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艾利特CEO曹宇男:协作机器人快速发展时机已至 好用是关键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来临,手机、电脑等3C电子产品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如今,有一个领域正在经历同样的智能化革命,那就是机器人技术。协作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力量,已经成为机器人智能化进程中的当红角色。它们不仅在工业流水线上展现出惊人的能力,而且成为了人们亲密的“机器人同事”。
在协作机器人领域中,艾利特公司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和强大的团队,成为了赛道上的佼佼者。尽管该公司自2019年开始专注于协作机器人领域,但其研发的核心部件如控制系统和智能视觉系统已经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其创始团队由来自北航的资深博士组成,拥有超过15年的行业经验。团队成员来自顶尖学府如清华、哥伦比亚大学等,且拥有丰富的管理和实践经验。他们深知协作机器人的潜力,坚定地将其视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协作机器人相较于传统工业机器人具有显著的优势。传统工业机器人在解决一些痛点问题的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如高昂的部署成本和缺乏灵活性等问题。而协作机器人则以其轻量化的结构、紧凑的设计,降低了部署成本,并提高了灵活性。它们无需复杂的安装和改造过程,就能轻松适应各种生产需求。协作机器人的动作更加柔和,不易造成伤害,因此无需安装安全围栏,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艾利特的CEO曹宇男先生在接受亿欧科创的访谈时表示,协作机器人正在改变工厂生产方式,展现出巨大的前景。协作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的替代与互补关系被广泛讨论。在很多场景中,协作机器人正在成为工人的得力助手,改变了传统工业机器人的高冷形象。它们更像是流水线上的一员,与工人并肩工作,共同完成任务。
在汽车、3C、金属加工等行业,协作机器人以其低成本、高安全和灵活的优势,正逐渐取代传统六轴机器人成为客户首选。而在医疗、复合机器人等领域,协作机器人的特殊属性使其成为理想的解决方案。据估算,协作机器人的市场潜力巨大,国内市场规模已达到百亿级别。
在这一快速发展的市场中,艾利特公司坚定地将协作机器人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他们吸取了工业机器人发展历史中的经验与教训,致力于研发更加先进、灵活的协作机器人。艾利特公司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协作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他们将继续努力推动协作机器人的技术进步和市场普及,为智能化时代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当下,工业机器人领域依旧由发那科、ABB、安川、库卡这“四大家族”主导,他们占据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尤其在六轴以上多关节、汽车机器人等领域,他们的市场占有率更是高达90%以上。
国内的高投资额与国外厂商的高市占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这一竞赛领域的残酷性。国产厂商在这场角逐中历经波折,却始终难以与国际巨头相提并论。究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点:
其一,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和产业链资源大多掌握在国外手中,领先国内数十年。国内厂商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利地位,缺乏必要的资源支持,难以培养核心技术,只能依赖进口产品和简单集成。
更为严峻的是,国外厂商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他们已经锁定了各行业的大客户,深度绑定,难以替代。
大多数国内企业只能在国际厂商留下的“缝隙”中展开激烈的价格战。在份额占比不到10%的低端市场中,国内厂商只能通过低价换取数量,导致整个赛道变成一片红海。这种情况下的竞争环境,使得一些厂商通过提供低质量产品来拉低市场价格,改变了客户对价格的认知,也给国产机器人带来了负面影响。
在协作机器人领域,情况则有所不同:该行业仍处于客户训导阶段,初期规模尚未完全打开。以UR为代表的国际厂商,受到高成本的制约,尚未在全球大规模推广。国内厂商仍有许多机会。
国内厂商在技术方面并非无法与国际巨头相抗衡。国外厂商量产协作机器人也只是最近5年的事情。在机器人控制技术上,艾利特团队积累了17年的经验,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除了减速机等极少数核心部件,艾利特已经能够实现自研自产。
由于协作机器人领域存在高技术壁垒,这片蓝海的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关节模组由减速机、电机等核心部件构成,集成度高,需要具备极高的稳定性、安全性。仅行业安全安规标准就高达17项,满足这些标准并非易事。这一技术壁垒挡住了许多想要做集成、拼价格的厂商。
艾利特看好协作机器人的发展前景,自2019年起大力调整方向,不再生产工业机器人,而是全力投入协作机器人领域。其近期目标成为行业标杆。
全力投入必然面临质疑。协作机器人行业的发展速度缓于预期。巴克莱银行曾预测,到2020年,协作机器人市场将达到15万台,2025年达到70万台。但截至2019年,全球销量仅为3万台。为何发展不及预期?艾利特的全力押注,结果如何?
