这也使得小米面临更大的压力去追赶市场的步伐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小米在清洁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充满了挑战与机遇。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的加速推进,小米需要找到新的合作伙伴和技术依托来保持其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同时他们也需要克服一些消费痛点制约其进一步渗透市场如全自动加换水、大体积垃圾处理、避障算法改进等等以不断提升用户体验从而推动扫地机器人的进一步普及和市场的增长。在当下扫地机器人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头部厂商的技术积累愈发深厚,头部效应日益显著,这对于后来者来说,无疑加大了挑战难度。对于小米而言,无论是扶持新一代生态链企业还是寻找后续梯队,其成本及难度都在不断攀升。

小米并未因此退缩,反而选择了自研之路。回顾小米在手机与汽车领域的成功,我们可以发现,小米总能在市场渗透率达到20%的关键时刻崭露头角。如今,扫地机器人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虽然当前渗透率尚不足6%,但市场空间巨大。小米正积极应对这场生态游戏,努力打好手中的牌,守住已有的市场份额。

不仅如此,小米还在仿生机器人领域进行了深入布局。去年8月,小米发布了首款仿生四足机器人Cyberdog,引发了行业内的大震动。与此各大厂商纷纷涌入仿生机器人领域,这一市场的前景被普遍看好。据波士顿咨询数据显示,到2030年,仿生机器人催生的专业服务机器人市场空间将达到1700亿美元。

小米在仿生机器人的布局中显得认真而不张扬。虽然其发布的Cyberdog机器人引发了广泛关注,但小米对其商业化应用保持清醒的认识。与此小米在机器人研发上并未停下脚步,其专利数量虽多,但似乎更注重既有技术的集成,而非新技术的突破。尽管如此,小米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仍在持续深化,其团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小米在扫地机器人和仿生机器人领域都在积极寻求突破,努力打好手中的牌,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未来的发展中,小米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其表现令人期待。在对比国内其他仿生机器人公司的投入时,小鹏的生态链企业鹏行智能可谓独树一帜。不仅在深圳、广州、北京以及美国设立了研发中心,而且自2020年以来,其申请专利的脚步从未停歇,至今已拥有70余件专利。去年年末,更是邀请了知名机器人专家、原配天机器人总经理徐志根的加盟,进一步强化了其研发实力。

四足机器人领域的巨头宇树科技也不容小觑。其团队规模超过200人,已公开申请专利109件,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该公司推出的A1、Go1等多款四足机器人产品,已经销往数十个国家,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相较之下,小米在仿生机器人研发方面的意图虽明显,但在实际投入和成果上还需加倍努力。小米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在机器人领域紧锣密鼓地布局投资,寻求突破。

在小米集团及顺为资本投资的25家机器人相关企业中,有两个特点尤为突出:一是工业机器人多与智能制造相关,如仓储机器人、机器人自动化、协作机器人、机器视觉等领域;二是服务机器人紧紧围绕消费者需求,如教育机器人等。

小米在机器人领域的发展策略多元化。除了自主研发,小米还通过投资孵化更多的服务机器人生态链,并将工业机器人应用拓展到自身产品生产中,以实现生产自动化。无论是清洁机器人还是仿生机器人,当前都处于市场早期的风口上,距离大规模爆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小米的多元化策略无疑为其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