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机器人共舞
孙泽波和他的团队将机械臂带穿戴在身上,开启了机器人的新纪元。穿上盔甲后,通过传感器接收信息的机器人仿佛拥有了灵魂,能够模仿人类的动作与人共舞,生动展现科技的魅力。
说起制造机器人,人们往往觉得这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一个曾经致力于打造终结者3中的hunter-killer无人机的团队,却找到了将这个高科技项目落地的方法。他们研发了一系列机器人,这些机器人由一百多块零件和一百多颗螺丝钉组成,人们可以像玩积木一样轻松组装并自主设置运动程序。
孙泽波和胡家祺,这两个从小就有机器人情结的领头人,做了更加令人惊叹的事情。他们将武器装备、人脸识别系统和互联网等前沿科技元素融入机器人中,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体验。只要人穿上特制的盔甲设备,机器人就能复制人类的动作,实现与人共舞的梦想。
这一切的缘起,还要从孙泽波儿时的机器人情结说起。他是一位典型的理工男,心中怀着改变世界的梦想。小时候,一部热门的《机动战士高达》激发了他对机器人的浓厚兴趣。他在课本上画下来,高中时便开始动手实践,将脑海中的想法变为现实。在大学期间,他对机器人研发情有独钟,并结识了搭档胡家祺。他们研发了一款用木头激光雕刻技术打造的机器人,组装后可以通过简易编程控制动作。
毕业后,孙泽波并没有选择工作,而是留校一年继续沉浸在实验室中。他最为自豪的是将终结者3中的无人机落地现实,并获得了该片特效总监的认可。这款无人机的打造过程充满了挑战,团队将电影做成截图进行研究,最终成功打造出一只翼展宽度达2.5米、整机重达6公斤的Hunter-killer drone。虽然这款无人机最终没有找到商业模式,但它为团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随后,孙泽波和他的团队开始深耕与人同舞的机器人。他们经过不断研究和试验,成功开发出了一系列机器人产品。这些机器人不仅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还可以通过传感器接收信息并模仿人类的动作。他们的创业项目也获得了天使投资人的支持,并与深圳开源硬件商SeeedStudio建立了合作关系。
如今,孙泽波和他的团队正在不断推动机器人的发展,将更多的科技元素融入机器人中,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体验。他们的机器人不仅具有高度的智能化和自主性,还可以通过与人的互动实现更加广泛的应用。他们的努力和创新精神,正在推动着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去年的六月,A i.Frame的首款机器人在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上发起了众筹。这款机器人的定价为299美元,目标募集资金为5000美元。令人欣喜的是,他们的目标很快就达成了,并在当年的十月开始了正式发售。但随着研发的深入进行,孙泽波意识到,每次从深圳生产后运回上海的流程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考虑到深圳拥有强大的供应链和创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他和团队成员决定在八月份南下深圳。今年三月,他们的团队成功申请入驻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
如今,在只有十多个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孙泽波和他的机器人们共同奋斗。办公桌和书架上堆满了半成品和成品机器人,还有一堆动漫模型,这些都是为了参考外形设计而购买的。每当研发出新的机器人时,团队都会根据其在产品体系中的位置来命名,比如阿波罗440的升级版本被命名为变革者441。这些机器人由上百个零件和螺丝钉组成,每个关节处都嵌有电机,通过背后的控制零件连接后,可以控制其运动节奏。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大小,A i.Frame团队的机器人都可以通过遥控器控制其行为。除此之外,他们还研发了一种重约一斤的盔甲装备,与机器人实现信息的互通。当操控者穿上这种盔甲后,其四肢动作可以被传感器感应并同步至机器人程序中,使机器人能够模仿人的动作并与人共舞。对于更复杂的动作,操控者可以通过左手的九宫格和右手的遥控按钮来控制。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孙泽波近期研发的季风132-T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可以装备软弹匣,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自动执行武器攻击命令。而且,它还可以接入互联网程序,无论你身处世界的哪个角落,都可以进行操作。这款机器人配备了全向轮,除了常规的前进和后退,还可以轻松实现左右平移和斜行。
截至目前,A i.Frame的机器人销售数量已经超过了300台。孙泽波意识到他们的旅程才刚刚开始。机器人的定制选项繁多,需要在颜色、外壳等方面提供更多选择,这也导致可组成的机器人多达100多种。而使用3D打印完成的机器人外壳,如果未来要实现量产,还需要在效率上做出更多努力。
观察这段报道后我们发现,技术男们需要更多的助力平台。在创业领域,硬件制造行业虽然被寄予厚望,但由于成本高昂,很少有人敢于大胆尝试。特别是在可穿戴设备还在摸索前行的情况下,高大上的机器人制造已经成为深圳的另一标志性创业行业。与作为生产工具的机器人相比,生活伴侣类及娱乐类的应用型机器人频繁出现在各大展会和市场上。很多创业者加入机器人研发的大军,但最终能够“叫好又叫座”的仍然不多。
正如孙泽波所担忧的,机器人的购买并非刚需,市场购买力有限或乏力。这也导致了大量应用型机器人的出现。由于前景不明朗且投资风险较高,很多机器人研发团队并没有获得资本的特别青睐。他们面临着研发成本高昂和市场推广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在高新科技产品量产化的道路上,小批量、定制化的硬件开发需要强大的供应链支撑。我们需要更多类似矽递科技的平台为机器人的研发提供支持和推广机会。
生活小妙招
- 与机器人共舞
- 普利策新闻奖100周年了 获奖者要变成新闻机器人
- 全自动美女机器人,美女机器人报价
- 大型自动扫地机器人,大型自动扫地机器人电源
- 学人工智能以后从事什么工作 学人工智能以后从
- 机器人编程课是学什么的,机器人编程课程学什
- 在外太空造飞机造飞船!快来看美国的黑科技到
- 双向融合,拥抱“互联网+”时代——鄞州工业
- 量子机器学习:当量子计算遇上人工智能
- 从重庆到迪拜让智慧的机器人融入未来城市
- 2023大湾区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管理变革高
- MIT的双足科学机器人模组?这个机器人的应用面
- 互联网应用在制造领域深化助推制造业转型
- 浮夸背后的工业机器人政府竞相投资是内耗?
- 进口水下搅拌器【进口品牌哪个好】
- 机器皮肤:将无生命的物品变成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