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挥舞着手臂整齐划一地表演舞蹈;码垛机器人一丝不苟地搬运包装箱……7月4日,CIROS2018第七届中国国际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来自东台城东新区11家高端智能企业的机器人悉数登台亮相,吸引着与会者驻足围观,惊叹不绝!
机器人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作为新兴产业,东台城东新区在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关键时期,是如何抢占高端智能“风口”的?聚力培育发展新经济,肩负着打造机器人“硅谷”任务的城东新区,能否在这一场跨区域的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近日,现代快报记者赴实地进行了采访。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姜振军
机器
换人
做对选择题,助力“智造”升级
机器人用途广泛,大致可分、、特种机器人三大领域。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在“机器换人”大潮下,许多城市为其产业升级闻风而动,那么东台城东新区优势何在?5月16日,东台市举办“新经济投资说明会”,市委书记陈卫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吐露心声,机器人产业在东台崛起,有“时”与“势”的交汇。主要表现在,已拥有专业园区、科研基地和孵化平台等产业载体,而且与机器人产业相关的集成电路、新型材料、电子装备等产业链配套项目正在集聚,机器人的“生态圈”已经形成。
“这里不仅有好的生态环境,而且还有好的营商环境,我公司做对了一道投资的多项选择题。”2017年落户东台城东新区的美之好公司负责人笑着告诉记者,该公司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机器人本体制造商和工业智能搬运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分布式运动控制系统、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一体化精密、本体结构设计、智能夹具等方面拥有多项核心专利。其自主研发的智能码垛机器人,与同类产品相比,抓取速度更快,服务质量更优,主要解决工厂搬运工作中存在的人工劳动力成本高、高粉尘、高污染三大难题。
“人工劳动力成本高,高粉尘、高污染的恶劣环境让搬运工作成为不少工厂的‘老大难’。” 江苏美之好机器人有限公司工程师在展示现场解释道,为解决这一难题,公司开发了适用于工厂码摞搬运繁杂工作的机器人,“机器人每小时抓取速度为1200次,可以搬运饲料、饮料食品等有包装的产品,在性能、稳定性上均达到了国际水准。”
据了解,美之好公司现已与日本九州大学、九州工业大学、九州先端科学技术研究院、佐贺大学等多家知名机构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以日本福冈为海外研发基地,引进日本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及高端人才,以保持技术领先优势。7月6日,在闭幕的2018中国江苏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暨“创客中国”江苏省区域赛决赛中,美之好公司逐鹿群雄,其开发的工厂码摞搬运繁杂工作的机器人,杀入省前八强,荣获二等奖。
投资
沃土
聚力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
作为未来经济增长新动能之一的机器人产业发展,东台城东新区被各方寄予厚望。
今年40岁的范玉龙是江苏莱纳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机械工程集自动化专业毕业的他先后在山东德州、河北莱纳多担任设计研发,在机械设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2014年,范玉龙和伙伴们看中东台城东新区优越的投资环境和清晰的产业规划,成立江苏莱纳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智能纺织装备、机器人、伺服电机、变频器等自动化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范玉龙带领团队用两年的时间研发成功新一代“织布机器人”,并于今年4月份正式投产。“跟老款相比,新款更加智能,织布速度提高了30%。” 范玉龙说,下一步将紧跟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完善织机智造,将机器人和织布机进一步融合。
和莱纳多一样闻风而来的江苏宝控智能装备科技公司,厂房已经主体竣工。该公司以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为核心,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自主生产工业机器人本体,部件自产率达90%以上,其谐波减速机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填补了国内工业机器人制造业空白。实现了工业机器人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价值链本土化。
东台城东新区还金屋藏“娇”。深水作业的机器人企业远洋探海机器人东台有限公司也落户于此。从事机械行业26年的该公司负责人王素刚告诉记者,公司主营是专业研发、生产、销售水下机器人和机械手臂,承担大学研究所、海洋油气、海军、核电水电、大型水下工程等前沿开发项目。其团队成员参加过国家蛟龙号、海龙号项目开发。
目前,该区已聚集专注智能服务型机器人、可自主研发迎宾机器人、送餐机器人、大型娱乐机器人、儿童教育机器人的高科技企业——萨默尔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广泛于制药、注塑、速冻、冷饮、灌注、电子、面食、肉食等行业的创想蜘蛛人机器人科技公司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机器人应用企业。
东台城东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20多家高端智能企业落户,城东新区已形成从上游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到中游的本体制造和下游系统集成服务等全产业链。一个区域内有影响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崭露头角。
深耕
服务
从量到质
以核心关键技术为企业赋能
高端资源引进、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突破,是城东新区机器人产业实现由量转质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我们在招引企业之初就提高门槛,大部分机器人企业,产品必须过中试阶段。”虽然招商压力大,但东台城东新区领导班子的思想高度统一招好商,招大商。东台城东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企业大多在市场中经受过层层考验,自身体系较为完善,一经落户便可进行销售,确保全市机器人业态的快速发展,走向成熟。
据介绍,还有部分机器人企业,虽然产品很好,也经过中试阶段,但市场尚未完全打开,一年销售可能只有几百万甚至几十万。针对此类企业,城东新区采取“加速”政策,主动上门服务,帮助介绍、对接企业客户,努力扩大机器人产品销售市场。
2017年,城东新区携手东台市经信委,从全市500多家规上企业中逐户筛选,摸底排查各家“机器换人”和智能化改造需求。“有近一半企业对此表示出强烈渴求。东台市宇航奶业有限公司新建了厂房,正需要机械臂,打造自动化生产线。”该负责人说,在机器人产业投资说明会之后举办的与机器人企业对接活动中,宇航奶业、磊达水泥等一大批企业现场对接成功,不仅满足了本地传统企业的智能化改造需求,也为机器人企业推广产品找到了“新大陆”,实现了产业间的合作与双赢。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在城东新区的“云谷”中,不仅有科技感十足的机器人展厅,更“潜伏”着不少潜力十足的研发团队。随着机器人产业快速崛起,高端人才迅速集聚,先后引进千人计划专家2人、院士15人、博士16人,形成发明专利68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
“主要是发展与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相关联的项目,包括电子装备、精密机床、半导体集成电路、新型材料、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和关键技术,我们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共同‘唤醒’科研成果。”东台城东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服务地方经济,打造特色鲜明的机器人产业基地,努力成为机器人发展“黄金时代”的重要一员。
东台机器人产业正呈现燎原之势。据悉,城东新区乘势而为,启动建设占地180亩的机器人·人工智能广场,提供展示交易、研发孵化、科普体验、公共检测加工等全方位服务,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上下游产业延伸、政产学研合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