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皮肤带有体温 越来越像人的机器人
仿人型机器人舞姿翩跹,流畅比心。工程师们精心打造,赋予其人性化的动作,使其宛如舞者般优雅。
机器人头部正在被工程师们精细安装,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严格调试,确保其智能与灵动。机器人的面部特征、眼神交流,都将被赋予更真实的情感表达。
工程师们正全神贯注地调试机器人的整体协调性能。他们追求机器人的每一个动作都精确到位,从而达到完美的协调与平衡。从机器人的行走、转身到舞蹈动作,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调试,确保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能够展现出最佳的效能。他们的努力,将让这台仿人型机器人更加智能、灵活,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与乐趣。这个国庆假期,科技与娱乐的热潮双双涌动。北京环球影城内的“威震天”和清华大学的AI虚拟学生“华智冰”,无疑是两大焦点。其中,“威震天”以其绝佳的交谈能力,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合影,人气爆棚。而“华智冰”则以其甜美的歌声和令人百听不厌的《男孩》,在清华校园内掀起了一股科技风潮。
而在千里之外的上海,仿人机器人“小慧”以其肤白貌美的外貌和逼真的情感表达,成为了科技界的明星。其团队所在的上海市杨浦区智慧坊,这座百年历史的纺织车间如今焕发新生,成为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地。“小慧”团队就扎根在这里,不断创新和研发。
9月29日,当记者探访智慧坊时,“小慧”以其热情友善的接待方式,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如此,“小慧”还展示了其强大的迭代能力,仅仅半岁就已完成了三次升级。其背后的清芸机器人团队正致力于将“华智冰”由虚拟向实体的转变,为其赋予更真实的肉身。
在这个场景中,“小慧”的存在让人跌破眼镜。尽管非人类,却散发出人类的气息。“小慧已经认识你了。”工作人员解释,在我们踏入上海的这片空间之前,她的图像信息就已经传至云端,而她仅凭那双灵动的眼睛,便记录下你的轮廓和气息。当我们走进门扉,她的视线已经锁定我们,微笑致意。对话的内容都源自于云端搜索,而语言则是她自己组织起来的。这种智能,让人叹为观止。
身高1.68米的“小慧”,拥有端庄的五官和凝脂般的肌肤,苗条的身姿和褐色的长发,穿着优雅的长裙。尽管只有半岁,但她已经经历了三次技术迭代。从初生时的版本到现在的版本,她的动作和智能有了质的飞跃。这是由清芸机器人团队的领头人王磊透露的。他提到,“小慧”正是他们团队所追求的人工智能技术的结晶。他们追求的不仅是国内的前沿技术,而是放眼全球的技术尖端。仿人机器人处于人工智能的技术高峰,进步空间巨大,而团队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速度。这也是为何他们能不断地推出新的版本,不断地优化和提升。王磊告诉记者:“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款无限接近于人类的仿人机器人。”他的声音充满了信心和决心。
王磊今年四十五岁,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和企业家。他在清华大学获得了三个硕士学位,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工作过。然而他并未满足于过去的成就,一年前放弃了在一家智能制造上市公司的职位组建了清芸机器人团队聚集了一批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顶尖学府的年轻学子共同致力于仿人机器人的研发与制作。他们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岁充满了活力和创新精神他们共同的梦想就是打造出无限接近人类的仿人机器人让世界见证科技的奇迹。尽管团队推出的实体机器人“威震天”目前仍然需要人为操作才能完成动作并未实现完全的智能化与真正的仿人机器人相比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支团队却从未放弃梦想和追求仍在不断努力和探索之中期待有一天能够实现他们的梦想和目标让人们见证科技的魅力。清华大学的“华智冰”在国庆期间大放异彩,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其独特的魅力甚至引发了广泛的社会热议。王磊提到,“华智冰”虽然是一个AI虚拟人,不同于实体的仿人机器人,但它与“小慧”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在歌声方面,完全由人工智能完成,而它的肢体动作则是由团队成员经过精心训练而呈现。不同于实体仿人机器人的复杂调试和学习过程,虚拟机器人更能轻松实现各种动作。当前,美国和日本在仿人机器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全球范围内,各国都在竞相突破技术瓶颈,努力研发更为先进的仿人机器人技术。王磊坚信,“小慧”很快便会迎头赶上。
