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工业集团蓬翔公司重载AGV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新闻热点 2024-12-11 09:26www.robotxin.com纳米机器人

自2015年开始发力的工业移动机器人(AGV/AMR)市场,在过去一年中变得愈发竞争激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一些厂商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免费提供价值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产品与服务,只为获得进入某家工厂进行测试的机会。背后的原因是,这类机器人开始大规模放量,从单点开花、小范围测试走向广泛应用。

工业界正逐渐将这类机器人推广到更多场景和厂房,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用工荒”和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不仅老牌工业机器人厂商加大投入力度,新兴的创业公司也逐渐在这一领域尝到甜头。这一趋势吸引了敏锐资本的关注,包括软银中国、字节跳动等公司在内,纷纷布局这一领域。

工业AGV/AMR市场的爆发,就像是寒风萧瑟的大环境中突然燃起的一把火。这一趋势在今年得到了进一步证实,无论是客户的订单量还是资本的涌入速度都远超行业预期。优艾智合创始人张朝辉表示,公司今年的订单收入比去年同期翻了数倍,很多老客户都追加订单。整个市场呈现出一种提前迈入拐点之年的态势,让许多从业者感到意外之喜。

这一市场的爆发主要源于工厂“机器换人”的需求。在疫情催化的“用工荒”中,工厂需要机器人来替代人力,完成重复、繁琐的工作。以一家半导体厂商为例,他们面临招工难、留人难的问题,而工业移动机器人则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张朝辉表示,优艾智合在半导体行业签下的订单量今年大幅增长。这种趋势在其他行业也同样存在。工业移动机器人进厂,成为新一代的“流水线员工”,主要还是因为工厂对于解决“用工荒”和提高生产效率的迫切需求。

除了解决用工问题,工业移动机器人还能帮助工厂实现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它们能够完成高精度、高效率的任务,提高生产质量和产量。机器人的应用还能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

工业移动机器人市场的爆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疫情影响下的“用工荒”、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资本的支持以及技术的发展等。这一市场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需要从业者不断创新和进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环境。在机器人领域,大部分公司的年营收难以突破“亿元大关”,成立几年下来,融资数亿,收入却仅千万的现象屡见不鲜。张朝辉和他的公司却提前尝到了甜头。他对行业拐点的到来感到惊喜,这一转变比预期还要快。

不只是优艾智合,工业AGV/AMR领域的公司近两年都感受到了超出预期的发展速度。特别是AMR产品,通过传感器和软件算法实现自主导航,正从单点测试进入批量应用阶段,成为拉动工业移动机器人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

中国移动机器人(AGV)产业联盟的数据显示,工业AMR的年销量呈现两倍增长率,这在工业移动机器人行业中表现尤为突出。去年,国内工业级AMR的出货量大约在2800台左右,年增长率约为86%,市场规模约为5.6亿元,未来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AMR在3C电子、半导体、面板、新能源及光伏、电力等制造领域应用广泛,其中3C电子领域的需求最为旺盛,占比高达40%。不仅如此,随着工厂“机器换人”的趋势加速,AMR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宽,尤其是在精密电子、电厂能源等领域,正在爆发出大规模的需求。

无论是传统的AGV厂商,还是仓储机器人厂商以及专业的AMR厂商,都在加大对AGV/AMR产品的投入,推动移动机器人进入工业应用领域。如今,工业AMR市场已经开始飞速增长。

除此之外,资本市场的关注也为工业AGV/AMR的崛起提供了强大动力。近年来,资本对工业AGV/AMR厂商格外看好,尤其是更灵活、应用范围更广泛的AMR。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移动机器人领域共有17起融资事件,其中12起都属于工业AMR,占比高达70%。

许多头部基金从去年开始布局机器人领域,纷纷投资优质的AMR公司。这些头部基金之所以加码工业AMR领域,是因为他们看到市场需求和供给之间的技术、产品、服务等鸿沟正在逐渐消失,预判AMR在工业领域开始迈入拐点。

蓝驰创投董事总经理曹巍表示,公司从2015年开始密切关注机器人领域的优质标的。他发现一些AMR产品已经达到工业级的稳定性要求,无论是旧工厂的智能化改造还是新工厂的前期规划,AGV/AMR都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曹巍将工业AMR类公司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而现在正处于大批量应用阶段。

资本方看到了AMR在工业场景中的各种可能性。尽管工业AMR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但投资人们相信,只要AMR能在工业领域占据一个细分市场,就足以培育出多家上市公司。他们坚信,“95%”的市场空白率意味着巨大的机会和潜力。在工业移动机器人领域,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目前市场需求旺盛,竞争态势尚未白热化,曹巍观察认为,即便像中芯国际这样的大厂也还处于测试阶段,对机器人的需求尚未爆发式增长。一旦大厂对机器人价值形成信任,市场需求将可能迅速扩大至上万台。

电力巡检领域亦是如此,众多企业纷纷涉足其中,包括亿嘉和等已经在该领域取得显著成果的企业。他们的成功实践不仅赢得了市场的认可,更给予了资本市场巨大的信心。正如杜朕安所言,智能制造的下一波红利将孕育出众多高市值公司。

“啃硬骨头”才是关键。想要在这一市场分得一杯羹,企业必须将产品做到极致。这不仅需要解决客户痛点、完善产品体系、跟进销售服务,还需要与供应商共同成长。以优艾智合为例,他们在半导体行业中的实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面对客户的严苛要求,他们深入客户工厂,了解真实操作流程和软硬件设施接口,定制解决方案,最终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市场的一席之地。

