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个智能财务,我们财务人员是不是就要下岗了?”4月23日,西北油田采油三厂智能财务机器人系统刚上线,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业务办理效率比人工操作提高7倍。”“从生产指挥系统中自动提取作业工作量,仅2分钟就能完成自动划价、自动结算。”……这些优势随便拿出一项,就能“秒杀”人工操作的效率。
所谓智能财务机器人,不是像“机器猫”那样能满地转悠、语音互动的实物,而是该厂在推进智能财务管理中自主开发的综合智能财物软件系统。该系统整合了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数据分析、人机接口等多项智能技术,包括有工程劳务划价机器人、财务结算机器人、税务管理发票校验机器人、财务共享订单收货机器人和资金管理计划自动形成机器人等多名“成员”,覆盖了财务工作的基本业务。
智能财务机器人之所以工作效率高,源于借助信息化技术优化了财务管理流程。
例如在天然气回收项目中。传统结算模式下,施工单位根据现场流量计数据填写签证单;作业区块管理人员和采油厂业务科室“双重”审核后,确定结算量;计划财务人员根据结算量和合同单价进行划价,生成结算单;录入发票,提交系统,申请结算转款。整个流程需要跨施工单位、作业管理区、业务科室、财务科室四个部门共6个环节。最少需要1-2个工作日才能走完一个流程。
智能财务机器人“上岗”后,各个项目的现场工作量通过移动APP终端或远程自动化数据平台自动上传到采油厂的“数据池”中。自动提取天然气回收项目的相关数据,并匹配价格库实现自动划价,生成财务结算单。,税务管理发票校验机器人自动录入发票信息,提交订单申请。整个流程全部在线上操作,仅用2分钟就可以完成一个项目流程。省时、省力、准确度高。
采油三厂总会计师解洪勇介绍,采油三厂是集团公司智能油田建设的试点单位。井场、单井、装置实现数据远传、远控以后,生产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在工作量签证、费用结算等环节,仍然采用传统模式,形成了智能采油厂全面提速提效的“肠梗阻”。推行智能财务机器人“上岗”,不仅打通了智能油田建设的后半程,,将财务分析、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等业务延伸到了生产作业的源头,有利于油气生产作业的精细管理。
据了解,智能财务机器人“上岗”后,采油三厂的财务人员并没有“下岗”。他们从简单重复的“记账理数”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将主要精力用在财务大数据分析、业务经营异常点管理、财务风险管理、业财融合落地等方面,以“读账管数”的新角色为采油厂生产经营提质增效提供有力的专业化支撑。(王福全 刘亚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