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算中心掀落地热潮!加速AI普惠化 带动智能产业发展
《智能计算中心创新发展指南》揭示:全国多地智算中心蓬勃发展
近日,国家信息中心与浪潮信息联合发布的《智能计算中心创新发展指南》显示,目前全国有超过30个城市正在建设或提出建设智算中心。预计“十四五”期间,对智算中心的投资将带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增长约2.9-3.4倍,这一趋势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国内多个智算中心近期密集公布了新进展。如1月11日,宁波市首个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正式上线运营。国内首个量子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太湖量子智算中心也在无锡市滨湖区揭牌,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创新步伐正在加快。而在2022年12月31日,天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一期工程顺利完工,进一步证明了我国在智算中心的快速发展。
部分在建或已建成的智算中心一览:
据《科创板日报》不完全统计,浙江、江苏、福建、广西、辽宁等地已有智算中心在建设中或已经上线。多家上市公司,如浪潮信息、中科曙光、寒武纪、奇安信、东华软件、达华智能等,均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这些智算中心的建设不仅代表了技术进步的体现,更是未来智慧城市、智慧生活的重要支撑。随着这些智算中心的陆续上线和运营,将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这些智算中心的建设不仅将带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还将为各地带来诸多益处,如优化服务、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促进产业升级等。期待这些智算中心在未来的运营中,能够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成果。随着各地智算中心的密集建设,国内智能算力规模已经超越了通用算力,成为计算领域的新焦点。据IDC发布的《2022-2023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继续保持迅猛增长,2022年智能算力规模达到了惊人的268百亿亿次/秒(EFLOPS),这一数据已经超越了通用算力的规模。
智能算力的发展势头正猛,其应用场景的广泛性和深度不断扩展,推动着科技进步的齿轮不断前进。从自动驾驶到智能医疗,从智慧城市到工业自动化,智能算力都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算力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其强大的潜力。
这一趋势也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智能算力领域,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实现业务的升级和转型。和各类机构也在大力支持智能算力的发展,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智能算力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科技新宠,其规模的扩大和应用的深化将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扩展,智能算力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IDC中国副总裁周震刚在接受《科创板日报》采访时明确表示,从浮点运算的角度看,人工智能算力无疑超越了通用算力。他进一步解释说,尽管通用算力在处理其他应用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但人工智能算力因其普惠化的特点,对于算力的提升需求迅猛,远超过通用算力的技术进展。未来的算力需求将主要体现在智能算力上。
据IDC预测,中国的智能算力规模将持续呈现惊人的增长趋势。预计到2026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惊人的1271.4EFLOPS,未来五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52.3%。相较之下,通用算力的规模虽然也在增长,但其复合增长率仅为18.5%。这一预测凸显了人工智能算力发展的迅猛势头,预示着未来智能算力将在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趋势将极大地推动科技进步,助力各行各业实现智能化转型。
浪潮信息总裁彭震在最近一次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提到,随着国内数字化转型步伐的加快,智慧算力的需求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彭震预测,未来中国有望在智慧算力领域领跑全球,成为最大的市场。这一趋势的背后,反映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强大潜力和无限前景。
除了整体市场规模的提升,国内的人工智能市场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从底层的芯片、服务器系统,到算法架构、云服务应用乃至整个生态,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芯片层面,周震刚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他提到,人工智能芯片的搭载率正在飞速上升。目前,服务器上平均配备了两片加速卡,但预计在未来几年,这一数字将会有显著增长。人工智能的应用正从核心领域向边缘领域扩展,这意味着人工智能芯片的搭载密度也将不断提升。这一趋势预示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也展示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无论是从整体规模还是细节变化上,国内的人工智能市场都在快速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扩大,我们期待这个领域能带来更多的惊喜和突破。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芯片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从芯片类型来看,GPU芯片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0%,其在训练端的应用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在边缘推理端,ASIC、FPGA以及NPU等新型芯片的增长势头迅猛,尤其是NPU,正在逐渐崭露头角。与此芯片供应链也正在发生重要转变,国际采购逐渐转向本地采购和研发,这一趋势日益明显。
国内GPU和NPU的制造商正在积极与众多用户、合作伙伴携手,共同挖掘新的发展机遇,他们的合作不仅推动了技术进步,更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一大背景下,变化不仅仅是发生在芯片层面。
从服务器整机市场来看,AI服务器在整体市场中呈现逆势增长。尽管整个服务器市场略显疲软,与去年基本持平或略有下滑,但AI服务器的增长速度却保持两位数,且预计未来几年仍将维持这一高速增长态势。这一趋势背后,反映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繁荣和广泛应用。
中国与美国的AI服务器投入尤为显著,两国的投入总和远超过其他国家。这不仅体现了两大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重视,也预示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全球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AI技术的发展将更加引人注目,也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可能。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异构计算和大模型的落地应用正逐渐普及,成为当前技术领域的重要趋势。人们对于如何在智能计算中心高效应用这些技术表现出极大兴趣。
人工智能的发展已涉及大模型架构算法的加入,以及如何解决节点间互联的异构计算技术。智能网卡的应用和内存的池化在跨节点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为整个AI集群的算法架构带来更多突破。这些技术的结合,为用户提供了更高效的计算体验,使得智能计算中心更加实用。
在跨节点通讯和算法层面,智能网卡和内存池化技术的融合,显著提升了AI集群的性能。智能网卡能够优化数据传输,降低节点间的通讯延迟,从而提高整体计算效率。而内存池化则能有效管理内存资源,确保数据处理的流畅进行。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智能计算中心在解决复杂任务时,表现出更高的效率和稳定性。
普适性AI大模型的出现,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的处理方式。这些大模型能够在简化操作的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它们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AI技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普适性AI大模型的应用,使得智能计算中心更加贴近用户需求,提高了其实用性。
那么,如何让智算中心更好用呢?这需要我们在技术、应用和服务等多个层面进行创新。我们需要不断优化算法和硬件的协同,提高计算效率。我们需要开发更多符合用户需求的应用,使得智能计算中心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还需要提供完善的服务支持,确保用户能够轻松使用智算中心。