“产品力”被认为是成长的关键。 曹宇男指出,最核心的问题是“产品力”与价格之间的鸿沟。 “产品力”不仅包括稳定性、精确度等技术指标,还包括功能覆盖率等一系列衡量产品性能的综合维度。即使掌握先进技术如UR这样的厂商,也因高昂的成本难以在价格敏感的中小企业中打开市场。而国内厂商虽然产品廉价,但产品力不足,难以满足真实需求。目前,国内销量第一的协作机器人价格仅为UR的一半,但销量也不到UR全球销量的十分之一,这充分说明低价战术无法真正获得市场认可。
国内厂商的首要任务是打造出“好用”而非“便宜”的产品,获得标杆客户的认可。随着规模的提升,降价空间自然会增大。曹宇男看得长远,他预测未来UR可能会将生产线制程搬至低成本国。届时,没有技术实力的国产厂商将无法生存。因此当前艾利特的发展核心便是全力培育“产品力”。它不仅关注细节,向UR看齐在力度感知、运动控制等技术上不断创新;同时敢于拓展行业顶部的用户接受苛刻标准的考验。目前艾利特已获得多个行业标杆客户的认可并且其协作机器人出货量在2020年同比2019年将实现近10倍增长。艾利特全新CS协作机器人系列:重新定义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图片来源:艾利特官网)
今年九月,艾利特即将推出其全新CS协作机器人系列,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一系列产品,是艾利特十几年来对协作机器人技术深度理解的结晶。
在硬件层面,CS系列机器人采用了创新的轴承支撑结构和精密爆炸系统,使其在重复定位精度和载重能力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每一细节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和优化,保证了机器人的高效和稳定。
而在软件方面,艾利特更是进行了一场彻底的革新。它采用了兼容Python的脚本语言,并配备了更直观、简化的编程界面,大大降低了开发难度,大大缩短了后续集成时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操作界面仅需6-10分钟就能完成单关节的替换,极大地节约了后期的维修成本。
CS系列产品的美好前景,并非仅仅依靠艾利特自身的努力。这是一个生态伙伴共同成长的故事。结合下游需求,生态伙伴们在CS操作平台上开发出多功能应用,对艾利特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正如曹宇男所说:“我们的生态伙伴,如梅卡曼德和库伯特等视觉开发领域的佼佼者,正在逐渐壮大,他们正帮助CS系列深入细分市场,成为艾利特的里程碑式产品。”
展望未来,曹宇男的愿景更是宏大。他希望能打造真正具备“产品力”的协作机器人,并将开放操作平台塑造成机器人的“iOS系统”。他坚信:“当这一愿景实现时,协作机器人将被重新定义,成为像苹果手机和特斯拉一样划时代的产品。”
作为新兴技术的代表,协作机器人的崛起无疑伴随着质疑和挑战。艾利特作为这一领域的坚定践行者,虽然才成立四年,但已展现出惊人的实力。面对打开国内市场、追赶国际一流技术水准的挑战,艾利特凭借全力以赴的专注,已成为国内少数掌握核心技术的佼佼者。协作机器人的广阔前景正在被逐步验证,而那些像艾利特一样敢于全力投入的企业,必将享受到行业丰收时最甜蜜的果实。
扫地机器人排行榜
- 从重达百斤价值百万,到能负载2吨,外骨骼机器
- 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态势分析
- 超拟人数字人重磅发布,讯飞智作引流数字人新
- 低空经济破局进行时:无人机末端配送常态化,
- MDN Web 文档项目引入生成式 AI 后遭到开发者广泛
- 产教融合 校企联动 GCVC大会技术与教育论坛成功
- 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最新观察
- 三菱电机:匠心独具 打造功率半导体行业“样本
- 玩机器人玩出“十一连冠” 碧波实小国际大赛再
- 一体化、智能化、自动化——引领模具智造 DM
- 英特尔携美国红十字会 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防灾
- 抓住人工智能“牛鼻子”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 中国探月工程正打造月球版北斗系统,深空互联
- 减轻员工工作量 新加坡图书馆试用机器人管理员
- 全球机器人产业竞争中的中国策略加快追赶步伐
- OpenAI 不惜重金挖角谷歌,年薪可达 1000 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