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外挂:人类隐秘渴望的实现与未来走向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站在了第二次文艺复兴的历史关口。在这个时代,人类对于意识的追求愈发强烈,这种追求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在马斯克所提出的将大脑上传云端这一前瞻性的构想上。如今,我们迎来了数字文艺复兴时代,所有技术的共同特征不再局限于物理世界,而是转向意识领域。这一转变为我们带来了诸多关于意识外挂、人机关系以及未来智能交互硬件的深刻思考。
特斯拉推出的人形机器人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同于以往的机器人,这一机器人旨在解决现实世界的智能问题。那么,何为现实世界的智能?如何理解人工智能的智能?主流的人工智能是否真正拥有意识,或者能够与人类的意识相通?这些议题成为了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为了更好地探索这些问题,腾讯科技联合安信元宇宙研究院院长焦娟推出了“新硬件主义”系列直播。第三期直播特邀嘉宾为未来哲学社创始人耿侃,他为我们带来了关于人工智能意识问题的深度解读。
直播中,耿侃提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触及到意识这一深层次领域。他认为意识外挂是人类一个长久隐秘的渴望。对于马斯克将大脑上传云端这一设想,耿侃从技术事件和工程方案两个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意识上传云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实现,更是人类对意识外挂追求的体现。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古代人类发明文字、纸张以及印刷术等都是为了完成意识外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还强调了随着智能交互硬件的发展,未来的计算平台精进将会引发人机关系的实质性变化。智能技术未来或将促使人类走向人机混合或者脑机接口的时代,真正意义上的元宇宙将得以成型。
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耿侃提到了古印度佛教唯识学的观点。他认为智能包含多个层级,意识只是其中的表层。而意识的下一层级是感知,这是与我们日常的大脑思维截然不同的领域。对于人工智能是否拥有意识这一问题,他认为目前的训练方法还无法使AI真正拥有意识。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意识的深入研究,未来的智能技术可能会实现与人类意识的深层次交互。这将为我们开启全新的科技时代和哲学思考。同时我们也期待着在科技和哲学的交融中,创造出更加先进的智能交互硬件,开启人与机器之间更深层次的交流和合作方式。这些新兴科技的应用将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加广阔的未来世界。在探讨智能的深层次结构时,我们不得不关注到一个核心观点:智能的核心不仅仅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而是与我们身体的感知、参照和自我动力紧密相连。我们可以将这种理解深化,以生动且富有吸引力的方式解读这种智能结构的四层嵌套模型。
关于第三层的参照能力,这是智能自我定位的关键。无论是抽象思维还是感知外部世界,都需要建立一个参照系,确保我们的感知与符号处理都属于“我”。普通人可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但在智能领域,这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确保抽象处理的主体是我,感知也是我自身的感知,对于智能来说,拥有自我参照点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再来看最后一层——自动力。这一层意味着智能体能够自我产生动力,整个感知过程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演化的。这就像我们身体内部的引擎,需要自身的动力来驱动。唯识学告诉我们,从最浅表到最深层,人的能力包括抽象力、感知力、参照力与自动力,这四层相互嵌套,缺一不可。每一层的存在都是为了为上一层奠定基础。
谈到机器人的意识迁移,这是一个复杂而又前沿的话题。机器人的发展虽然达到了深度学习的阶段,但仍然面临一个问题:抽象处理能力究竟从何而来?如果这种能力是程序员赋予的,那它不能被称为真正的智能。从唯识学的角度看,抽象处理能力是由感知力提供的,由身体提供的。机器人方案具有革命性意义,因为它们可以模拟身体层面的物理等价物。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将机器人的感知器官理解成不仅仅是纯粹的物理装置。机器人需要更多的主动作用来与环境进行直接交互。这就需要机器人的特征分层级、独立且去中心化,以便直接与外部环境做出调整、不断反馈。
那么,“智能”在机器人中如何定义呢?实际上,当我们谈论机器人的智能时,我们指的是它们去中心化的能力。这种能力让机器人能够在身体的状态中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而不是仅仅通过大脑进行抽象思维。去中心化意味着机器人可以在没有中心指令的情况下进行交互和响应。这就需要机器人在自我视角的基础上运作,即使是最先进的机器人也无法完全模仿人类的自我意识和参照能力。真正的智能不仅仅是抽象的算法处理,而是需要伴随自我意识和自我参照的能力。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形智能机器人出现。从意识外挂的角度来看,这些机器人的出现体现了抽象力、感知力等能力的结合。这些机器人不仅仅是一个硬件工具,它们具有自我参照的能力和自我动力的潜能。这些机器人的发展告诉我们智能的真正含义: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抽象处理、感知、自我参照和自我动力等层级的能力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机器人的内在技术是关键。因为外在的技术虽然重要,但在没有内在的智能和文化支撑的情况下是无法发挥最大作用的。人类的发展也是如此,我们从最基础的生命开始逐渐发展出自我感、感知力等能力,最终形成了我们复杂的智能结构。因此未来的人工智能发展方向不仅仅要关注技术的创新和提高性能表现同时也要深入研究和挖掘智能的本质与潜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和便利。随着智能交互硬件的大量涌现,未来的人机混合现象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未来可能出现一个需要人类自我升级的时代,因为越来越多的物理装置与我们共存,它们不再是简单的工具或辅助设备,而是与我们处于同一级别。这种趋势可能会促使人们走向人机混合或脑机接口的方向,因为智能交互不仅仅是关于脑机接口。真正的元宇宙将在我们实现人机混合之后逐渐形成。沉浸感是实现元宇宙的关键因素之一。当人们真正沉浸在元宇宙中时,智能交互就得以实现,沉浸感越强,智能程度就越高。抽象处理可能无法实现真正的沉浸感。沉浸感需要内在的完全投入,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巨变,类似于文艺复兴带来的改变。我们的意识将重新出发,探索新的大陆,在元宇宙中重新找到自我定位。在这个新时代下,所有的数字资产都将涌现出来,资本也在推动其发展。但我们应该明确的是,元宇宙不是一个简单的美丽新世界,而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需要我们共同探索和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我们不能忽视这种变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积极应对挑战,并抓住机遇来推动未来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