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VR将有泡沫期,机器人可能取代真人类

新闻热点 2024-12-05 11:54www.robotxin.com纳米机器人

任正非的每一次公开发言都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近日,华为心声社区发布了一篇超过万字的长文,详细记录了任正非与多位华为Fellow座谈会的讲话内容,再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这篇长文主要聚焦于任正非关于华为的未来战略、VR与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以及对待行业变化的看法。在一个转折时期的社会背景下,华为正积极应对即将到来的智能社会挑战,而任正非的话语无疑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谈到VR技术,任正非指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可能面临的挑战。他认为VR产业将迎来一个泡沫期,主要是由于目前仍存在技术难题,如时延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尽管如此,任正非也表达了对VR技术的乐观态度,并强调需要理性看待其产业发展规律,保持战略耐心。

在人工智能领域,任正非的见解更是令人耳目一新。他提到了霍金和比尔·盖茨之前的观点:人类创造的新人类有可能取代真人类。对此,任正非表示认同并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认为人工智能将使人类的生产和服务过程实现智能化,精神财富的极大丰富成为可能。例如,新人类可能拥有千年智慧结晶,这将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他也提到了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任正非还对苹果公司进行了评价。他认为苹果公司虽然很有钱,但过于保守;而华为则敢于冒险和创新。他鼓励华为员工像对待创新一样对待未来,保持开放和进取的态度。同时他也强调了在未来的智能社会中,机会与挑战并存,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抓住机遇。

对于华为的未来战略方向,任正非也进行了阐述。他强调了华为将继续坚持管道战略,开放合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探索和研究未来的方向。同时他也提到了消除NFV带来的威胁的重要性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探索和合作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成功转型。在智能社会的背景下华为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并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和服务价值这也是整个行业的共同责任和使命

总的来说这篇长文充分展现了任正非对华为未来的展望以及对整个行业的深刻洞察和思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让我们共同期待华为在未来的智能社会中能够创造更多的奇迹和价值苹果公司无疑是最佳的服务商。在人类社会的两次整合中,苹果公司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第一次是横向整合,苹果公司曾面临来自IBM和Intel的挑战,但正是这些竞争推动了电脑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为今天的人类信息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次则是苹果公司的垂直整合,数百万个应用程序在手机上完美融合,使互联网变得随人而动。重要的是,苹果公司并不触碰内容,保持着与内容之间的恰当距离。

与之相比,我们在某些方面还存在差距。是否可以花费三年的时间迎头赶上?现在尚无法确定。但是我们可以确信的是,我们正在向这一方向努力。正如李英涛所说,“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我们并不拥有数据,而是利用数据和算法为客户解决问题。

在关于数据的讨论中,徐直军提到,不同的公司对数据的处理方式不同。有些公司渴望拥有数据并基于数据进行各种操作,但IBM并不拥有用户的数据。IBM的认知计算主要服务于企业,为他们创造价值。对于人工智能或认知计算,首先它是一个技术,它在多种场景中都有需求,并帮助运营商建网络、发展业务。虽然我们面临着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但我们需要拥抱这些挑战和颠覆,正如丁耘所比喻的,我们要从鸡蛋壳里打出去,产生一个新的生命,而不是被别人从外面打碎。

这些博学的科学家们,不仅在实验室里孜孜不倦地钻研教授的科学研究,而且在技术的大道上与导师并肩前行,他们是我们与教授之间的纽带桥梁。成功的故事在他们身上上演,这些故事无不标明他们的成就源自于他们的导师。名和利在他们这里融合,相辅相成,他们不仅是合作伙伴,更是共同攀登科技高峰的战友。

在科研的“咖啡杯”里,不仅有学识渊博的科学家,更有那些独树一帜的“歪瓜裂枣”,他们或许看起来格格不入,但正是他们,可能激发出如“小孔雀”般的新奇创意。让我们回想起孟德尔摩根从豌豆的种植中发现基因的传奇故事。这一发现初时世界无法理解,沉寂了两百年后,基因研究才开始崭露头角。在科学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包容不同的声音,因为这就是“多路径”的真谛。不同的观点汇聚,让我们的道路越走越宽广,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胸怀包容世界,我们的步伐就敢气吞山河。

我们热切期待“黑天鹅”也能在我们的“咖啡杯”中展翅高飞。要达成这个目标,首先我们要摒弃陈旧的“农民意识”,以开放的心态与他人共享一杯咖啡。与教授们合作时,不要过于拘泥细节,而是大胆邀请他们在关键时刻分享智慧。在与数百位专家的交流中,我们将消化他们的思想,从而站在世界的前沿。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认识到“黑天鹅”的价值,就可能错失变革的机遇。

丁耘的理念是“拥抱挑战,拥抱颠覆”,我们不应害怕变革的浪潮。人类社会正面临转型的关键时刻,只有找到正确的方向和拥有实力,我们的奋斗才有价值。华为正处在一个有利的态势,有实力去探索未来的方向。在五、六年前,我们就提出了在高科技领域争取领先的目标,与美国的竞争并非是昔日战场上的争夺,而是科技高峰上的较量。目前美国仍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我们不能轻视他们的实力。我们要与他们竞争,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我们必须设定一个宏伟的目标来引领未来。

与会者询问:是否所有的思想精英都汇聚在会议上,而2012实验室只需验证,不再需要更多的科学家参与?

