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为了民族的机器人产业

生活知识 2025-01-08 18:20www.robotxin.com生活百科

十六年前,科技杂志的报道中,李瑞峰的身份是哈工大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如今,他的职务已经转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但他的初心和追求从未改变:“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发展民族的机器人”。

在荒芜中拓荒国产机器人之路

在上世纪80年代,李瑞峰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他选择了机械制造及设计自动化、无线电工程及自动化两个专业。当时,国家提出的“四个现代化”战略让他对科技充满憧憬。

带着这份热情,李瑞峰开始了他的学习旅程。当他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时,开始接触我国刚开始发展的机器人产业。他的硕士导师是我国著名的机器人研究专家、被誉为“中国工业机器人之父”的中国工程院蔡鹤皋院士。

人们对机器人的认识在当时还比较浅薄,很多印象都来源于科幻电影。李瑞峰回忆,他的奶奶得知他要去研究机器人时,还鼓励他好好学习,希望他能造出机器人来帮助老人家做饭和收拾屋子。

李瑞峰最早接触的机器人是长春一汽生产线上使用的两台德国产kuka机器人。在那个时代,他们只能通过观察机器人运作,然后用手摸、用卷尺量、用心猜测机器人的构造。

在这个过程中,蔡鹤皋院士一直陪伴着他。这位从国外归来、在不足20平方米的地下室里制造出我国第一台弧焊机器人的专家,对发展民族工业有着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深深地影响了李瑞峰。

如今,李瑞峰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让国产机器人在与外国机器人的竞争中,无论在技术还是价格上都更胜一筹。

在时代变迁中探索机器人服务之路

随着时代的变迁,李瑞峰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他的论文从最初的焊接、玻璃包装线等工业化、生产性领域,逐渐转向清扫机器人路径规划、基于安卓手机的家用机器人控制等生活化、服务性领域。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成为李瑞峰研究的两大领域。他说:“这么多年来,工业机器人我始终没有放弃,但服务机器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重要。”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的一间实验室里,一台银白色的机器人虽然显得有些陈旧,但却是功勋卓著的迎宾服务机器人,它是李瑞峰承担国家863计划的研究成果。

如今,“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提出的十大重点领域中,第二大领域就是机器人和高端数字机床产业。如何让机器人更好地服务于日常生活,既是已经实现的目标,更是需要进一步深化的挑战。

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走出象牙塔的李瑞峰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他多次在讲座中提到,机器人在面部识别与情感判断方面还存在困难。作为与市场紧密对接的科技工作者,他必须第一时间识别出使用者的情绪。

尽管有时会让人不舒服,但李瑞峰总是提醒团队成员:“理解用户的感情,多沟通,尽快解决问题。”在与国内知名汽车厂商合作时,面对即将投入使用的重载焊接机器人突然出现的问题,他一丝不苟地摸排问题源头,最终解决了因电缆被踩导致的线路“虚接”问题。

在服务中,李瑞峰深知除了技术竞争,服务也是关键。“要想在竞争中胜出,除了拼技术,还要拼服务。”他说。

在传承中壮大机器人中国团队

师从蔡鹤皋院士的经历让李瑞峰体验了中国机器人从0到1的发展艰辛。如今,作为国内的机器人行业领军人物之一,他带领团队把1做到10、100、1000……

除了带领年轻的博士和同事进行科技攻关外,李瑞峰还为机器人实验班的本科生授课,从高等教育的起点挖掘具有创新思维和持续研究能力的机器人人才。在他的引领下,新一代的中国机器人团队正在茁壮成长,为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在博士生的培育旅程中,李瑞峰导师的育人理念独具匠心。他并不急于让学子们匆忙涉足研究实践,而是赋予他们一年的宝贵时光,去深入洞察国内外同行者的研究状况,以拓展视野、积累底蕴。当博士生在第二年明晰了研究方向后,李导师仅在构思上予以引领,他坚信研究生应该主动挖掘具体细节的攻关之法。

王力,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二年级的一名学生,师从李瑞峰已有两年。她深深地感受到老师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尽管李老师日常繁忙,但他仍时常召集我们几位博士生共聚一堂,倾听我们的研究进展。”王力回忆道,李老师总是强调“认真”与“严谨”,对研究的每一个数字都要求我们做到精确无误,连论文格式等细微之处也一丝不苟。

在李导师的引导下,王力及她的同学们明白,科研之路如同在繁茂的森林中寻找宝藏。盲目行动很可能一无所获,而李导师的指引则使他们能在探寻中少走弯路,同时又不失探索的乐趣和挑战的魅力。

李瑞峰坚信,在机器人领域,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断培养年轻科研人员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面对难题时勇往直前的精神。他强调,面对机器人行业中不断涌现的挑战和问题,我们要敢于攻坚克难,为民族机器人产业的壮大贡献力量,与时代并进、与世界同行。

“这是机器人行业的工匠精神之所在。”李瑞峰导师深情地说。他期望每一位年轻的科研者都能秉承这种精神,不断前行,为机器人行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