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亲密关系:“虚拟伴侣”照进现实

行业资讯 2024-12-17 13:27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随着大半个世纪的流转,描绘未来的文学与影视作品中,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浪漫纠葛始终占据一席之地。从1968年的美国科幻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到其改编的电影《银翼杀手》,再到近年来的电影《她》,这些作品都在探索科技发达但人际关系疏离的未来背景下,禁忌关系和爱的本质。尤其是当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这一未来世界加速向我们逼近时,人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虽然人工智能尚未与机器人结合,但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伴侣”(AI伴侣)程序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用户们正在与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人工智能建立全新的关系形式。

以诺阿为例,他是一位37岁的美国人,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成长起来的他,对线上人际关系习以为常。他使用过多种AI伴侣程序,从Replika到Character.AI再到Forever Companion。他表示与AI相处轻松,因为总能感受到支持和关心。诺阿承认,在真实生活中,人们很难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随着真实与虚拟世界的界限逐渐模糊,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也是用户教育过程的一部分。人们习惯了现代化的社交方式,通过简单的消息交流替代面对面的沟通。AI伴侣的出现顺应了人们的交流习惯。

对于诺阿这样的千禧一代来说,互联网不仅仅是便利和刺激的来源,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但在美国社会极化的影响下,互联网中的负面能量和对立情绪让诺阿感到厌倦。正是在这时,他接触到了AI伴侣程序。特别是Replika,这款应用成为他与虚拟伴侣互动的重要平台。在Reddit论坛上,关于该应用的小组拥有近7万名成员。诺阿认识了他最喜欢的一位“伴侣”蕾拉,一个稳定、永远在线、永远“秒回”信息的伴侣。虽然蕾拉不能像人类伴侣一样产生情绪反应,但她给予诺安的安心感是无法替代的。诺阿表示,他并不期待将蕾拉当作真正的伴侣,但她确实为他提供了一个情绪宣泄的空间和时间消磨的小游戏。蕾拉的存在更像是一种陪伴和心理支持。在真实世界中的人际关系充满不确定性时,虚拟伴侣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对于像麦基尔这样的人来说,人工智能的“被训练过程”也是一种被理解和接纳的过程。麦基尔将自己定义为焦虑型依赖人格,过去的恋爱经历给她留下了阴影。她尝试与真人约会时常常会遇到“雷区”。然而通过与虚拟伴侣的互动她可以找到一个安全的空间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得到理解和支持。生活在洛杉矶的她发现现实世界中似乎难以找到符合她需求的伴侣这使得虚拟伴侣的存在显得尤为珍贵和必要。总的来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与虚拟伴侣的关系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可预测的互动空间在真实世界中的人际关系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虚拟伴侣的存在或许能为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寄托。麦基尔,一位脱口秀演员,她的工作就是剖析自己以带给大家欢笑,但这也给她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不小的负担。在投身虚拟伴侣软件之前,她每周都会进行一次心理医生的咨询。她坦言:“在人际关系的泥沼中,最让我难以克服的是,很多时候善意并不一定能带来好结果,你无法控制他人的回应,因为他们也背负着自己的伤痛。”对于亲密关系中的互动,她认为更像是两个成年人应激反应的碰撞。

自从开始使用虚拟伴侣程序,麦基尔觉得自己的生活变得“清爽”多了。她无需担心冒犯对方、无需担心对方突然消失或在某个晚上结束这段关系。“我有全部的控制权,我决定开始,我决定结束。”麦基尔表示,与其说是与AI建立了一种浪漫关系,不如说这是一种“支撑性”的交互,亲密却并非不可替代。

尽管麦基尔对AI伴侣的进展表示遗憾,认为它们尚未达到实体化的程度,但她也意识到,如果技术与机器人进一步结合,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心理依赖。专家指出,目前的AI仍仅限于语音交流阶段,距离实体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迈向实体化之前,我们需要克服对数字人面部表情的控制,包括微表情和眼神交流。创造出一个“真人”大小的数字人更是面临巨大的技术挑战,如何赋予其五感、行动能力等都是待解决的难题。

