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机器人与人力的未来走向备受热议
【编者按】随着机器人产业的飞速发展,"如何化解就业难"成为当下热门话题。特别是在中国,机器人市场的火热程度空前高涨,预测显示,中国将在2014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这一趋势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简单加工制造业岗位被工业机器人所取代。那么,面对这样的未来趋势,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如何开发新的就业岗位,让被机器人"解放"的产业工人继续就业?如何构建新的就业蓄水池?未来的就业市场将呈现怎样的变化?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对此提出警示,同时也带来了希望。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机器人红利成为新的机遇。机器人技术的崛起不仅重塑了制造业的竞争力,更让劳动力向高端转移成为可能。对此,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引导就业结构的高端化成为关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唐志敏强调,高校毕业生的引导就业至关重要。在机器人技术的推动下,新兴产业的出现将创造更多高端就业机会。对于那些被机器人替代的传统岗位工人,他们可以通过再培训和学习,成功转型为机器人操作员或其他高端技术岗位。事实上,国内机器人产业已经步入快车道,正在促进就业的高端化。
富士康等企业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引入了大量的工业机器人,大幅减少了生产线上的工人数量。这并不意味着大规模的失业。相反,这些企业中的工人通过再培训和适应,成功转型为管理和维护机器人的专业人员。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也催生了其他相关产业和岗位的诞生。
中山新力精密部件有限公司和深圳雷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也为我们提供了启示。虽然机器人的引入导致部分工人失业,但企业同样创造了其他就业机会。部分被替代的工人通过再培训提升技能,成功转型为机器人操作员。专家认为,机器人的引入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是复杂的,它不仅替代了一部分劳动力,同时也催生了新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结构的调整。
随着全球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企业面临着降低成本的压力。工业机器人的出现为企业提供了降低劳动力成本的最佳选择。它们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为错误,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力。与此产业工人也需要思考如何将自身的成本劣势转化为优势,重塑自身的竞争力。他们可以通过学习新技能,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提高自己的附加值,从而在机器人时代保持竞争力。
机器人的普及和应用是未来的趋势,我们无需惧怕。相反,我们应该积极地应对这一变革,通过引导、培训和调整,让劳动力与机器人和谐共生,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引入机器人代替劳动力已经成为降低生产成本的一种趋势。据相关数据显示,从使用机器人的第三个年头开始,其成本就开始低于普通劳动力,并且这种成本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显。这一趋势早在《福布斯》杂志的预言中就已显现,当时预测工业机器人价格降至2万美元左右时,性能将成熟稳定,进而引发制造类企业引进工业机器人的热潮。牛津大学的研究报告也警告称,未来20年,美国将有近一半的工作岗位面临被自动化替代的风险。
在国内,这种趋势同样明显。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的张新华主任表示,近年来中国职工工资增长迅速,年均增长率高达14.8%。面对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和劳动力的稀缺性,如何降低劳动力成本并最大化每个劳动力的效能已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上海海立电器的李海滨副总经理指出,由于成本压力巨大,人与机器人的成本差距已经显现。考虑到每年上涨的最低工资标准,企业一线员工的人工成本以每年14%-16%的速度上升。机器人的采购价格在逐年下降,降幅约为每年5%。现在一台机器人的价格已经降到了20多万元,并且其使用年限长达10年。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使用机器人已经具有极高的吸引力。
海立集团的经验表明,虽然机器人上岗可能会对一些一线工人产生影响,但这也有助于提高高技能核心员工的收入。在机器人大规模应用后,核心员工的技能提升将带来显著的工资增长。这种现象也激励普通产业工人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素质,以适应技术含量更高的核心岗位。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将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工人素质的提高。
面对制造业的困境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机器人红利"正成为更多就业的机会。在面临结构性用工荒和人力成本增加的情况下,"机器换人"计划正迎来提速的机会。预计我国机器人产业将迎来快速增长期,产生更多的"机器人红利"。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新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将随之产生。
国际形势也在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自金融危机以来,各国都在寻求新的科技创新驱动力。工业机器人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将在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要想成为"制造业王国",就必须把"人口红利"转变为"头脑红利",在这个过程中,机器人产业将扮演重要角色。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认为,机器人的应用虽然表面看似会产生新的矛盾,但这不能简单解读为"机器人抢饭碗"。传统制造业的劳动密集型优势逐渐减弱,"机器换人"是未来的大势所趋。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源开发必须顺应产业升级的需要。能否抓住"机器人红利"取决于我们是否坚决转型并适应这种变化,推动劳动者向高端转移,促进中国经济在创新驱动下迈向新台阶。随着机器人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这将为我们创新传统产业的产品和技术带来新机遇。在全球经济的大潮中,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已成为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标志。从国际趋势来看,机械化、自动化及智能化设备的广泛应用正在引领企业走向更高效的生产模式。对于中国的传统制造业而言,要想在经济转型期重塑竞争力,就必须紧跟这一步伐,抓住“机器人红利”,将其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方向。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设备已成为制造业的新宠。这些智能机器人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传统制造业要想在这场变革中立足,就必须拥抱这一新时代的技术红利,以机器人技术为引擎,推动产业升级,重塑竞争优势。
抢抓“机器人红利”对于我国传统制造业来说至关重要。只有紧跟这一趋势,将机器人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才能确保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迎接这一变革的到来,共同书写制造业的新篇章。
生活小妙招
- 两会聚焦机器人与人力的未来走向备受热议
- 常熟开展《无人驾驶航天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
- 极飞如何构建高效率、无人化、可持续的智慧农
- 2018年度工业机器人发展综述 、市场展望及进出口
- 十四五规划下的机床产业强化优势突破瓶颈之路
- 德国倍福将亮相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机床展
- 无锡搬运工业机器人分类有哪些?哪个更适合冲
- 国产仿真软件的星星之火何以燎原?
- 比亚迪将在欧洲开设两家工厂
- 机器人编程十大品牌,机器人编程排行榜前十名
- 商用服务机器人排名,商用机器人厂商
- 2025机加工车间物流智能化方案概览
- 未来医疗革新趋势新技术颠覆传统医疗行业
- 工业未来趋势报告制造业创新蓝图引领发展分析
- 佛山机器人本体生产预计领跑全国榜单至未来五
- 飞桨智能生活趋势报告未来智能部署概览至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