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国制造2025”的攻坚阶段,智能制造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主要力量。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产量呈现上涨的趋势,仅在2018年上半年,全国工业累计产量73849.1套,同比增长23.9%。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计,到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将在80万台以上,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工人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将达到150台以上,我国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相关专家表示,当前,我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接近美国。所谓单位劳动力成本,是指平均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我国工人虽然薪酬不及美国,但由于劳动生产率比较低,两者相除的结果相差无几。所以要保持中国制造竞争力,通过产业升级提升劳动效率是必走之路。“机器换人”成为我国产业升级提高劳动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机器换人”并非新话题,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机器人代替人工劳动力就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以塑料行业来说,相比人工操作,使用智能机器设备厂家能够更加从容的应对人工流失率高、交货周期短、安全问题等多方面的挑战。而更加高速、更加灵活,负载更高的智能设备不仅能够完成自动化生产,还能更大程度的提高厂家产品的生产效能,这对于注重效率的塑料行业来说至关重要。
,“机器换人”还具有节省人力成本、安全性高、生产效率高、成品率高等众多优点,这些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不过,“机器换人”替换的是落后的产能,取代的是低效率的劳动力岗位,提升的是生产效率。只有通过智能化转型,人们才能从传统的工作岗位中解脱出来,才能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更为高级的工作。
从我国近几年工业机器人的生产数据和使用机器人的优点来看,“机器换人”已成为众多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应对用工难、转型升级的不二之路。但这也并非意味着以勤劳著称的一线劳工退出历史。
很多使用“机器换人”的厂家负责人表示,机器人大规模后,厂方会衍生出许多新的岗位,例如设备维护保养、机器人二次开发、二手设备交易、机器人应用培训等,而这些新的岗位将会对工人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预测,到2020年,高档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相关领域的人才缺口将达300万,若是再加上、人工智能研发领域人才需求,数量会更庞大。
,在厂家“机器换人”,淘汰落后产能进行产业升级后不用担心,不用担心人会被机器完全取代,“机器换人”的规模再大,也只不过取代了人类原本的工作岗位,而不是取代了人类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