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后与母船无缆绳连接,按照预设程序自主工作
据新华社电 我国自主研发的自治式水下“探索”号,24日在南海北部开展试验性,预计水下作业时间20小时。
24日上午8时,在“科学”号远洋综合科考船的后甲板上,科考队员做好了“探索”号下潜的所有准备工作。“探索”号像一条大黄鱼一样静静停在甲板上,长约3.5米,宽和高约1.5米,四个红色鱼鳍状的螺旋桨装置分别位于它的“鳃”部和靠近尾部的位置。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宏宇介绍,“探索”号进入水面后就和母船之间没有缆绳连接了,在水下按照预设程序自主工作。在试验性应用中,“探索”号将在水下工作20小时,前10小时对地形进行声学扫描,范围大概是4000米 2000米,后10个小时进行光学拍照,航行速度稍微慢一点,范围大概是600米 300米。
自治式水下机器人和遥控无人潜水器的区别是自治式水下机器人无缆,调查范围较大;遥控无人潜水器则和母船之间有缆绳相连,可搭载作业设备较多,擅长开展精细调查和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