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创新与产业应用 打造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新高地
广东国际机器人盛宴:聚焦智能装备,共襄发展高峰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重镇——广东省东莞市,一场高规格、高水平的盛会即将拉开帷幕。由东莞市与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24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发展大会”,定于5月15至16日在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举办。大会以“创新驱动,应用赋能”为主题,旨在围绕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关键产业链,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交流对接的平台。
这场大会不仅仅是技术展示和交流的舞台,更是一场政策解读、经验分享与合作的行业盛会。在会议嘉宾阵容上,可谓星光璀璨。广东省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光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二级巡视员苏葆莉等重量级嘉宾均出席并致辞。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和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孙立宁为大家带来主旨报告。会议还吸引了众多在机器人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参与。
此次大会不仅聚焦当下热门的智能装备技术,还将目光投向未来。大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确保更多行业人士参与其中,共享这一行业盛事。会场内,展示的是最新的机器人技术和产品;会场外,与会者还有机会与行业专家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的盛宴,更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国际级的机器人大会为智能装备行业带来新思考和新机遇!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荣剑英谈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
荣剑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领域有着深入的见解。他对当前中国的机器人产业,特别是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方向的产业规模持续壮大表示赞赏。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顶端的明珠”,中国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已经进入到了系统性攻坚提升的关键阶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我们的工业机器人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角落。从工业领域到服务业,从汽车制造到医疗卫生,工业机器人无处不在,其销量已占全球一半以上,连续10年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智能机器人产业作为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交汇点,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高地。各国纷纷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力图在这一新兴领域中占据先机。据统计,过去五年,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平均增速达到了惊人的11.5%。
在此背景下,中国正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以期在全球机器人产业中保持并扩大竞争优势。荣剑英表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引领产业发展潮流。我们期待着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方面取得更多的突破,推动中国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荣剑英及其团队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中国工业经济的进步,引领我们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方面走向新的高度。苏葆莉: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二级巡视员,深谈机器人产业未来展望
作为代表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准,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已然成为当下焦点。身为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二级巡视员的苏葆莉,对于机器人产业的未来抱有极大期待。
在近期的一次公开讲话中,苏葆莉表示,到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不遗余力地推动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主要策略包括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基础提升、融合发展。这一战略旨在为建设现代化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我们将毫不动摇地紧抓创新,支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我们的目标是让机器人在各个领域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推动产业进步。
我们将全力以赴深化行业应用。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组织产需精准对接,支持千行百业应用机器人技术加快智能化转型。我们期待通过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我们将积极有效营造良好环境。这意味着我们将努力打造一个公平、公正、有利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让每一个有志于机器人产业的企业都能在这个环境中茁壮成长。
苏葆莉的这番话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机器人产业的宏伟蓝图。在未来,让我们共同期待机器人产业在创新、应用和环境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为建设现代化体系提供坚实的支撑。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同时担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的熊梦,对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表达了深入见解。
熊梦指出,随着制造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整机研发及批量制造能力正在不断提升。当前我们迫切需要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创新来进一步提升产业效率和品质。令人瞩目的是,2024年中国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这无疑是面对新一轮产业变革,释放创新动能的重要信号。
熊梦强调,为了实现进一步的产业创新,我们必须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双向促进,并大力培育人工智能新业态,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一轮的科技竞争中保持领先。
广东,作为制造业强省和数字经济产业大省,具有打造智能机器人创新高地的巨大潜力。广东省的工业机器人产量已经连续4年全国第一,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中,就有一台是“广东造”。这里为通用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用提供了无比广阔的空间。我们期待,在这片热土上,能够涌现出更多的智能机器人创新成果,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迈向更高的发展阶段。广东,作为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新兴热土,正积极拥抱并培育智能机器人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其中,东莞市稳扎稳打,逐步构建了一个完善的机器人生态链,覆盖了本土生产、集成应用乃至核心零部件研发等多个关键环节。为了深化这一产业布局,东莞在2023年底发布了《东莞市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行动计划》。
这份行动计划,如同一个蓝图,为东莞描绘了一个制造强市的未来。东莞,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正致力于将智能机器人产业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新高地,一个汇聚创新力量的核心地带。
而这场变革的引领者之一,是广东省东莞市的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光滨。他明确表示,东莞市委、市坚定推行“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策略,下大力气发展实体经济。如今,东莞的装备制造业产值已经突破5000亿元大关,其中,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业正在迅猛崛起。
刘光滨还强调,未来东莞将更深度地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让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制造走向更加专业和精细化的方向。为此,将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和支持政策,为产业内的企业解忧纾困。除此之外,工业母机、先进制造、装备制造等行业也将得到大力推动,共同构建一个繁荣的制造业生态。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走在科技的前沿,为中国的制造业贡献更多的力量。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陈磊谈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陈磊,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近日就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发表了重要论述。他表示,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此高度重视,已研究制定并出台了培育智能机器人和未来智能装备的行动计划,以加快推动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的创新发展。
