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滨海新区获悉,新区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主动服务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产业承接。今年以来,新区与北京在谈项目超过200个,其中近百个项目签约,协议投资额逾200亿元。一批先进制造企业、研发转化机构、高端服务机构落户滨海新区。
日前,北京今相传科技有限公司“智能”项目落户临港经济区。“我们计划在临港投资建立饮品的研发、生产、中转基地,作为未来公司承接全国订单的业务平台,并结合清华大学x-lab建立中国首个服务业机器人研发基地,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无缝对接。”北京今相传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华表示,项目一期计划投资1亿元,二期将随着生产规模扩大进一步提升厂房需求。
,爱国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也将在临港经济区建家庭服务机器人、安防机器人和清洁机器人研发、生产、销售基地,项目注册资本1亿元。“新区机器人产业集群效应会为我们企业发展奠定基础,我们计划5-10年内总投资10亿元。”爱国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姜钧凯表示。
“滨海新区正在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引擎。”该负责人表示,今年,新区将进一步加快打造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北京优质资源转移的高水平载体平台,大力发展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形成京津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好天津滨海一中关村科技园、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建立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和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基金,引导产业资源、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向新区加速集聚。
滨海新区围绕区域功能定位,吸引和承接北京、河北优质项目,促进京津冀产业合作发展。从去年开始,新区吸引首都产业资源势头强劲。去年,新区实际利用内资1071亿元,而来自北京的资金占内资到位额的五成。中铁、中铝、中船、神华、北车等众多北京企业均在新区设立公司;大唐、华能、华电、国电4家电力集团在新区设立的融资租赁总部于去年全部完成增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