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用宗教和神话来讲述“造物主”如何创造这个世界,但似乎人类自己也想做“造物主”,于是就出现了。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机器人也确实可以帮助提高社会效率,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而在“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发展后,对于个人机器人的畅想也更多了。
2017 年,数字尾巴曾报道过一家来自以色列的 ROBOTEAM,这家公司是美国五角大楼的供货商,主要产品是军用机器人。而近几年,这个团队成立了一家新公司 temi 开始进军消费市场。2017 年 11 月,temi 带着 首款消费机器人产品在北京进行了展示。2018 年 7 月 12 日,temi 向媒体开放了他们在深圳的新公司,以及即将在国内上市的中文版 temi 机器人。在和媒体交流的时候,ROBOTEAM CEO Yossi Wolf 说深圳将会成为 temi 的一个重要研发生产基地,也会成为开拓中国市场的支点。
▲ ROBOTEAM CEO Yossi Wolf 和 temi 的投资人,前阿里巴巴 CTO 吴炯
说回这台机器人,它和 2017 年亮相时的版本外观没有什么差别,而经过向官方确认,这一外观也将出现在量产版中。temi 高约 1 米,拥有一块 10 英寸的高清显示屏,一个拥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托盘,还有高品质的扬声器,“头上”的两个猫耳朵是装饰配件,未来还会推出更多的样式。,temi 最独特的还是它的“行走能力”,依赖着机器上数十个传感器,包括 360 度激光雷达、深度摄像头、RGB 摄像头、接近传感器、惯性传感器、飞行时间线性传感器等,可以精确的绘制房间地图以及精准的识别障碍物。temi 的交互有语音和触屏两种,中国版的 temi 搭载了百度的 AI 系统,不仅可以通过语音指令进行通话、查天气、听新闻,通过第三方对智能家电等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将来还可能承载更多的软件应用。
相信大家可以发现,temi 的行走能力是它最重要的一个特点,也是被关注的重点,但其实也带来了一些争论。在 temi 深圳公司的开放日上,就有人提出行走能力虽然很有趣,但似乎还无法说服他们。
对此疑问,我觉得其实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就可以看到行走能力的价值。比如当使用者需要接打电话,但双手都被占用,并且需要不断变换地点时,能够语音控制,具备行走能力,还能自动跟随的 temi 就显得很贴心和聪明了。再比如,当你不在家时,可以通过手机连接到 temi,然后控制它到家中不同的地方“执行任务”,这样就省去了在家中不同地方设置摄像头、传感器,使用方式更加灵活。
,temi 的行走能力以及自动跟随功能,能够带来一种很拟人的交互感受。拍拍 temi 的脑袋,然后它就会像个小跟班,屁颠屁颠的跟着你到处走,这和与智能音箱或者其他智能家居设备的交互方式很不一样。而这种感受只有你实际体验后才能获得。我相信有人会对此无感,但我觉得赋予这类“智能助手”产品更多的人格和情绪总是有益的,因为这会让产品更具人情味。
需要说明的是,从人类最初开始对于机器人的想象,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再到“人工智能”概念的兴起,智能语音助手等产品的出现,这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我们最终会需要什么形态的“机器人助手”还并无一个确切的答案,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很多不同形态的“智能产品”以及各种各样的交互方式。确实,不是每一个产品都会有未来,但相信这些探索和尝试都是有价值的。
temi 团队表示,中文版的 temi 计划于 2018 年底在国内市场发售,到时候我觉得大家是可以去零售渠道来亲自体验感受一下,了解到会行走的机器人助手会带来怎样的使用感受。
你觉得个人机器人应该是什么样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