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安全问题,才能把机器人从笼子里放出来

智能机器人 2019-08-16 08:24www.robotxin.com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安全和协作问题是当下实现普及的最大技术瓶颈,如何实现人机共融是最重要的研究课题。
 
  每年的中国工博会上,都会云集、、等世界机器人巨头,区也自然成为最引人关注的舞台。机器人看似已经具备唱歌跳舞、打太极,甚至是舞龙狮的华丽技能。但实际上,在制造业领域,机器人依然还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存在。
 
  本届工博会期间举行的“第五届中国机器人高峰论坛暨第二届CEO圆桌峰会”上,机器人巨头掌门人均表示,安全和协作问题是当下机器人实现普及的最大技术瓶颈,如何实现人机共融是最重要的研究课题。
 
  半个世纪,机器人仅仅发育了一只胳膊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直到现在,全球机器人的保有量仅有200多万台。与中国汽车一年产量2000多万辆相比,这是一个惨不忍睹的数据。目前,世界机器人密度(即万名工人保有量)平均只有0.62%,而中国更是只有0.31%,这意味着99%以上的工作目前还没有被机器人代替。
 
  机器人在概念、技术上的绝对成功,和在、市场上的绝对失败形成了强烈对比。为何会产生如此巨大反差?论坛上,总裁曲道奎表示,真正的机器人,就要像人一样,要有具备各种感知和各种作业功能。“心灵手巧、耳聪目明、能说会道、腿脚快捷”,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类概念,而到目前为止,机器人仅仅发展了一个机械臂,严格来讲连手都没有。
 
  “机器人发展到现在,还是个严重的残疾人,几乎做不了什么东西。”曲道奎介绍,这也被称为莫拉维克悖论,即高层次的推理几乎不需要计算,而低层次的感觉运动技能则需要大量计算。“玩一个魔方,人能做,机器人不能做,但对于人来说很难的东西,比如下围棋,机器人恰恰能做得很好。”
 
  ,过去传统的机器人,更多的只是完成搬运功能,在制造业领域,73%的工作是靠人的双手协作来完成的,而不是靠一个机械臂。机器人如果要进入工厂代替大批量劳动力,就需要实现协作功能。针对机器人在感知力、灵活性、协作性差的痛点,各家机器人都在加大研发力度尝试突破,例如在本次工博会上展示的柔性机器人、双臂机器人,都在作业能力上有所提升。
 
  “让机器人感知到周围的环境,并作出适当的反应,涉及到感知技术、运动轨迹规划、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总经理也认为,只有把这些技术全部结合起来,才会产生一个真正的“傻瓜式”机器人,有了这样的机器人,才会对整个产业发展产生质的变化。
 
  解决了安全问题,才能把机器人从笼子里放出来
 
  过去五十年,机器人设备大多从事操作简单、重复性的辅助工作,设备与人类之间实际上是隔离的。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发展,机器人逐渐开始代替人力,理想中的未来工厂,应当是是人机融合的场景——一间厂房中,机器之间、人机之间通过物联网协调合作。而这就带来了机器人的安全问题,包括机器人之间、机器跟人类之间的安全问题。
 
  如何保持高生产效率的,避免机器人对人类的伤害,成为人机互联的重要课题。“没有最高的安全水平,就无法成为最领先的机器人制造商。未来工厂应该在人机任务共享的,无需隔离,生产效率不打折扣。”ABB高级副总裁倪思德表示。
 
  如何让机器人从笼子里走出来和人一起工作,成为行业技术难点。发那科董事所长稻叶清典介绍“汽车领域的自动化程度是非常高的,但其它行业并不一定如此。机器人在人员比例较高的生产现场就是危险因素,如果要在传统制造领域导入机器人,必须要解决安全性的问题。”感知力技术上的解决是第一步。他在现场展示了一款,能够在与人接触过程中适时停止动作。他说,“我们最近开发的绿色协调机器人,拥有传感器和触觉传感器,可以通过眼睛来进行识别和探知到人的存在,根据人的动作做出相应的反馈动作。他们有自己的判断思考来和人进行协调工作。”
 
  未来的中国机器人,一定是处在物联环境下。“物联网环境不同于互联网,会直接面对物理设备和人员,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将直接涉及到设备、人员的死亡和伤害,所以物联网络的安全至关重要。”曲道奎强调。
<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