黄建龙领导优艾智合的团队在面对晶圆运输的难题时,没有选择简单的集成方案,而是深入剖析问题本质,从底层进行产品创新。他们重新设计机器人底盘,解决震动问题,最终为客户量身定制了一款复合移动机器人,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并降低了损失。这种深度定制化的服务正是创业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制胜法宝。

这种定制化服务的背后是无数次的尝试和磨砺。从电池供应体系的打磨到车轮细节的完善,无不体现了企业对产品极致追求的决心和毅力。与供应商的共同成长也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优艾智合通过与供应商的深度合作,不仅获得了高质量的零部件,也帮助供应商打开了机器人市场。这种共赢的模式值得其他企业借鉴。

工业移动机器人市场虽然处于早期阶段,但前景广阔。企业需要不断创新、追求极致,与供应商共同成长,才能在这一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相信这个领域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和惊喜。经过深入实践和与供应商、客户的共同成长,张朝辉及其团队不仅积累了丰富行业知识,还对公司业务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在数字化工厂转型中,他们深刻理解到,物质流转化为信息流是核心,而信息流则能引导决策。张朝辉向「甲子光年」解释道,客户需求的不仅仅是物流或巡检机器人,而是希望引入一套完整的物流或巡检体系,助力企业实现稳定、高效的生产。

以优艾智合为例,针对半导体行业的晶圆生产车间、封测车间、PCBA车间、组装车间和自动化仓库,公司不仅提供机器人硬件产品,还自主研发了包括机器人系统、多机调度系统和场内物流管控软件在内的系统。移动机器人在半导体封测车间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机器人本体结合了机器臂和托盘,从搬运到流水线作业,场景应用日益丰富。

近一年来,张朝辉投入大量时间在软件研发上,他认为软件能在两个层面为公司带来显著优势。首先是功能层面,软件能够帮助客户有效转化物质流为信息流,进而辅助决策,同时扩展机器人自身的能力边界,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其次是从成本角度,软件能够增强用户粘性,有效降低机器人的生产、部署和运维成本。以前需要众多工程师和运维人员支持的机器人部署工作,如今只需一位项目经理和一位工程师就能轻松搞定。

张朝辉透露给「甲子光年」,优艾智合接下来将在半导体和电力行业持续深耕,拓展更多行业客户。公司还计划在下半年推出新一代软件架构产品,进一步提升机器人效率,降低成本。

当前,移动机器人商业化应用逐渐普及,单个机器人产品的吸引力在减弱,而更多厂商开始注重在展会中展示单点场景或完整生产线。观众可以看到,机器人不再是华而不实的概念或“玩具”,而是与生产线紧密融合,能够在工厂流水线上独立完成复杂任务,成为节省人力成本、提升生产效率的实用“工具”。

工业界和资本方对AGV/AMR的认知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从A点到B点的移动和搬运。复合型移动机器人融合了机械臂、软件辅助和生产线整合,其精准度、稳定性和智能调度能力已经跃上新台阶。这些机器人拓宽了应用场景和功能,如将物料运输延伸到自动化上下料,实现厂内物质流和数据流的全流通,逐步从仓储物流行业拓展到电力、半导体、3C等精密制造“流水线”。

在更复杂的移动场景中,工业AGV/AMR能否成为解决“用工荒”的主流方案仍需市场检验。目前有两个观察点值得关注。其一是在“十四五”规划的政策引导下,许多工厂将自动化、智能化视为“必须完成的指标”,但缺乏整体和系统性的规划。张朝辉表示,在接触的数百家工厂中,仅有20%的工厂具备详细的自动化或精益化规划。这意味着大多数工厂需要外部供应商协助梳理需求并提供解决方案,这可能会延长商业周期并增加人力成本,AGV/AMR的效益也可能因此打折扣。

其二是AMR产品在工厂中的应用面临大规模协同工作的挑战。调度上百台机器人并非易事,需要强大的软件支持,这是许多新老玩家需要补齐的能力。一旦决定使用某家供应商的AGV/AMR,工厂通常不会采购其他产品,因为软件对接和替换成本高昂。一旦出现影响生产线正常运转的大规模事故,损失可能远超移动机器人本身的成本。这对供应商来说风险巨大。

总体来看虽然AMR在工业领域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但未来仍充满可能性和发展空间各路玩家还在跑马圈地虽然在3C半导体新能源光伏电力等行业取得一些进展但仍需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整个行业持续在三个方面深耕发展包括机器人移动能力的提升从单点智能到全局智能以及未来市场趋势即软件定义硬件等突破自动驾驶能力是一个集合软硬件的系统工程不管是从硬件形态还是软件算法都需要持续演进才能真正实现工业机器人的高效应用和价值发挥。在硬件领域取得成功的公司,未来也必然在软件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单一场景、单一流水线的自动化已经不再是难以攻克的问题,但在追求真正的智能制造系统的道路上,各行业仍处在探索的前沿。这一复杂体系的构建是随着业务方向、市场环境竞争的动态变化而不断演进的,只有借助人工智能和软件的强大力量,我们才能在短时间内看到一些可复制的成功案例。

对于当前新兴的工业AGV/AMR领域而言,市场的需求热度正在不断升温,资本的关注度也愈发显著,同时这些企业自身的产品服务体系也在逐渐完善。接下来,我们将目睹这些企业能否继续提升内功,以稳健、精准、快速的步伐不断前行。究竟哪家企业能够成为这一行业的佼佼者,尚需时间的检验和市场的观察。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充满了无限的机遇与挑战,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企业的精彩表现。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