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19年开始没多久,有两部新上映的科幻影片——《流浪地球》和《阿丽塔》,两部影片相继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豆瓣评分分别为8.0和7.6。
《流浪地球》救援队员们身穿外骨骼机甲在恶劣的地表为生存而奋战,千里徒步送火石在这身装备的支持下成为可能;
《阿丽塔》人类失去的肢体能够被机器替代,身体机能大幅提升。
《阿丽塔》人类失去的肢体能够被机器替代,身体机能大幅提升。
两部影片、两个故事,尽管背景设定不尽一样,满满的科技感让观众浮想联翩。这种“和谐”的人机结合技术分外引人注目,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外骨骼。
外骨骼机器人最早来源于军事领域,早在2000年,美国国防部提出这一概念,希望借由附着在人体外部的机器装置增强士兵体能,提高单兵作战能力。
具体来说,外骨骼机器人可以为穿戴者提供保护,根据人的肢体活动感应、驱动机械关节驱动操作,从而能够帮助使用者提升负重能力和运动水平。
外骨骼机器人三大核心系统传感系统、控制系统、驱动系统。传感系统收集运动相关的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处理传递来的信号转化为运动的指令,再传递到驱动系统,最终由驱动系统带动外骨骼的行动。在此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有存在的技术难点。
目前主流的外骨骼机器人从产品形态上看主要包括三类上肢外骨骼机器人、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和腰部外骨骼机器人。在这基础上,还有软体外骨骼机器人等,不同形态的外骨骼于不同的场景。我国的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起步较晚,因资助力度小,高校层面的研究较为落后,样机实物也略显粗糙。商业化层面,研发公司多以商业化变现能力强的医疗或工业领域入手开发外骨骼机器人产品。虽然说各家公司主要将医疗和工业作为他们的主战场,或许在未来,会向民用或其它领域发展和延伸。
其实根据一些数据显示,有些潜在市场需求大,市场规模可预计千亿元。
肢体残疾人士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残疾人口数量达8524万人,肢体残疾2472万人;
老年人群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1.58亿人,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能够达到1.8亿;
无行走障碍人群COA2016年调研结果显示,中国约有1.3亿人开展徒步等各类泛户外运动,其中约6000万人进行登山等运动;
........
........
外骨骼机器人未来还有一段路要走,“钢铁侠”能否走进现实,就看各家本领。但就现阶段市场而言,各家还是需先找准细分市场,做好软硬件的研发工作积累技术优势,博观约取,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