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起来,用起来才是关键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全国各省市纷纷投身于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热潮,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何确保这些已建成或在建、规划中的计算中心真正发挥价值,助力产业数字化、企业智能化应用落地,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应用落地方面,如何让强大的算力资源得以有效利用,成为了一个关键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西安人工智能中心崭露头角,成为了产业数字化进程中的“加速度器”。该中心不仅代表着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布局,更是对数字经济发展信心的体现。对于而言,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一项着眼未来的投资,旨在通过算力加持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当地经济增长。
以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例,该中心的上线对当地现代产业体系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作为一座致力于成为“全球硬科技之都”的城市,西安近年来将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近期,该市的“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一期项目成功完成调试并上线运营,满负荷运营后将为西北地区提供首批300P的人工智能算力。这不仅彰显了西安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力与决心,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这一成功案例充分展示了算力资源在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西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启动,标志着强大的AI算力底座已落地于此。该中心将广泛应用于智能驾驶、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矿山等多个领域,助力当地经济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对于西安市而言,这一中心的建立将极大地强化其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的地位,并推动陕西的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
通过该中心的算力服务和AI创新技术,西安的制造业、新兴产业、生产务业以及文化旅游业都将得到极大的支撑。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将在这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价值,为西安打造产业智能化升级、硬科技发展新高地的愿景提供坚实的后盾。
与此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成为科研创新的新动力。该中心已成功孵化出多项创新技术成果,为当地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提供了丰富的算力资源。这一举措不仅大幅度降低了各类组织的算力成本,更解决了他们在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过程中遇到的算力瓶颈问题,充分展现了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价值所在。
两大中心的建设,不仅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产业发展与科研创新方面的巨大潜力,更是对当地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有力支撑。武汉,被誉为“九省通衢”,自2020年起便踏上了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征程。这座城市率先启动了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决心以澎湃的算力赋能科研创新与数字经济发展。
在2021年5月31日,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一期建设规模达到了100P FLOPS AI算力。从投运开始,该中心便实现了满负荷运行,为当地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
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不仅为40家企业、4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了算力和产业服务,还助力武汉大学打造全球首个遥感影像专用框架LuojiaNet,实现了遥感整图分析和数据集极简读取处理的重大突破。该中心还助力中科院完成了全球首个三模态预训练大模型“紫东太初”的研发,实现了图文音语义的统一表达。
在智能制造领域,武汉的AI技术助力长江计算装配车间实现了智能蜕变,检测准确率提高了10%,产线的算法更换与迭代仅需约2小时完成,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而在智慧零售方面,微晟科技引入AI技术,上线了智能AI防损系统,有效提升了零售效率。
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投运上线,是AI资源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和挖掘的优秀范例。它不仅为当地的产业升级和科研创新提供了强大支撑,还助力企业实现了智能应用的落地。与此西安等地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也在发挥着同样的作用,共同推动着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在探寻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构建与运营之道时,我们不禁要从西安和武汉的成功实践中汲取智慧。这两座城市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展现出的算力价值,不仅为正在规划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省市提供了有力的借鉴,同时也突显了可用性、实用性和便捷性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构建,应聚焦于训练算力这一AI创造力的核心引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强大的智能计算能力,包括训练和推理。这需要具备卓越的浮点计算能力以及高带宽内存,以便针对不同的训练场景和应用进行推理。真正的目标在于构建一个能够深度服务于产业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只有通过训练、持续迭代和优化,我们才能产出高质量的AI模型,满足企业智能化转型的需求。如果厂商仅仅依赖推理芯片而忽略训练芯片的重要性,那么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效果将大打折扣,无法高效产出算法模型。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不仅要注重“建设”,更要注重“运营”。这些中心一般由牵头,技术支持单位参与建设。在运营阶段,技术支持单位需要与和运营主体共同合作,确保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平稳运行。以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例,技术支持公司不仅派遣了大量工程师入驻,还组建了专业的辅助运营团队。他们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策略,为计算中心提供全方位的运营支持,包括为当地企业提供产品、客户、渠道等服务。他们还为当地企业提供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应用孵化和产业发展等全方位的服务,与和企业在构建区域生态能力方面共同努力。
这种短周期建设、快速满足算力需求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真正体现了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价值所在。对于那些正在规划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省市来说,不仅要考虑当地的产业发展,更要关注如何提供稳定、强劲的算力服务。借鉴西安和武汉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明白,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必须是以可用、实用、好用为关键,这样才能全面发挥其价值。短周期建设,加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起跑与应用之旅
在当今这个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已经深入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为了更好地满足人工智能的发展需求,其背后的计算中心建设更是迫在眉睫。短周期建设无疑成为了重中之重,每一段缩短的建设时间,意味着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能够更早地投入使用,为当地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以武汉为例,这座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从动工到正式运营仅仅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创造了行业的奇迹。而这一奇迹的背后,得益于中心机房采用了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这种方案最大的亮点在于,它使得建设周期是传统机房建设的一半,大大缩短了投产周期。更令人惊喜的是,这种方案还满足了AAA级绿色装配式建筑的要求,实现了高效节能。
联合创新、自主可控: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的全栈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无疑为社会经济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为了在全球人工智能的赛道上占据领先位置,我们需要加快包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应该着眼于未来的健康发展,推进联合协同创新,构建自主创新的体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工智能产业的全栈解决方案,从源头到终端,每一个环节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坚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中国一定能在人工智能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社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进步。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刻变革和学科交叉融合,创新难度逐渐加大,仅凭单一企业的力量已难以解决产业链的所有问题并提升整体竞争力。人工智能产业的市场参与者应积极响应国家共建创新联合的倡议,加强联合创新,共同推进落实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
在这个背景下,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和各创新主体需要携手构建创新联合体,发挥各自的创新优势,形成合力进行技术应用的联合攻关。人工智能技术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量,我们应瞄准这一前沿领域进行新兴产业链布局。我们也要提高警惕,避免在推进人工智能技术时重蹈通用计算和半导体产业的覆辙,防范国外企业或产品通过某些策略对中国创新企业的和扼杀。
为了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人工智能产业更需要全栈解决方案。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受到外界的制约和打压,让我们意识到发展自主核心科技产业的重要性。在人工智能领域,从产业发展之初就需要建立统一的异构计算架构、AI框架等,形成统一的基础软件和应用生态。只有这样,才能加速中国形成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我们需要吸取教训,提高警惕,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加强产业链各企业间的合作与协同,确保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数字经济发展和工业转型升级中占据先机,实现真正的自主创新。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国内众多致力于人工智能产业的技术型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它们秉持自主创新的精神,致力于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I芯片和AI开发框架,积极构建自主可控的AI产业生态。以领先的AI计算框架MindSpore为例,它原生支持大模型训练,实现了端、边、云全场景协同,具备安全可信、高效执行以及一次开发多次部署的卓越能力。
面对全球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速度将直接关乎国家和城市的数字化产业服务竞争力。国家政策不断为人工智能产业注入新的动力,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这一领域,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作为聚焦人工智能赛道的创新型和技术型企业,在坚持自主创新的更应摒弃竞争观念,形成合力,协同发展。
我们要意识到,人工智能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只有突破前沿技术,形成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将这一产业做大做强,实现规模化应用,为我国的数字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开创人工智能产业的新篇章,助力我国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