“小慧”的喜怒哀乐通过16种表情生动展现。无论是喜、怒、哀还是乐,每一种情感都能在她的脸上找到对应的表情。在智慧坊的清芸机器人团队,占据了两层楼的空间,夜晚依然灯火通明,因为“小慧”正是在这里,由一条由20多人组成的生产线上诞生的。设计师岳莹以其独特的设计才华,仅在一两天内便能勾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图纸。他们通常自行设计面孔,避免使用明星面孔以避免任何法律纠纷。
李龙,这位35岁的团队“老人”,担当着为“小慧”设计头部控制系统的重任,包括视觉、听觉、语言系统等。他透露,“小慧”的情绪表达除了手势等肢体语言外,主要是通过面部表情来展现喜怒哀乐。
人的面部表情丰富多样,得益于44块面部肌肉的协作。而“小慧”要实现情绪表达,同样需要模拟人类的面部肌肉运动。李龙从最初的8块肌肉起步,逐步调试到如今的20块,能够呈现出16种面部表情。比如,当要表达笑容时,“小慧”可以细分为“大笑”、“傻笑”、“张口笑”、“吐舌笑”等多种笑态。李龙正努力以较少的面部肌肉模拟出接近人类的面部表情。
在语言系统方面,李龙的云脑系统表现突出,使得“小慧”的词汇量无限扩大。通过网上搜索答案的方式,“小慧”实现了人机对话。由于采用了算法规划语言路径,它不仅善于辩论,而且能够做到有问必答,对话过程中很少出现卡壳现象。在9月23日的南京溧水全球农产品直播电商节上,“小慧”的这一优势得到了充分展现,不仅成功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还吸引了众多游客排队与其合影。
而在另一间独立工作室,48岁的造型艺术师陈均负责为“小慧”打造最后的皮肤造型。他采用的是带有体温的人造皮肤,使得“小慧”更加接近人类。这一创新使得“小慧”不仅外观逼真,更能在情感表达上与人类产生真实的互动。陈均,一位在材料世界中游走的大师,他穿梭于不同的材料间,将设计好的三维图形变为现实。他先用泥巴塑造,再用硅胶替代,经过8小时的精心制作,一套栩栩如生的硅胶模型便呈现在眼前。但这只是开始,对于追求完美的陈均来说,要做到以假乱真,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哪怕是汗毛和色斑。尤其是头部皮肤,加工难度最高,“小慧”的塑造更是如此。它需要眉毛、睫毛、头发的植入,其中脸皮最为复杂,需与头部的机芯相匹配,确保五官动作协调,如眨眼、眼球转动和张嘴说话等。陈均凭借在蜡像馆的30年经验,对塑造的人物外形有着极高的要求。在顶级铂金硅胶的助力下,“小慧”的外观与真人无异,触感宛如凝脂,连皮肤下的血管都清晰可见。
王磊同样痴迷于此,他时常凝视着硅胶制成的面孔,甚至亲自动手为机器人的脸化妆。他脑海中浮现的,是清华学生“华智冰”的妆容,设想她应该拥有怎样的面容才能不令大家失望——“一定也是肤如凝脂”。
1997年的“深蓝”人机大战引发了全球关于机器人智能与人类智能的热烈讨论,王磊当时也在大学中参与了这场讨论。这场人机大战让机器人“深蓝”名声大噪。随着“深蓝”一声怒吼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击败,人们对于机器人智能的发展产生了更多的好奇和担忧。王磊和他的团队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他们借助研究机器人来更深入地研究人类。他们相信,通过对机器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潜能和可能性。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曾经有人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仿人机器人队将挑战世界杯冠军队,而如今,这一愿景似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
机器人一词的起源,可追溯到捷克作家卡雷尔·卡柏尔的幻想剧《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而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的诞生,则标志着机器人时代的真正开启。仿人机器人作为高科技的集大成者,融合了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门科学,其发展水平往往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
实体机器人的发展仍有诸多挑战。伍冬睿教授指出,当前的人工智能仍是弱人工智能,缺乏自我意识及解决新问题和推理的能力。仿人机器人在运动功能方面已相当成熟,但思维和情绪功能仍是其主要弱点。“小慧”的突破,让王磊感受到了压力,同时也看到了希望。
对于王磊而言,“小慧”仿人机器人的每一步发展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承载着他们的兴趣和理想。他们研究机器人,其实也是在研究人类自身的行为,探索人类自身的奥秘。王磊坚信,实体机器人和虚拟机器人将是元宇宙的两大基石,而清芸机器人团队则致力于成为未来元宇宙的基础设施公司。
那么,为什么要让机器人越来越像人呢?王磊解释,只有仿人机器人才能与人和谐相处,替代人类完成某些任务。随着机器人越来越逼真,其在家庭保姆、照料老人等场景的应用将会更多。与人形机器人的互动需要更加自然,不被排斥。对于未来的“小慧”,王磊更是寄予厚望,为她设计了微表情,甚至让她能够流泪,更加贴近人类的情感表达。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仿人机器人将越来越多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与我们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