随着异构计算和大模型的普及,智算中心的发展将迎来更多机遇。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我们将使智算中心变得更加实用、高效、便捷,为用户带来更好的计算体验。单志广,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近期在相关场合指出,当前产业对于智算中心的理解尚不到位。这表现在许多方面,包括对于智算中心的概念、运营模式以及盈利模式缺乏深入的认识。部分项目的收费模式显得不够科学,对应用的支撑力度也相对薄弱。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多的是对于如何将智算中心真正融入现有产业体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存在诸多误区。
与此有AI行业的资深人士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也强调了配套措施的重要性。智算中心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平台,它需要人才、培训等多方面的支持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企业和研究机构需要为智算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提供相应的配套措施,确保智算中心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浪潮信息的副总裁刘军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智算中心建成后,如何使其在运营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一个核心问题。这不仅需要技术的不断进步,更需要产业内部的深度理解和持续创新。只有这样,智算中心才能真正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新动力。目前智算中心的运营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独立运营、与企业联合运营以及企业独立运营等。这些不同的运营方式在智算中心中都有其存在的实例。
彭震对此有着深入的理解,他认为要想充分发挥智算中心的作用,需要从技术和产业两个角度进行考虑。技术层面,尽管许多地方已经建立了大量的算力中心,但利用率却普遍较低。如何更有效地调度算力,使其得到充分利用,成为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
而在产业层面,彭震强调,智算中心的布局应当与当地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蓝图以及数字化转型战略紧密结合。换句话说,智算中心的建立和发展需要与当地的产业需求、经济发展方向和数字化转型目标相一致,这样才能确保智算中心在当地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展。这种结合不仅有助于智算中心更好地服务于当地产业,也能确保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探讨如何将智能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时,我们不难发现,算力中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比如在芯片产业中,算力中心不仅有助于建立完整的生态链,还能助力树立产业标杆。对于那些拥有影视动画基地、自动驾驶基地等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地方来说,智算中心更是孵化创新型企业的强大引擎。
彭震先生进一步强调,建设智算中心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利用这一资源,以促进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他表示,真正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硬件算力,而在于其带来的应用能力以及与生态的融合能力。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挖掘智算中心的潜力,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创新、推动产业变革方面的作用。
刘军先生则深入探讨了AI与产业的结合问题。他认为,将AI能力转化为实际产品、打造全新产业所带来的变革将是翻天覆地的。他比喻道,如果将AI市场比作冰山模型,那么目前浮出水面的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巨大潜力还在于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让AI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产业,推动产业的智能化升级。
认知计算成为AI的未来重要趋势 ▍
在IDC发布的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中,北京、杭州、深圳位列前三甲,人工智能的发展步伐坚定而迅速。值得关注的是,上海与广州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上海从2021年的第五名跃升至第四名,这背后是上海对人工智能高地的加速建设及大量投资的体现。为了提升人工智能产业的影响力,上海正致力于打造一个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研发中心。与此广州也不甘示弱,提出了“十百千”计划,旨在建设十个人工智能产业园,通过推广100个人工智能典型场景应用,培育上千家人工智能企业,以此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天津的跻身前十更是人工智能发展势头的一个缩影。随着认知计算成为AI领域的核心趋势,各大城市都在积极寻求突破和创新。认知计算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在理解和处理复杂任务时的智能性和自主性,这是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此背景下,各大城市的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天津的崭露头角,首次跻身前十名,背后的推动力究竟何在?周震刚为我们揭晓了答案。无论是政策上的鼎力支持,还是海尔等企业的智能制造工厂在天津的落地,亦或是天津人工智能研究院、北方大数据交易所的成立,都在为天津的人工智能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当我们聚焦具体的应用场景时,当前人工智能主要仍集中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推荐引擎等传统应用上。周震刚预测,未来几年里,认知计算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数字人技术、NLP技术,以及由大模型驱动的人工智能创作,都是未来十年内有望重点发展的领域。
现在,云服务的搜索、人脸识别和推荐引擎等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大部分算力都集中在传统的生物识别领域。我们预见,未来自然语言处理等认知性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实现从感知技术向认知计算的转变。通过模型分析、构建知识图谱、以及自然语言处理来生成AI内容,包括支持元宇宙的呈现和AI视频的输出,这些技术将成为炙手可热的前沿技术。
在这个转变中,我们期待看到天津以及其他地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创新和飞速发展,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从行业应用的角度看,人工智能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互联网领域,显然领先于其他行业。其中,金融和电信行业更是展现出迅猛的增长势头。
在金融行业,智能语音处理在客户服务方面的应用已渐成主流,而风险控制领域也正在大规模地拥抱人工智能技术。电信行业则借助AI技术,深度分析客户及网络数据,以此提升客户体验,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除了上述行业,智能制造和智慧医疗同样成为备受瞩目的新兴发展方向。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而在制造业,人工智能正在推动生产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人工智能在科研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增多。科学家们正借助AI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从而推动科研工作的进步。可以说,人工智能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趋势,而是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制造业设备管理的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技术革新。AI技术的广泛应用,包括预检测、维修预测、质量监控等方面,已成为新的行业趋势。周震刚指出,医疗作为近年来的重点发展行业,不仅因为疫情信息的管理获得了大量的关注,AI技术也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从预测病毒变异,到新药的研发,再到疫苗的开发,AI技术正在推动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些领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预示着AI技术在制造业和医疗行业中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