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顶尖团队 培育高新园区 夯实产业格局 南京

行业资讯 2019-08-15 18:23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首届南京创新周,人工智能堪称第一关键词中国人工智能峰会(CAIS 2019)、全球与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峰会、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人工智能产业峰会……多个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论坛与主题报告,使得创新周成为人工智能行业思想和技术的秀场,这背后,是南京的不懈努力——抢占先机,打造产业地标,立志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引领性城市。
 
  四成企业引入人工智能
 
  “传统医生做移动踝关节手术,需要170个案例才能积累足够的经验,但人工可以像蛇一样在人体内自由移动,协助他们完成手术。”澳大利亚机器人视觉中心研究员安佳丽表示,这项实践将手术成功率从90%提升到95%。
 
  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提出人工智能概念,历经60余年,新一代人工智能迎来发展高峰。创新工场总裁兼合伙人陶宁认为,当前我们正处在人工智能发展的第四波浪潮,即全自动智能化,从智能仓储、智能制造,到无人驾驶、智能农业,人工智能重塑了各行各业的形态。
 
  “过去在制造业的机器人只需要完全执行人类编好的程序指令,但现在他们需要走出工厂,来到更加复杂的环境,通过学习具备类人能力。”美国斯坦福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奥萨玛·哈提卜说。
 
  在SK集团中国区总裁吴作义看来,随着5G的到来,人工智能会较早在智能网联车上得到大量应用。他介绍,当前的AI突破性发展得益于算法、数据、算力三大要素的多年积累,AI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依赖于芯片技术的持续突破,半导体将是新一轮AI浪潮的底层驱动力。
 
  微软大中华区人工智能暨数字化转型总经理赵质忠认为,当前只有38%的中国企业正式开启了人工智能之旅。到2021年,人工智能将为中国企业的创新力、生产力、竞争力带来超过两倍的提升。
 
  投资增速放缓,更需跨界合作
 
  戴上AI眼镜,你看到人脸的,还可以显示他的性别、年龄,如果和相关大数据相连,甚至还可以获知这个人的职业、婚史、犯罪史、购物习惯、爱好、健康状况等详细信息。只需“一眼”,你就能“看穿”对方。
 
  这不是未来,而是南京创新周科技展上的一项展品。展出公司说,这款产品正在公安系统试点,已经有警察戴着AI眼镜上街巡逻。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认为,以就业、隐私为主的公共安全,基于知识和数据的算法偏见,以无人驾驶为例的责任承担,以个人数据控制为主的人权保障,构成了AI伦理的四大风险。
 
  从数据上看,全球范围内关于人工智能的整体投资增速早已放缓,说明资本对于这一行业态度愈发冷静。“产品形态并不能完全代表前景,整体业态是否有序、规范,产业链是否完整、清晰,是我们更加看重的要素。”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歌说。
 
  当下资本的热情收缩,并非坏事,人工智能行业可以专注于做好内功,其中最重要的是打破国界和行业、学科壁垒,建立平台集聚各方研发资源,合力推动行业发展。
 
  开源,成为南京创新周上的热词之一。在开幕式上,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呼吁广泛开源,把不同国家、不同单位、大学、科研院所、公司等,用相同的机制联结在一起。
 
  “小米在去年正式开源移动端的深度学习框架MACE,如离线语音识别项目,让所有研究人员可以在云端享受研发的乐趣。”小米集团副总裁崔宝秋说。
 
  用顶尖人才,做引领城市
 
  CAIS 2019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王卫明提到,南京对AI产业的发展布局、南京智谷的建设等,都为南京打造AI地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京创新周人工智能唱主角,彰显南京将人工智能打造为产业地标的雄心。在世界各国以及国内各城市积极布局人工智能的浪潮面前,南京有什么底气?
 
  南京每年20万名大学以上学历毕业生中,相当一部分从事与人工智能相关联的领域;去年,南京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6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600亿元。在多家研究机构关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城市排名中,南京都位列前十。
 
  “南京正在逐步完善人工智能的产业集聚,我们周边的企业分别处在产业链的不同阶段,形成了协作效应,这是我最看重的产业生态。”南京摩尔智能机器人研究院董事长洪觉慧说。
 
  目前,南京已引进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等一批人工智能领军人才,打造了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中科院自动化所南京人工智能芯片创新研究院等约40家高水平人工智能新型研发机构,通过孵化和引进等路径,集聚上下游企业150多家,如地平线、创世科技、科大讯飞等,涵盖了人工智能基础支撑层、技术产品层和引用示范层等多个领域,在智能软件、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优势。
 
  南京还重点培育了一批人工智能的高新园区和众创空间,建设了一批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支撑平台,基本形成“一带引领、两极支撑”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南京市市长蓝绍敏在峰会上透露,南京市委常委会已通过《人工智能产业地标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南京人工智能的核心产业规模将达1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1000亿元。
 
  本报见习记者 董 翔
<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