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天机器人CEO索利洋:用原创打造中国机器持久生命力
在20世纪60年代的浪潮中,工业机器人作为先锋,开启了工业制造的“通用自动化”时代。这些机器人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与质量,更填补了劳动力短缺的空白。
作为制造大国,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便开始着重于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工作。尤其在疫情期间,工业机器人在抗疫一线担当重任,并在复工复产中展现其不可或缺的价值,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但随着劳动力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显著,劳动力供给拐点已然来临。面对人口红利的消退和人力成本的攀升,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迫切需要自动化设备的替代,“机器换人”的趋势正在不断加速。
中国不仅是工业机器人的第一大应用市场,更是工业机器人密度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尽管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在持续进步,但与全球领先者相比,仍存在明显的差距。大约70%的市场被发那科、abb、安川、库卡等跨国巨头占据,核心技术专利的缺失仍然严重,面临“大而不强”的挑战。
工业机器人不仅是先进制造业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如何打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壁垒,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由大变强的转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行业的未知与风险,许多人选择望而却步,但总有一群年轻人选择勇往直前,追求技术的梦想。索利洋,这位配天机器人的CEO,便是其中的一员。
▲配天机器人CEO索利洋
▼ 开荒拓土:投身中国智能制造
索利洋,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专业的学者,曾在外企工作。但在2010年,他与五位北大清华的校友一同走出外企,抱着为民族工业献力的初心,加入大富配天集团,投身于智能制造行业。他们组建了配天机器人的北京研发中心。
谈到创业初衷时,索利洋表示:“在民族企业工作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将知识运用在中国的大地上。”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的机器人行业起步虽晚,但这是一个典型的“三高”行业——技术壁垒高、研发资金需求大且回报周期长。
转行投入一个毫无先例的新兴产业需要的不仅仅是热情,还需要现实的支撑。索利洋在回顾创业十年的艰辛时感慨道:“孙董是一位具有深厚民族情怀的企业家,他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有着自己的坚持和执着。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他始终支持我们。这个产业研发周期长、回报率极低,甚至无法保证能否有所回报。是孙董多年的坚定支持为配天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和信念。”
▼ 一波三折:坚持自主原创
对于配天机器人而言,核心技术的自主原创才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永动机”。
工业机器人本体中的三大关键零部件——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直接影响了机器人的性能和质量。在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进程中,实现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是必经之路。只有坚持自主原创开发,加速工业机器人的国产化,才能打破技术壁垒,为机器人产业注入持久生命力,推动中国从工业机器人大国向强国转变。
索利洋提到:“配天机器人自成立之初就坚持独立自主的正向研发之路,在机器人行业中这是一个异类。当时,许多团队选择反向工程作为主流方式。实际上我们团队对工业机器人一无所知,没有任何技术基础或积累。但我们自己摸索着前进,从机械、软件、硬件到算法全部自主研发。”
在2010年6月,配天机器人研发中心开始第一代机器人的研发工作。仅用了8个月时间,他们就成功实现在Pad上绘画的功能。首台机器人的研发重点是其“大脑”控制系统。这一突破为“跨界团队”注入了信心。
索利洋回忆道:“第一代机器人的研发目的是验证我们的想法。我们团队当时没有任何机器人经验,所以当机器人能够走通、动起来、受到我们的控制时,我们感到非常兴奋。但产品的控制软件算法还不够成熟,样机在工厂调试时出现了失控情况,幸运的是没有人员受伤。这次事故为后来的研发安全敲响了警钟。”历经首次成功的洗礼,我们的团队在2011年2月勇敢地迈出了第二步,着手设计能负载50公斤的第二代机器人。这次,我们不仅采用了自主开发的控制系统软件,而且触及到了工业机器人的“心脏”——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这些核心部件。一年的潜心研究,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却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第二代机器人的研发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产品研发不能急于求成。我们必须等待核心模块成熟后才能应用。”这一教训铭刻于心。
▲配天机器人自主研发的产品模块
之后,我们的团队以匠人之心,历时五年,对机器人的本体设计、控制系统和核心部件进行了精心打磨。终于在2016年,经过无数次测试和性能提升,我们成功推出了成熟稳定的第三代机器人,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面对客户。
把握时代脉搏是我们在市场中的机遇。《多年的技术积累终于开花结果。我们自主研发的核心零部件不仅承载着工业民族的情感,更提升了机器人的整体性能并降低了成本。
面对市场的双重挑战——外资企业的长期市场垄断以及国内其他品牌的激烈竞争,配天机器人在产品性能上展现了其稳定性与精准度,已经能够比肩行业巨头。我们的六轴机器人在产品研发方面国产化程度超过90%,拥有700余项专利及40余项软件著作权。我们的机器人已经在国内市场赢得了广泛的认可,累计出货量超过4000台。
如今,配天机器人的市场份额稳居行业前五。索利洋表示:“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做出一个能用的机器人,而是要把机器人当做工艺品来打造。从外观到操作界面,从细节到用户体验,我们都要追求极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除了核心零部件和本体研发,配天机器人还致力于系统集成创新。我们的“无源滤波器自动化智能柔性装配生产线”和“粉针剂类药品自动投料系统”是全球首创,并已投入生产。我们开发的协作机器人MoKi 5,轻便且场景应用广泛,完美实现了人机协作。
▲展示配天协作机器人MoKi 5
在产品的持续迭代中,配天机器人坚持自主创新,不断优化产品性能,缩小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我们把握市场机遇,用原创为中国机器人打造持久的生命力,为中国的智能制造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