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上码机器人 中国工业4.0水平几何?

新闻热点 2024-12-19 19:56www.robotxin.com纳米机器人

中国制造业面临工业4.0的挑战:生存还是发展?

十月的青岛,尽管海风乍寒,但依旧难以驱散经济换档期的压力寒气。企业家们纷纷从香格里拉大酒店的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会场走出,带着对工业4.0的焦虑与期待。这是由青岛市等主办的盛会,海尔、华为等明星企业分享了他们的经验,而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前沿科技词汇成为了热议的焦点。

参会的企业家们走在北海饭店的大街小巷,话题难免涉及裁员和应收账款的压力。橡胶行业的形势也不容乐观,中国橡胶协会透露的数据显示行业利润下滑。轮胎制造商森麒麟却在这样的背景下展现了他们在工业4.0探索中的决心和成果。这种探索不仅是大型企业关注的焦点,也引起了中小型企业和初创企业的广泛关注。对于许多创业者和小微企业老板来说,面对工业4.0的革新,他们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双重挑战。正如一位创业孵化工厂负责人所言:“创业公司能活过两年的不到百分之二十,真正能立足并实现长远发展的更是百里挑一。”面对工业4.0的新风口,企业家们是否愿意冒险投入五年甚至十年去追寻一个遥远的目标呢?这成为了一个摆在所有企业家面前的问题:生存还是发展?然而联想集团副总裁王红光却看到了机遇:“工业互联网是新的一波风口,无论规模大小或是利润高低,没有企业家愿意提前给自己下结论并掉队。”这种坚定的信念与决心成为了企业家们前进的动力。

在海尔胶南工厂的生产线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制造迈向工业4.0的努力与探索。这里主要生产热水器,并像海尔在国内的其他三个互联工厂一样频繁接待取经者。在这个高度自动化的工厂中,显示屏上不断跳动的客户定制信息反映了工业制造与个性化需求的完美结合。车间内工人稀少,取而代之的是高效精准的焊装机械手。中控室作为工厂的“大脑”,连接着各个平台的信息共享与交流。为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生产线组装的零件已经转变为模块化的生产方式。这种大规模定制生产的方式已经超越了德国工业3.0的水平。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副总裁陈录城透露的信息显示,海尔沈阳冰箱互联工厂的生产线已经能够生产多种型号的冰箱,大大缩短了订单交付周期。这种“中国版”的个性定制生产方式展现了工业4.0水平的领先之处。在这个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生存还是发展的问题都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工业4.0的到来为中国制造业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只有不断创新和探索才能在这个变革的时代立足并取得长远的发展。工业时代的新变革:工业4.0引领中国制造的跃升之路

在这个互联网工业深度融合的时代,我们已不再局限于对工业产品的基础定义。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上,SAP大中华区行业价值工程总经理彭俊松为我们展示了SAP为哈雷摩托提供的解决方案,揭示了大规模定制背后的秘密。哈雷摩托,作为一个高端品牌,其客户追求的不仅仅是产品的个性化。一辆摩托车拥有多达1200个零件,如何在如此多的组合中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这就需要一个强大的大数据平台来指引生产。物联网连接器的导入,让生产线上的所有机器和物流设备都配备传感器和位置侦测仪,实现了模块化的搭配生产。消费者只需在哈雷摩托平台上选择他们喜欢的发动机型号、颜色、镜子和车轮,短短6小时后,他们就能骑走最新定制的摩托车,相较于传统的21天交货时间,这无疑是一场速度与效率的革新。

随着工业4.0的逐步实现,我们迎来了中国制造的新纪元。海尔胶南工厂的流水线上,德国库卡机器人正在忙碌地工作。这些机器人已经成为国内大多数现代化工厂的主力军。在一汽大众的佛山工厂,全自动生产车间内,工人只需设定程序,机器人就能完成焊接等一系列工作。这些案例反映出中国制造业在向自动化迈进的道路上所面临的挑战。由于国内工业基础相对落后,我们需要依赖国外设备来实现这一跨越。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停滞不前。相反,我们正在努力追赶,试图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来弥补差距。

中国工业的实际情况是,部分领域已经达到或接近工业3.0的水平,但仍有许多领域停留在工业2.0阶段。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迎接工业4.0的挑战。实际上,我们已经开始尝试拥抱这一变革。智能机器人、传感器、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的成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现代工业互联网将供应链、生产过程和仓储物流智能连接起来,使我们有可能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产品个性化。中国企业目前正处于工业2.0、3.0和4.0并行的阶段,但我们有信心逐步赶上并超越。

在这个变革中,“工匠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工人还是领导干部,都强调严谨、专注和极致的态度。像德国工人那样,在细节上追求卓越,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最好。这种精神是我们追赶工业4.0的动力。我们也在努力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尝试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来优化生产过程和提高产品质量。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国制造向工业4.0的跃升。

无论是工业2.0还是工业3.0,都可以拥抱互联网,向工业4.0迈进。我们需要的是坚定的信心和不懈的努力。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制造在未来的工业时代中展现出更加辉煌的风采。在探讨全球工业发展潮流时,无论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还是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核心目标都是抢占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对此,罗百辉表示,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制造业基础和国情,因此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必然存在差异。中国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融合先进理念与经验,以应对质量、管理、品牌、设计等多方面的挑战。他进一步指出,我国制造业应采取并联式发展策略,即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与工业4.0示范同步进行。这一观点在中国模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得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张宜生教授的认同。

在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上,联想集团副总裁王红光通过分享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案例”,鼓舞了在座的中小企业。他强调,即使是小案例,也代表着众多企业都有机会启动并拥抱互联网工业。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执行主席团成员赫尔茨克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则坚信,即便中国工业基础相对落后,也并不意味着不能实现工业4.0的跨越和转变。互联网技术的前沿思维和技术,即使在工业2.0阶段的企业也可以充分运用。

众多中国企业已经开始从售后服务出发,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向工业4.0迈进。雷沃重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面对国内外农机技术的差距,雷沃重工选择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致力于提升核心技术水平。在售后服务方面,雷沃重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拖拉机安装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实时工作状态监控和故障预警。这一创新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并降低了售后服务成本。

青岛宝佳也在积极拥抱互联网工业,致力于提升售后服务效率。以前机器人出现问题时,企业需要派遣人员现场解决,成本高昂且滞后。现在通过远程监控平台,企业可以实时掌握宝佳机器人的工作状态,提前预防潜在问题,并利用远程监控产生的大数据预测市场和为客户提供定制服务。这类企业正如赫尔茨克所强调的“创新的主体”,在中国工业化改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上,赫尔茨克呼吁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创新,强调企业而非才是创新的主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