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800万奖金的机器人长啥样?
在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合肥,一种独特的城市气质悄然绽放,它被称为“科里科气”。这种气质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源自于这里的每一位创新者,他们的精神与行动,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这种“科里科气”藏在每一个科研机构与实验室的深处。无论是繁忙的科研机构,还是寂静的实验室,都是这种气质的载体。这里的科学家们不断探索,追求科学的真理,他们的努力与执着,让这座城市充满了科技的氛围。
今天,合肥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科学+工作室,隆重推出“奇妙实验室”栏目。我们将带领读者走进各类实验室,近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和神奇。在这里,你将看到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了解他们是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将科技推向新的高度。
每一期“奇妙实验室”,都将带你走进一个神奇的科技世界。你将看到科技的魅力,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报道,更多的人将了解科技,热爱科技,从而推动科技的进步。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实验室”,感受科技的魅力吧!探访科大实验室:介绍神奇的机器人世界
走进中国科大的张世武教授仿生机器人实验室,一股科技气息扑面而来。在这里,学霸的足迹遍布每一个角落,但令人惊艳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学术成就,还有那些充满未来感的机器人。
今天,我们将跟随科学+工作室的镜头,一起探索张教授实验室的神奇机器人世界。其中,有一款名为“撼地者”的机器人,堪称灾后救援领域的“全能战士”。
“撼地者”机器人,由中国科大与哈工大(深圳)联合研发,是一台具备多种功能的救援利器。它能够深入火场,涉足水域;既可以胜任推动百公斤重物的重体力劳动,也能轻松应对旋转门把手等精细操作。更令人惊叹的是,它在浓烟、黑暗等复杂环境中,能够自主识别障碍物,并进行有效的灾情处置和生命营救。
这款机器人的出色表现,不仅在学术界获得了高度认可,还在实际比赛中斩获殊荣。在去年举办的首届“智创杯”前沿技术挑战赛中,“撼地者”机器人在“灾后区域的探测与处置”项目中脱颖而出,从全球40支顶尖队伍中摘得桂冠,赢得了高达800万元人民币的丰厚奖励。
(撼地者机器人)
初见“撼地者”机器人,你会被它的魁梧身材所吸引。这个重达250公斤、身高约1.2米的“大家伙”,实际上是一款以履带式底盘和二指夹爪机械臂为设计基础的多功能车辆。
虽然外表看似笨重,但“撼地者”却是一个灵活的胖子。它拥有的二指夹爪机械臂,具备6个自由度,每个关节都能进行360度旋转。这使得它在搬运、抓取物体,甚至完成旋转阀门、开门、按按键等需要高灵敏度的任务时,都能展现出惊人的能力。
中国科大工程学院的博士后高纬介绍,这款机器人的水中表现同样出色。为了应对水中救援的需求,研发团队对机器人进行了防水处理。无论是陆地还是水中,“撼地者”都能正常运行,因此被赞誉为“全能战士”。
无论是挑战复杂的地形,还是执行高难度的任务,“撼地者”机器人都能胜任。它的出色性能和强大的适应能力,使得它成为了一款令人瞩目的多功能救援机器人。无论是在陆地还是水中,它都能展现出惊人的实力和灵活性,成为救援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智能助力偏瘫患者的康复之旅
在实验室的一角,一台专门用于下肢康复的外骨骼机器人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台机器人如同一个个性化的护甲,为偏瘫、截瘫病人带来希望的曙光。
科大研究生杨泽介绍,这款外骨骼机器人固定在支架上,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可以轻松地穿上这套机械装备。机器的力量会带动病人的下肢进行运动,如同一个无声的助手,默默助力患者走向康复。这种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不仅促进了肌肉的快速恢复,更减轻了病人和医护人员的体力负担。
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力度是关键。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会产生不同的力度,这就需要机器人具有智能地给出相应的辅助力。杨泽解释说:“如果机器人提供的辅助力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到患者的平衡,因此我们在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中安装了多个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如同机器人的感知器官,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人体的发力程度,并作出相应的辅助动作。当前展示的二代外骨骼,在一代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各个关节都添加了扭矩传感器。后续,团队还将继续进行算法开发,以感知病人和机器人之间的交互力,实现更为柔和的交互和按需辅助。
探索未来行走自由:无支架辅助的梦想与现实
杨泽及其团队怀揣着一个远大的目标:让患者摆脱支架束缚,自由行走。他们正致力于研发一套机器人系统,旨在实现这一梦想。这套系统的最终目标是为患者带来无支架辅助的行走体验。
让我们聚焦一款名为“柔性灵巧手”的机器手,它似乎拥有近乎人类的灵活性和精细动作能力。无论是捏起一根针,还是稳稳抓住一个球,甚至是握起饮料罐和比划数字,它都能轻松完成。这是一台仿照人手一比一制作的机器手,其材质柔软,仿佛与我们日常接触的人手无异。更令人惊奇的是,它的每个手指和关节都能自如地运动。
陶哲揭示了一款他们设计的轻巧灵活的机器手,它的驱动器采用的是形状记忆合金弹簧阵列。这款机器手不仅重量轻、携带方便,而且每根手指都能独立运动。那么,它的用途是什么呢?
