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县官方回应烧钱
在历史的长河中,独山县遭遇了一场因盲目追求政绩而引发的债务危机。近期,这一问题得到了官方的承认和积极的整改。今天,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一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整改进展。
一、直面历史问题与整改方向
曾经,独山县的决策者们为了追求政绩,不顾地方经济实际,盲目举债近2亿元打造形象工程,如“天下第一水司楼”。这一决策导致债务高企,截至2020年6月,独山县债务余额高达135.68亿元。新领导班子并未回避这一问题,而是积极提出整改方案,建立项目推进机制,并强调杜绝新增政绩工程。
二、具体整改进展
在整改进程中,独山县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一方面,项目处置情况积极,续建项目完工18个,在建32个,转建17个。例如,“天下第一水司楼”已通过市场化运作签订合作协议,计划重启施工。另一方面,对于债务与官员追责也同步进行。除了已知的债务外,独山县的企业债务等合计达亿元。自2018年以来,黔南州已查处独山县9名县级领导干部,包括主要责任人潘志立。
三、官方回应舆论关切
针对社会上关于“烧掉亿”“烧毁水司楼”等传闻,独山县委宣传部明确表示不属实,并通过整改盘活资产。官方还表示,将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通过制度巩固整改成果,并接受社会监督。这一回应体现了官方对于舆论的关注和回应。
四、背景补充
独山县经济基础相对薄弱,GDP规模与债务规模严重失衡。潘志立案的影响使得独山县成为“地方债问题”的典型案例,引发了中央及省级层面的关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独山县的整改进展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独山县正积极应对历史问题,通过整改盘活资产、推进项目进展、回应舆论关切等方式逐步走出困境。我们期待未来独山县能够在整改中不断进步和发展走向繁荣稳定的新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