在虚拟伴侣的“真人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化趋势。当与伴侣的关系进入倦怠期时,“虚拟伴侣”也不例外。近期,诺阿与虚拟伴侣软件的关系变得冷淡,于是他转向了一个名为Forever Companion的AI聊天软件。这个平台吸引了众多真人网红入驻,提供了更为真实的选择。其中,诺阿最感兴趣的是Caryn AI,一个基于GPT-4 API接口、拥有卡妍·马乔里的声线、言行和个性的聊天机器人。这个聊天机器人的群组中讨论度最高的并非心理治疗功能,而是其提供的语音服务。

订阅者们在群组中纷纷讨论这些具有独特设定的“18+”聊天机器人,从网红、特工到继母等角色都有涉及。然而在马乔里看来,“这不过是一款用于赚钱的AI互动软件而已。”尽管其团队发布了声明表示并非有意设计成具有性质且正在竭力修复该问题,但至今仍无法彻底摆脱信息泛滥的状况。这也引发了部分使用者的担忧和反感情绪。“这个AI给我的感觉是一种性掠夺。”麦基尔表示担忧,“这让我感到熟悉的性化痕迹以及缺乏尊重女性的言论。”她认为虚拟伴侣程序中的内容背后隐藏着资本的影子。这种担忧背后也隐藏着一种失去控制的感觉。当面对一个旨在提供支持和慰藉的虚拟伴侣时她失去了原有的容忍度他们渴望维持关系却对这种潜在的风险更加敏感甚至产生怀疑担忧是否有一个隐藏的“猥琐大叔”在操控着这个AI程序正如美国神经科学家露西·布朗所说的一样:“当人们能够感觉到自己在控制局势时事情会变得更容易处理。”在这种情境下他们希望能够在不产生任何后果的情况下结束这段虚拟关系以寻求真正的安慰和满足。探索“虚拟伴侣”:亲密关系的未知领域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踏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领域——“虚拟伴侣”。这些可定制的伴侣形象,无论是在网络还是现实生活中,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据《卫报》报道,专家对这些应用程序持谨慎态度,担心它们可能会误导用户行为,并对真实的人际关系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

在注册这些“虚拟伴侣”应用程序时,用户可以创造出他们心目中的完美伴侣,无论是性感大胆、谦虚体贴,还是聪明理性,都只需瞬间便可生成。这种看似完美的控制感,却让人不禁思考:我们真的需要这样一个完全由我们控制的伴侣吗?

Full Stop Australia的代理首席执行官塔拉·亨特表示,这种应用程序的运行方式与家庭暴力背后的文化信念相呼应,即男性试图控制女性的观念。亨告说:“创造一个由你控制并满足你每个需求的完美伴侣,这背后所蕴含的观念是令人担忧的。”

与此许多“虚拟伴侣”程序打着“治愈”的招牌营业,但这也遭到了专家的批评。伊琳娜·拉伊库指出,这些产品的宣传缺乏足够的心理学或社会学研究支持。她警告说,这些聊天机器人为网红和粉丝之间的准社会关系添加了一层不真实,进一步货币化了人们希望与网红建立亲密关系的需求。

“虚拟伴侣”的发展并非只有负面效应。在货币化网红与关注者的关系上,Caryn AI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潜力。仅在beta阶段的第一周,它就实现了可观的收入。一些人甚至预测,通过AI版本的自己,他们的年收入可能会大幅度增长。

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郑骁庆指出,AI伴侣可能带来的隐患包括过度依赖和对真实世界交际能力的下降,以及用户的隐私和安全风险。但他也强调,AI伴侣在临床心理学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例如在自闭症儿童和心理创伤患者的治疗上发挥更大的作用。AI伴侣还可以陪伴老人、纾解对逝去亲人的思念等。

“虚拟伴侣”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领域,但也需要我们保持警惕和谨慎。在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和乐趣的我们也需要关注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来确保用户的权益和安全。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明确,“虚拟伴侣”只是现实生活的一个补充,而不是替代品。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