任正非回应:我们的目标是从思想到服务全程贯通。验证科学家同样是科学家的一种,交付服务也需要顶尖专家(Fellow)的参与。思想科学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非具体的实体组织,它是一个拥有秘书机构的、开放性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讨论,包括那些还未攻读博士的人。只要拥有独到的思想,我们都欢迎。

关于美研所的未来发展方向,它将成为思想研究所和软件所的中心舞台。虽然在美国进行硬件和芯片的向中国市场输出存在不确定性,但思想和软件无边界,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交流。美国的员工可以回来喝杯咖啡,交流心得,这就能解决问题。我们从先进的地方汲取思想,以此为基础取得现有的成就。软件代码也是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用文字描述、体现的思想。

面对与会者的提问,关于思想创新、思想实验与社会化、市场化的创新哪个更高效、开放性更强的问题,任正非表示:他坚持的价值观是确保每个要素都能分享到合理的利益和回报。“自由、平等、博爱”虽然美好,但如果不能创造实际价值,就无法实现这些理念。社会上谈论的网络设备白牌化虽然看似能让设备更便宜,但没有相应的维护和服务,这样的“免费午餐”并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如果一个要素无法获得应有的价值回报,它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对于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任正非认为都有其价值,但更重要的是要有理论突破和创新,才能真正形成大产业。

任正非强调,华为既要坚守主航道,也要不断前进,“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为了不被竞争对手超越甚至打击,华为需要坚决进入无人区探索新领域。无人区意味着没有明确的道路和规则,需要自己去探索和创新。对于无线和网络的未来,我们还没有完全知道无人区在哪里,但我们知道要敢于探索新的理论和技术。对于未来的智能社会面临的大信息流量的低成本与低时延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并寻找解决方案。流量管理是一个新的学问领域,需要解决流量分配和岔路口管理的问题。物理时延和网络时延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挑战。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任正非认为流量问题不仅仅是简单的扩大规模问题还需要解决时延问题这需要我们在技术和理论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同时他也鼓励与会者继续深入探讨“大云移智”这个方向以推动未来的科技发展。关于网络技术与未来发展展望

一、关于网络与虚拟现实

随着网络的不断扩张,我们认识到没有无限大的网络,泡沫化的问题也将在VR产业中浮现。因为VR需要低时延,而当下我们还无法实现。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气馁,对于未来的AR/VR产业,我们应保持战略耐心,理性认识其发展规律。基础研究是破解时延问题的关键,我们应致力于此,追求后发制人,准备在浅滩中捡鱼。终端是人类智慧的重要显示器,未来前景广阔,需要我们继续投入和探索。苹果公司虽有钱但保守,我们应借鉴其优点并敢于创新投资。虽然目前我们面临诸多困难,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相信未来一定会成功。正如任正非所说,“桃子树上终会结出西瓜”。我们目前的成就只是暂时的李子,未来定能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二、关于终端与云服务

对于未来的终端发展,任正非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未来可能是软件的世界,终端作为人类智慧的显示器有着广阔的前景。华为已经在部署云战略上有所计划,基于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逐步展开。只要满足安全和隐私的要求,我们就可以在欧洲和美国部署云。未来的云服务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三、关于4G与5G的发展

任正非与业界领袖共议未来:半导体、人工智能与网络的革新之路

在近日的一场业界交流活动中,任正非与多位业界领袖就半导体技术、人工智能以及网络能源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徐直军和何庭波的观点引发了广泛关注。

徐直军表示,比利时半导体研究院为我们带来了强烈的信心。在未来可见的十年内,半导体技术将持续支持我们向前发展。何庭波预测,2025年以后可能会出现技术拐点,我们必须确保在现有技术上保持领先,同时做好应对新挑战的准备。

在探讨Intel移动芯片业务和诺基亚手机失败的原因时,任正非认为,这是因为在网络标准的交替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黑天鹅”事件。Intel在移动芯片业务上的失败可能是因为对通信标准的理解不够深入。而对于诺基亚和微软的合并失败,则是由于诺基亚过于自信,坚持认为只有采用Windows才能成功。世事难料,未来的手机究竟会是什么样子,现在谁也说不清楚。我们一定要保持开放的态度,与时俱进。

有与会者提到数据中心的计算方式正在发生变革,引发了一场关于计算体系颠覆的讨论。任正非认为这种变革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华为也应该积极参与这场博弈。华为也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潜力。虽然新人类可能取代真人类的说法引人深思,但人类的生产和服务过程实现智能化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华为在人工智能领域已有布局,通过其2012实验室的诺亚方舟进行研究,努力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实际场景中。

