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的软实力
关于工业软实力:定义、重要性及我国面临的挑战
工业软实力,这是一个尚在探讨中的概念。它对应硬实力,却又超越了传统的物质资源范畴,它以知识、信息、技能和文化为核心,工业精神、价值理念、制度环境等为其重要支撑。这是一种体现国家工业综合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控制力和产品吸引力的关键能力。
我国已是世界制造业大国,但在制造强国的道路上,与先行工业化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物质装备等硬实力方面,更体现在设计、专利、品牌等为代表的无形资产,以及管理和服务水平、工业文明等软实力方面。重视软实力在制造强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工业软实力是实现中国制造强国目标的关键内容。与硬实力不同,软实力融入了大量的无形资产,如知识资产、人力资本、管理理念、工业精神等。这些无形资产衍生出设计、专利等创新知识产权,提高了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纵观世界制造强国,它们的成功背后都有强大的软实力支撑。
知识资本作为软实力核心构成要素,是促进制造业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键。随着知识资本在经济发展中占比不断增长,生产对实体设备的依赖逐渐减弱,无形资产决定了生产的未来。在制造业领域,尤其是先进制造业中,强化知识资本的价值创造与整合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新一轮工业革命以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使得大数据为核心的软实力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主要制造强国及领先企业纷纷加速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战略布局。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创新应用,数据在制造业中的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我国应进一步强化智能制造对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作用,将大数据等“软”服务融入制造强国建设全过程。
我国工业软实力也存在短板。尤其是在创新资产的开发和转化能力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在国际专利申请方面,尽管我国总量增长迅速,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不容忽视。为了真正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跨越,我们必须正视这些挑战,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重要作用,实现制造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向制造强国的道路。从重要技术领域的专利集中度来看,我国在与世界同步的竞赛中,在光学、发动机、运输、半导体、基础通信程序、音像技术、医学技术等关键领域仍存在显著的差距。在举世瞩目的世界品牌舞台上,我国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数据显示,仅有少数几个品牌崭露头角。反观制造业产品的功能性和用户体验方面,我国的现状较为堪忧,重硬件轻软件、缺乏创新等问题屡见不鲜,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部分消费品遭遇群体性外购困境。
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尚处于过渡阶段,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的过程中,企业间参差不齐。精益管理等先进理念尚未普及,在管理覆盖面、规范性等方面仍有待提升。供应链管理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工业库存率居高不下,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企业比例偏低。这些管理上的短板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客户响应速度以及生产效率。
面对信息技术引领的生产方式变革,我国制造业在融合应用方面显得步伐迟缓。尽管龙头企业信息化水平较高,但多数企业仍停留在较低的信息化阶段。与国际领先企业相比,我国在生产设备互联、产品和设备间的互联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难以跟上智能制造、智能服务等模式创新的步伐。
我国制造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亦需提升。复合型人才短缺、高级技术人才创新能力不足、高级技师严重匮乏等问题日益凸显。一线工人的信息化素养不高,难以适应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
在工业精神和制造文明方面,我们仍需倡导和培育。与一些制造强国相比,我国在工业文明的形成上还存在差距,一些制造业领域的发展方式较为粗放。质量标准意识不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使得部分中国制造的产品被贴上不良标签。
为了提升我国工业的软实力,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制造业变革趋势,积极拥抱智能化生产和服务方式。我们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制造业的优势,深化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支持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型制造,重点推广创新服务模式,如定制化服务、远程运营维护等。
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激励创新资产开发和成果转化。落实相关税收政策,支持研发设计服务业发展。建立与研发、设计、应用等阶段相适应的融资支持体系。加强工业设计,提升中国制造的产品功能和文化内涵,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诚信秩序建设,保护知识产权,健全创新和设计成果的保护机制。
三)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形成适应信息时代的管理模式。引导企业吸收先进管理理念,结合实际情况实现精细化管理。加强基础数据的搜集和管理,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结构化分析,创造价值。建设制造业工程数据中心,提供创新知识和工程数据的开放共享服务。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中国制造产品的质量竞争力。将人的素质提升作为软实力建设的重中之重,致力于推动人力资源向更具创造力与活力的资本转化。我们深知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因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并依托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以培育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我们也不忘提高技能人才的素质,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双元制”职教模式的试点示范,旨在提高技能人才的动手能力、创造力、美学素养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弘扬工业精神,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是我们的使命。我们倡导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中国工匠精神,并注重技术诀窍、传统工艺的传承。我们强调契约精神,营造诚实守信的营商氛围,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我们提倡合作精神和健康的竞争文化,鼓励制造企业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共同攻克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并探索网络协同制造、云制造等创新模式。在完善产业生态体系的过程中,我们鼓励企业专注于自身比较优势领域,催生出更多的隐形冠军。中国制造将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中国设计、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积极吸收世界各国先进文化,进一步丰富中国工业文化的内涵。
我们还要提高对外传播能力,重塑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我们将认真总结高铁、核电等成功案例的推广经验,加大投入力度,打造更多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名片。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全面推介中国制造的五大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增强中国制造的全球吸引力。在注重间沟通的基础上,我们更加重视行业协会、民间组织和企业间的国际交流,全方位提升中国制造的形象。让全球更加了解中国制造的价值和魅力。
生活小妙招
- 我国工业的软实力
- 安川电机全球机器人行业的四大家族之一
- 2023年国内半导体产业展望(上)
- 销量第一!石头科技全球高端扫地机器人市场一
- 压力传感器的安装环境对测量精度有哪些影响?
- 法奥机器人农业应用:全智能采摘机器人问世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
- 必看:解析中国机器人产业链
- 中国4万亿服装生意,正在被人工智能改变
- 苏州吴中崛起机器人产业新高地
- 为开源新时代赋能 2021开源科技节完美落幕
- 追赶工业4.0 加快“中国制造”智能转型进程
- 送餐消毒助力疫情,但这5个关键点才是机器人产
- 麦肯锡报告:智能流程自动化将成下一代运营模
- 英国军情六处负责人称“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真人
- EeIE智博会工业自动化、机器人产业精英汇聚