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推动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触角不断延伸。作为最早发展出来的机器人之一,聊天机器人一直是重点投入开发的领域。
长期以来,从Cleverbot、SmarterChild等聊天机器人到迷宫电话树等,我们一直在努力打造能够效仿我们人类互动的技术。尽管我们将聊天机器人看作科技行业的新事物,,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对话其实一直存在。聊天机器人的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人类的需求而变化,基本的建构仍是相同的。
聊天机器人并不完美
虽然聊天机器人的发展风头正盛,并不代表着产业已经成熟和完善,聊天机器人仍然存在着许多局限性。
近日,由于Messenger聊天机器人的错误率高达70%,Facebook已决定削减对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投资。为此,Facebook将放弃打造大型聊天机器人生态系统的远大目标,转而训练Messenger机器人来处理一些特定任务。
微软去年3月在Titter上发布了聊天机器人Tay。当天,Tay就开始发表有关种族和性别歧视的评论,迫使微软让Tay下线,并公开道歉。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聊天机器人比人类更加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聊天机器人能真正读懂人类需求的还不多,过多的交互界面、内容、、语言等,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着聊天机器人发展的短板。
机器善于做短程关系的查找,一层,罕见的情况下可以做两层。长程关系的发现是机器做不好的,只能由人来写,变成规则机器执行。那些Siri里有趣的回答,都是人写的,和机器智能无关。
和其他新技术在初期的情况相似,聊天机器人有时不仅没能帮你提升效率,反而还降低了效率。例如,聊天机器人可以帮你加快特定任务的效率,比如从繁杂的文件里快速搜索文档,当智能助理无法理解员工说的话时,就别指望生产力能提高了。当机器误解了你的句子,和聊天机器人纠缠起来不仅让人痛苦,而且常常徒劳无功。
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4%的数字业务专业人士用过聊天机器人。它得出的结论是聊天机器人自诩是一种改变世界的技术,让人们的期望值膨胀到顶峰,但最终却没能实现。
聊天机器人角色定位
办公协作平台通常都使用了人工智能的聊天机器人。Slackbot、苹果的Siri和亚马逊的Echo都是如此。这些软件可以与员工进行语音对话,接收语音指令并执行日常任务。与人工执行某些操作相比,聊天机器人提供了更加简单便捷的途径。
聊天机器人需要更注重于给出最关键的信息,避免太唠叨,给客户造成不好的体验。自由散漫、白话连篇的人工应该重新回到更加严谨务实的状态。
尽管目前人们对聊天机器人抱着迟疑态度,一些大型软件公司正在投资研发更智能的聊天机器人来处理员工任务。聊天工具和AI为企业提供了将公司方方面面交与机器人管理的机会。员工可以用文本命令来指示聊天机器人对某一方面进行升级,而不必自己编写代码。这种方式虽然在最初阶段会有一些不顺利,但长远来看对生产力的提升将是巨大的。
聊天机器人发展方向
美国科技博客网站VentureBeat近日发布文章,指出了聊天机器人发展道路上面临的三大障碍,其中包括语言复杂、用户的信任和理解、以及使用便捷性等。这三大障碍无疑是聊天机器人未来发展道路上必须正视的关键因素。
聊天机器人要想取得成功,还需要提供比当前更好的体验。对聊天机器人而言,更好的体验就是使用简单、便捷、无缝。
Facebook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本周发布的升级主要是想让开发者们将预设菜单设计得更加灵活,更适用于特定的对话环境。Facebook已经通过最新的升级将这个意见告知了聊天机器人开发商。
随着智能手机沟通方式从电话语音转向文字图像,消费者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接受即时通讯方式。越来越多的媒体和技术厂商称聊天机器人将是“改变世界的技术”,这些赞誉使市场对该技术有过分膨胀的期待。
目前,聊天机器人的并不像应用程序或网站那样广泛,但如果你能在用户界面和记忆上出彩,就能极大地提高聊天机器人的可用性,提高用户回头率。
聊天机器人能否提升或降低生产力最终还取决于企业如何部署它。毫无疑问的是,若是由机器人承担简单乏味的工作,人们可以专注于更重要的问题,企业也将从中受益。
未来,随着聊天机器人的整体质量得到提高,产业整合进一步深入,对市场的切实需求把握更加准确,聊天机器人的发展仍然是可以抱以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