在讨论网络能源时,有与会者指出华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学算法和工具的运用。但随着对能源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发现其与物理化学密切相关。任正非表示认同,并强调未来大数据传送的关键挑战在于解决发热和散热问题。硬件工程和电子工艺的核心竞争力也在于此。他提到,未来50%的能源将消耗在芯片上,因此散热和发热机理的研究将是电子技术最核心的部分。华为将加大投入研究这一问题。他也鼓励内部博弈,吸收宇宙能量,与时俱进。

任正非和与会者一致认为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们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和创新。华为将继续积极参与行业讨论与合作,努力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我接触到了许多学院的教授在乌克兰的座谈,他们明确表示散热问题能够通过数学方法得以解决。我们的热管技术团队似乎有些孤立,缺乏与其他领域的合作。令人惊讶的是,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宇航技术中,居然通过故意设计较为粗糙的飞机翅膀,利用空气层流提高飞行效率。这种高超的技术水平,无疑建立在深厚的模拟和动力技术基础之上。那么,究竟我们公司的散热原理是何方神圣?它的魔力又在哪里?

深入探索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研究发热机制开始。芯片为什么会发热?线路为何会产生热量?为何会有如此多的热量产生,而我们却无法有效地降低或散发它们?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挖掘。然后我们才能进一步思考,为什么需要电源,需要多少电源,能否减少电源需求甚至完全不需要电源。解决芯片发热的机理问题,以及如何实现高效散热,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我们甚至设想,是否能在几秒钟内为手机充满电?

随着时代的发展,华为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只有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可能实现未来的成功。关于流程创新的问题,我们是一家技术公司,正面临技术创新的深刻变革。跨学科的创新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新生代员工正在展示跨工程与人类感知领域的创新才能。我们在硅光子领域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在人类光电子领域仍需加强。如何适应跨学科的组织和结构变化,参与这种形式的创新,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

针对这些问题,任正非先生的观点颇具洞察力。他强调了流程规范的重要性,同时也鼓励创新并容忍失败。他提到日本的高绩效文化和美国的创新文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他强调了华为是如何从一个混乱的公司走过来的,并且提出我们需要改变对失败的态度。我们应该将其视为探索的一部分,而不是简单的失败。就像珠穆朗玛峰的探险家和阿波罗登月的宇航员一样,即使项目未能成功,但经验和教训仍然是宝贵的。

与会者:公司当前的人才招聘流程冗长,涉及众多领导签字,海外招聘周期长达两个月。您对人力资源部门在人才招聘方面有哪些新的想法或建议?

任正非:我们的干部部门成员应当来自于科研、项目和业务一线,能够深入理解项目需求。三年前,我们实施了“及时下发奖金”的政策,但执行过程中发现人力资源部门对业务理解不足,导致评价系统僵化。HR部门必须深入业务,了解业务运作。

与会者:Google十年前开放安卓系统,六年前涉足无人驾驶领域,展现了前瞻布局。马斯克回收火箭也经历了多次失败最终获得成功。面对未来的快速变化,我们如何提升成长能力,应对挑战?

任正非:未来的社会变化迅速,单打独斗的智慧已无法支撑发展。我们鼓励集思广益,开放一个平台供专家发表观点,就像心声社区一样。我们甚至考虑在春节期间开放这个平台给员工和大学生,看看能否激发出奇思妙想。我们也清楚不是所有想法都能立刻实施,需要员工具备脚踏实地的素质,才能真正实现突破。

虽然无法确定华为在未来社会中的地位,但我们坚信奋斗才能创造未来。我们不怕失败,怕的是不尝试。公司有着团结奋斗的商业平台,每年投入巨大的研发资金。这不是上市公司能做到的,因为我们追求的是公司的长期发展,而不是短期的利润。

与会者:您如何看待华为未来二三十年的发展?

任正非:我们坚信华为一定能持续发展,一定能成功。我们已经打破了人才“金字塔”的顶端限制,汇聚了众多精英。战略方向由大家共同探索,不再依赖于单一领导者。这样,我们的大部队就不容易走错方向。虽然我们不能确定未来二三十年会发生什么,但我们有信心华为会依然存在。即使只有三五年的时间,我们也心满意足。

与会者:有人认为未来会有中国公司领导世界,华为有九成希望实现这一目标。

任正非:我相信未来领导世界的公司会是全球化的,而不仅仅是中国的公司。我们不应当过于追求领袖的荣誉,而应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我们谈论领导世界,是为了激发大家的斗志。我们都很普通,但依托这个大平台取得了成功。我们的目标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为了世界荣誉或当领袖。

与会者:华为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哪些因素促使我们走到今天?有哪些因素让您晚上睡不着觉?

任正非:我们还没有取得真正的成功。全球有68个战略高地,我们才进入几个?在很多发达国家的主流运营商市场我们还没有进入。怎么能说“很成功”呢?让我们前进的因素是对未来的追求和对成功的渴望。让我晚上睡不着的因素是我们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好,还有很多挑战需要面对。让我们继续努力,创造更多的成功。

与会者:您提到美国比世界大,那么您心中的比世界更大的世界是什么?

任正非:比世界更大的世界,是你的心胸。只有拥有广阔的心胸,才能容纳更多的可能,才能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