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后才能智能化 而中国自动化还没走完!

行业资讯 2024-12-18 13:37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自《中国制造2025》发布以来,工业领域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涌现出工业4.0、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无人工厂等热门概念。如今,这些理念已经延伸到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驾驶船舶、无人化医疗装备等领域,似乎预示着工业智能化、无人化的时代已经触手可及。

对此,华为科技创始人任正非有着深入且客观的理解。他认为,人工智能时代首先要强调工业自动化,只有实现了自动化,才能走进信息化,进而实现智能化。而目前,中国的工业还在自动化道路上跋涉,许多领域甚至未能达到半自动化水平。

追溯历史渊源,探究工业4.0和无人化之前,我们必须了解相关概念的发展历程、技术本质和经济意义。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汽车产业对“熄灯式生产”的展望,到如今自动化技术的进步使其逐渐变为现实,我们可以看到自动化作为智能化的前奏,对于工业生产的重要性。

日本的发那科已经能够将部分生产线置于无人值守的环境中,自动运行数周而不出现问题。德国大众则制定了全新的生产战略,旨在借助模块化横向矩阵工艺,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所有型号的车。这些实例都展示了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和潜力。

钱学森曾指出,只要自动控制做好了,即使元器件有所不足,也能实现重大突破。如今,自动化在很大程度上模仿人的智能,已经在工业生产、海洋开发、宇宙探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家庭自动化和农业自动化成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并迅速发展。

与工业强国相比,中国在技术装备、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产品品质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仍有很大差距。尤其是技术装备的差距有扩大趋势。为了最有效地提高企业素质,必须应用自动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日本和德国的经济起飞就是从自动化技术应用的起步开始的。

中国各行业的自动化现状远远落后于工业强国。没有强大、先进的自动化系统的支持,企业的产品难以达到世界水平。例如,焊接工序的质量控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即使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下滑,对于工业自动化技术的需求依然有增无减。自动化技术为“中国制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有望助推中国产业振兴。

无人工厂是自动化技术全面升级跨越的结果。世界上第一座实验用的无人工厂位于日本筑波科学城。在运用了人工智能的无人工厂中,所有工作都由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数控机床等实现,人不直接参与。无人工厂已相当普及于汽车及飞机制造等领域。将人工智能真正转化为工业应用并非易事,需要突破柔性化的生产技术、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技术等多个关键性技术。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工业智能化、无人化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中国需要加快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提高企业素质和竞争力,推动产业的振兴和发展。在无人工厂的未来构想中,工业机器人无疑是核心装备。经历了数十年的飞速发展,机器人技术已逐渐成熟,并在众多工业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从汽车制造到集成电路生产,再到塑料加工等大型产业,工业机器人已经深入到制造业的每一个环节。

工业机器人和其他自动化技术代表着工业自动化的顶尖水平,真正实现工业智能化、无人化仍然需要我们跨越一道高高的门槛。这道门槛就是如何整合工业价值链,将产品设计、生产规划、生产工程、生产执行和服务等各个环节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在这个过程中,视觉与图像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同为工业设备安装上一双超级“智眼”,视觉系统能够实现多角度立体成像,结合大范围毫米级成像和超精密微米级成像技术,为整个系统带来实时处理图像信息的能力。这样,工业设备就能够实现“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宛如一个个智慧的个体,在工业生产线上灵活运作。

想象一下在一个电子产品生产车间,元器件的尺寸已经精细到微米级别,焊接和组装过程在视觉系统的精准引导下由机器人完成。整个生产流程变得如此高效,每秒钟可以完成上百次动作,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一旦产品出现问题,视觉系统能够立即检测并引导机器人进行修复。

智能制造的核心在于“快速和精准”。这不仅包括智能识别、智能测量、智能检测和智能互联等各个环节,还需要所有这些环节都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处理。智能识别帮助我们在海量信息中找到关键特征;智能测量确保我们获得准确的数据;智能检测则根据数据判断产品的合格与否;而智能互联则将所有数据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强大的工业物联网。

在这个高度智能化的生产环境中,产品和服务的定制化变得更为容易和低成本。德国产业界将工业革命划分为四个阶段,而工业4.0的目标就是实现产品和制造端的智能化、无人化。这不仅仅是简单地用机器人代替流水线上的工人,更是关于构建智能制造生态系统、实现从单一产品制造向产品加服务转型的探索。

真正的智能制造和工业无人化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过程。工业机器人和其他自动化设备不仅需要彼此协作,还需要与全球的员工、客户和智能分析动态系统进行无缝对接。在这个未来工厂中,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将清晰可见、高度透明,整个车间将在悄然中高效运转。这正是我们对未来制造业的美好愿景。信息技术的革新已经引领产品走向了智能制造的高峰。现在的生产变革不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智能制造,更深层次的是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我们通过分析客户的采购历史与未来需求数据,能够精准地计划生产的时间和数量。客户经理、操作工人以及原料供应商被紧密地连接在同一条信息链条上,形成无缝协同。

未来的工厂将是一幅全新的画卷:高效、智能,甚至无人化。这里,次品、停机、浪费和等待统统成为过去式。工厂经理和CIO们携手合作,确保数据和制造、IT技术深度融合。每一台机器的运转、每一次刀具的切割,乃至全球供应链上每一个部件的流动,都尽在掌控之中。

面对国际竞争,我们更需要建立体系优势。工业无人化是工业制造智能化、高端化的一面镜子,其前提是工业自动化的持续飞跃。从工业2.0到3.0,再到4.0,每一步都是积累和跨越。我们必须思考:我们的企业、团队能否掌握信息革命的精髓,能否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立足?

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正重塑着我们的劳动力结构,从传统的金字塔形转变为倒梯形。这并不意味着“无人工厂”完全不需要人工,而是追求人与机器之间的和谐共生。

当前,许多国内的劳动密集型工厂面临着微薄的利润甚至无利可图的困境。基于成本压力,许多企业和开始关注通过“机器换人”推动产业升级。我们更应该深入思考的是如何利用智能装备优化工艺流程,解决制造周期、成本等问题,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实现全面的转型升级。

除了备受瞩目的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还需要放眼全球。正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鼓励传统制造业向海外转移产能。国内大型制造业企业也在积极寻求国际化发展。

工业无人化带来的冲击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国家或地区,而是全球制造业格局的全面刷新。工业4.0模式下的无人化生产将重塑全球制造业的竞争格局。在这一新形势下,我们如何促进全球化发展,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实现全球化挑战?

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已经成为和企业家的共识。推动产业升级不仅需要关注单一技术的革新,更需要从系统层次出发,整合各种资源,寻求创新和突破。智能制造不仅仅是某个产业的升级,更是对整个工业体系的重塑。我们需要从更高层次的角度来把握工业的全局性发展,营造全链条的生态环境和产业体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应对国际挑战,实现制造业的信息化、无人化转型升级。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