陈磊认为,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他强调,要树立长远眼光,瞄准产业体系领域,加快抢占机遇。为了持续打造创新品牌优势,需要汇聚产业人才,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大力推动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对于我国机器人产业现状,陈磊指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技术积累、原创性研究、理论研究、关键零部件的质量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尚存在一定差距。摸索出一条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已经刻不容缓。这不仅需要产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以及科研机构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在此背景下,陈磊表示,广东省将继续加大对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以期在全球机器人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他的这些论述和观点,为我国的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为我们带来了关于“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的主旨报告。在这场报告中,谭院士深入剖析了智能机器人在全球的发展趋势以及核心关键技术。他重点介绍了多项关键技术的理论与实际应用,包括基于视觉的环境三维感知识别技术,这项技术能够赋予机器人感知环境的能力;还有多源多通道传感器异构数据融合技术,它使得机器人能够融合不同来源的数据,提高工作的精准度;以及基于环境理解的全局精准定位技术,这项技术让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也能准确地进行定位。
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孙立宁则围绕“人形机器人创新与发展”为我们带来他的主旨报告。孙院士的报告将聚焦于人形机器人在当代的创新与未来发展趋势。孙立宁谈智能时代的技术核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前景广阔
孙立宁指出,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的底层关键技术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这其中涵盖了智能装备、智能产品、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多个领域。而机器人技术作为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的核心,特别是在人形机器人方面,其技术、发展及未来机会备受关注。
他深入探讨了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细节,以及它们如何与人类实现互动。这些话题揭示了智能机器人的巨大潜力,让人不禁对未来充满期待。
与此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兼机器人分会执行理事长宋晓刚也分享了关于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见解。他表示,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的增长势头迅猛,已经连续十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自主品牌的机器人在技术水平和产业化引领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宋晓刚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尽管我国机器人产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但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仍然偏低,高端产品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为此,他强调需要通过大会的形式,集聚资源、促进关键技术创新,推动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东莞作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为机器人应用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同时也是机器人技术创新的热土。此次大会的举办,无疑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我们看到了机器人产业的未来潜力和无限机遇。两位专家的精彩分享,让我们对智能时代和机器人产业充满了期待和信心。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高级顾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司的前任司长和稽查专员江德元,最近对全球医疗器械和医疗机器人产业的飞速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尽管市场规模在快速增长,我国的医疗机器人在核心零部件和共性技术方面与全球领先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中国的医疗机器人产业来说,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整体性能水平,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江德元的观点富有洞察力和前瞻性,他对行业趋势的深刻理解以及专业见解值得我们深思和关注。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中国医疗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无限可能和挑战。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期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发展大会启幕盛典
在盛大的仪式中,我们迎来了2024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发展大会的开幕仪式。本次大会聚集了行业内的众多重要人物,共同探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最新发展趋势。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的副秘书长雷蕾,为我们揭示了机器人企业的遴选成果,为大会揭开了新的篇章。紧接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的副秘书长陈丹,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秦修功,以及各地的投资促进局代表、企业高管和技术专家纷纷上台发言。
其中,东莞市投资促进局的四级调研员李日强分享了东莞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的发展成果与前景;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CTO张禹则详细介绍了公司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的突出贡献;遨博(北京)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营销总监马泽彬则为我们揭示了智能科技在未来的广泛应用。
七腾机器人有限公司的CGO王承承分享了公司在机器人技术方面的最新进展;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裁兼深圳研究院副院长庞建新则深入探讨了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前景;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华南营销中心总经理张健健则详细介绍了公司在市场推广和业务拓展方面的策略;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机器人事业部的营销总监周广则为我们展示了公司在智能装备领域的领先技术。
这场盛会不仅是技术的交流,更是未来发展的展望。与会嘉宾的精彩演讲,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行业的最新动态,更为我们揭示了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未来趋势。2024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发展大会现场纪实
在春风拂面的五月,广东迎来了一场盛大的科技盛宴——2024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发展大会。这场大会不仅仅是一场技术的展览,更是智能制造与工业机器人创新思维的碰撞和融合。
5月16日,阳光照耀下的会场内,气氛热烈而庄重。伴随着大会的开幕,两大论坛也相继展开:“智能制造融合与工业机器人创新论坛”和“智慧医疗机器人应用研讨会”。在这里,众多行业领袖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机器人技术的未来趋势与应用前景。
参加本次大会的嘉宾阵容堪称豪华。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的“小巨人”等机器人产业链的重点优质企业代表纷纷亮相。他们带着各自领域的独特见解和前沿技术,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知识的盛宴。行业协会的领导和负责人也出席了大会,为行业发展献言献策。更让人瞩目的是,多家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的专家和代表也参与了此次盛会,带来了许多引领行业发展的前沿资讯和技术动态。
在这里,不仅是技术的交流,更是思想的碰撞。每一个参与者都带着对机器人技术的热爱和期待,共同探索这个领域的无限可能。这场大会,无疑为广东乃至全国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
扫地机器人排行榜
- 从重达百斤价值百万,到能负载2吨,外骨骼机器
- 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态势分析
- 超拟人数字人重磅发布,讯飞智作引流数字人新
- 低空经济破局进行时:无人机末端配送常态化,
- MDN Web 文档项目引入生成式 AI 后遭到开发者广泛
- 产教融合 校企联动 GCVC大会技术与教育论坛成功
- 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最新观察
- 三菱电机:匠心独具 打造功率半导体行业“样本
- 玩机器人玩出“十一连冠” 碧波实小国际大赛再
- 一体化、智能化、自动化——引领模具智造 DM
- 英特尔携美国红十字会 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防灾
- 抓住人工智能“牛鼻子”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 中国探月工程正打造月球版北斗系统,深空互联
- 减轻员工工作量 新加坡图书馆试用机器人管理员
- 全球机器人产业竞争中的中国策略加快追赶步伐
- OpenAI 不惜重金挖角谷歌,年薪可达 1000 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