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唐红梅)5月6日,在王天尊面前,一台橘黄色,外观看上去像是坦克模样的机器人,前后左右来回行驶着,灵活而平稳。本周内,刚刚完成升级的它要被送往阿勒泰地区的沙漠中,行使他参与荒漠治理的使命。
作为这台荒漠治理机器人的主要发明者——34岁的王天尊看起来若有所思,毕竟这台机器人是他11年研发生涯中期望值最高的一个。
“希望它能为我们的绿水青山做出更多的贡献。”王天尊说,他从创业那天起, 就下定决心,要陪着机器人完成这个使命。
放弃大企业选择创业
王天尊是苏州人,2018年来新疆前,曾就职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和科沃斯机器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从2008年开始,王天尊设计过分体式笔记本电脑、家庭、商用机器人等。或许是受制于企业,很多想法未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好在他的有些创意申请了相关专利。
2014年,国内的创客体系逐步完善,王天尊找到几个朋友,尝试着在工作室内将想法打磨成产品。
2016年,王天尊辞职后,带领着一支20余人的科研团队为荒漠机器人的研发做前期准备,并在北京周边的沙漠进行了实验。
王天尊曾了解到这样的一组数据,荒漠的面积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在我国,为了遏制荒漠化,几代塞罕坝人在植绿过程中付出了汗水甚至生命,而荒漠治理依旧是人工加半机械化的工作方式,如果利用科技的力量,让机器人加入,不仅能节省人力,还能提高效率。
2018年,王天尊和团队研发的产品已经能够走出实验室,经推荐,他的工作室来到了新疆,落户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软件园的绿谷创新中心。
沙漠中搜集数据皮肤晒脱皮
2018年6月来到新疆时,王天尊和他的团队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搜集各类数据,这就要求他们的机器人不能是一个简单的机器人单体,而是一个集群化机器人,主要包含两大硬件,即机器人舱和探索车(机器人)。
通过王天尊展示的模拟场景可见,在沙漠中,类似于移动板房的机器人舱依赖于太阳能充电,它相当于是探索车的“家”和“指挥中心”。
机器人舱会对接卫星信号和机器人信号,并收集沙漠里种植、滴灌及周边环境的信息,确认情况良好后,会派出探索车进行区域识别。
王天尊说,探索车可牵引种植机器人,一旦出现种植物不足、电力不足等情况, 探索车会自动牵引种植机器人至机器人舱补充作物、充电等。
经过去年实地测算,一般情况下,一个人一天可在荒漠中种植5亩至7亩地的植物,而集群机器人一天可种植150亩。
在沙漠中仅收集数据这一项,王天尊和团队们就用了三个月时间,七八月最热时 ,他们皮肤都晒脱了皮,加上荒漠地形复杂多变,收集数据需要高度集中精力,又要根据地形勘察播撒植物种子的情况,每天最多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
“我们大家心里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希望机器人让脚下的沙子铺满绿色。”王天尊还记得,因为看到了他们治理沙漠的决心,阿勒泰地区林业局与他们签订了20万亩荒漠治理的合同。
多方寻找力量支持荒地织绿
在实验期间,王天尊团队遇到了一大难题,由于沙漠的地势、气候、风沙、温差等因素,第一代机器人出现了零部件脱落等问题,而要寻找替代品,还需不断投入。
一时间,资金成为制约他们发展的一大难题。即便王天尊变卖了苏州的房屋和汽车,依旧是杯水车薪。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遇到了新疆中泰创新技术研究院。
该研究院副院长谭瀚茗,王天尊的团队是一个“小而美”的团队,他们敢想敢拼,我们愿意与其合作。
中泰集团的产业涉及化工、环保、农业等领域,其中在南疆的纺织产业需要的原料很多都要从国外进购,如果能实现在沙漠种植,不仅能节约成本,也能为环保做出贡献。
去年,中泰与王天尊团队尝试种植了1200棵竹柳,存活率达70%以上,今年种植量达3万棵。
对于王天尊来说,荒漠治理机器人的使命不止种植竹柳,未来,他希望通过种植畜牧业所需的草料,带动当地农牧民致富,并将机器人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为了实现长远的目标,在央视最新一期的《创业英雄汇》节目中,王天尊带着他和荒漠治理机器人寻找新一轮的资金支持,他需要800万元。
在节目中,投资人对他的机器人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有4名投资人愿意投资。
创业助战团的嘉宾张春蔚说,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实用技术的者和开拓者,因为王天尊对机器人热爱,相信他能够在中国沙漠治理和世界沙漠绿化中做出示范和样板。
“相信我和机器人会创造更多的青山绿水。”王天尊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