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古诗
《夜书所见》解读与赏析
一、《夜书所见》的作者与出处
《夜书所见》乃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佳作,被收录在其诗集《靖逸小集》中。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以其深厚的情感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深受读者喜爱。
二、古诗
叶绍翁的《夜书所见》以简练的文字,勾勒出秋夜的寒冷与凄凉: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首句以“萧萧”二字形容风吹梧桐叶的声音,传递出秋日的寒意。次句中的“江上秋风”与“客情”相结合,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诗人目光所及,看见远处篱笆下的灯火通明,料想是儿童在捉蟋蟀。这一场景与诗人的凄凉心境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凸显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三、注释解读
对于诗中的每一个词汇,都有着深刻的含义和背景。如“萧萧”二字,不仅形容了风吹梧桐叶的声音,更传递出秋日的凄凉与孤寂;“客情”则代表了诗人身为旅人的思乡之情,等等。
四、翻译与赏析
这首诗以秋景为背景,渲染出夜的寂静与寒冷。诗人通过“瑟瑟秋风吹动梧桐叶,带来阵阵寒意”的描写,烘托出漂泊异乡的凄凉心境。以儿童捉蟋蟀的活泼场景反衬诗人内心的落寞,情景交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艺术手法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风吹梧叶的萧瑟声与深夜篱落的灯火形成对比,强化了秋夜的静谧感。以乐衬哀的手法也运用得恰到好处,孩童的欢乐场景与诗人的羁旅愁思形成反差,更凸显客居他乡的无奈。
情感表达方面,全诗通过对秋景与童趣的对照,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的追忆。也展现出诗人复杂交织的“凄情暖意”。
五、名句解读
“夜深篱落一灯明”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句话既是对眼前实景的描写,又暗含诗人对家乡亲人的牵挂。钱钟书曾评价此句“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有心人之苦”,点明了其含蓄深婉的情感张力。
《夜书所见》是一首充满情感与艺术的佳作。通过对秋景、童趣的描绘,以及巧妙的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