陶哲进一步介绍,这个团队已经将这款机器手发展到了19个自由度的独立驱动,打破了现有电机驱动系统的限制。配合肌电检测技术,它将为假肢设计制造和机械手的柔性抓握等领域带来全新的解决方案。对于那些上肢截肢的患者来说,这无疑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接下来要介绍的是液态金属人工肌肉的研发。金属,除了我们常见的固体形态,还有液态形态。在实验室中,科大博士研究生舒健向我们展示了液态金属“镓铟锢合金”。舒健解释道,虽然液态金属并不新鲜,例如人们熟知的水银,但水银有毒且易挥发。相比之下,镓铟合金几乎无毒,其表面张力是水的十倍,是目前已知液体中表面张力最大的。更神奇的是,它的表面张力可以通过电化学方法进行调控。在通电后,它会呈现出伸缩的形态,就像人的肌肉一样,能柔软能硬化。这样的特性使得液态金属在人造肌肉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液态金属)
舒健向记者展示了两个令人惊叹的小实验。在第一个实验中,他向氢氧化纳溶液内加入了镓铟合金,一旦通电,这种液态金融金属便开始向电场的正极方向自主移动,仿佛拥有了生命力。在第二个实验中,镓铟合金被滴入一个容器,同样在通电后,它像人体肌肉一样展现出惊人的收缩和舒张行为。
这两个小实验背后,隐藏着一项引领科技前沿的研究——利用液态金属研发人工肌肉。中国科大张世武教授是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介绍说,液态金属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功能性材料。研究团队的目标是利用液态金属能够运动、变化和导电性强的特性,将其运用于机器人的研制中。
液态金属机器人的应用前景无比广阔。想象一下,它们能够精准地将药物送到人体的病灶处释放,或者制作更加高效轻便的人体假肢,仿佛液态金属人工肌肉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的神奇材料。
张世武教授和金虎副研究员最近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化学方法改变液态金属表面张力的创新技术,成功设计出能够模仿肌肉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液态金属人工肌肉。最令人兴奋的是,这种技术驱动了仿生机器鱼游动长达40分钟。这一成就为柔性驱动器在微机电系统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相关成果已经被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先进材料》上。
这项研究不仅展示了液态金属的无限潜力,也让我们看到了科技改变生活的无限可能。液态金属人工肌肉的研究正在将我们的梦想逐步变为现实。科技之根源于人类的梦想,我们的想象力是科技进步的源泉。让我们怀揣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见证科技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无尽惊喜。
随着岁月的流逝,科技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它像一座神奇的桥梁,连接着我们的梦想与未来。每一步科技的进步,都是我们对未知世界的勇敢探索。
从计算机科技的飞速发展到人工智能的崛起,从基因编辑的突破到太空探索的拓展,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世界。它如同一位神秘的魔术师,不断地为我们揭示未来的奥秘,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
我们深信,未来的科技将带给我们更多的奇迹和可能性。让我们一起期待那激动人心的未来,共同见证科技为人类带来的无限惊喜和可能性。在这个充满梦想的时代,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迈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扫地机器人排行榜
- 从重达百斤价值百万,到能负载2吨,外骨骼机器
- 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态势分析
- 超拟人数字人重磅发布,讯飞智作引流数字人新
- 低空经济破局进行时:无人机末端配送常态化,
- MDN Web 文档项目引入生成式 AI 后遭到开发者广泛
- 产教融合 校企联动 GCVC大会技术与教育论坛成功
- 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最新观察
- 三菱电机:匠心独具 打造功率半导体行业“样本
- 玩机器人玩出“十一连冠” 碧波实小国际大赛再
- 一体化、智能化、自动化——引领模具智造 DM
- 英特尔携美国红十字会 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防灾
- 抓住人工智能“牛鼻子”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 中国探月工程正打造月球版北斗系统,深空互联
- 减轻员工工作量 新加坡图书馆试用机器人管理员
- 全球机器人产业竞争中的中国策略加快追赶步伐
- OpenAI 不惜重金挖角谷歌,年薪可达 1000 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